帶領趨勢科技產品研發部門十年來,我心裡始終有一個疑惑,卻覺得在高科技管理領域,提出這個簡單的問題一定讓人偷笑,所以一直藏在心裡。直到我1999年去麻省理工學院參加高科技管理的研習時,同班都是些大企業的高級主管,大家研討高科技計畫管理、預算控制、危機處理等等,看似很科學的學問。到最後一天,教授讓大家自由發問,看看高科技管理裡最難的是什麼?這時,一位奇異(GE)的科技副總舉手提問,「幾個禮拜來,講了這麼多高科技管理的技術,其實,最困擾我的還是如何讓有一流技術創意,但卻不肯守紀律的『野馬』們可以融入組織裡。」
這個問題一提出,立刻引起全場熱烈討論,反而喧賓奪主,成為當天課程的熱點。到這一刻,我才確定很多管理高科技創意人才的主管都為這個問題傷透腦筋,也從這次研討會以後,我更注意到往後我每回演講,最常被人問到的也是這一類的問題。
軟體公司吃飯的傢伙就是撰寫程式的技術人員,因此,最寶貴的、也可以說唯一的資產就是人才。趨勢科技從零開始,發展成今天在日、美兩地上市,全球員工近兩千人的跨國企業,我們也一直在組織、獎懲、選才等管理工具上做不同的調整和嘗試,試圖找出管理高科技創意人才的最佳組合。對於這個問題,我和一群同樣有冒險創造精神的伙伴們,歸納出一些讓趨勢科技的創意與組織一起成長的經驗。
架構「變型蟲組織」
創意型組織管理人才的第一步,就是設計出一個能讓高科技公司靈活應變的彈性組織架構。我目前找到的答案是揚棄傳統功能式組織,改採作戰單位。熟悉企業管理的人大概都知道,以行銷、產品等傳統企業功能劃分的組織最大問題就是部門間溝通不良,容易形成本位主義,但我覺得在高科技公司裡,這種組織架構衍生出更嚴重弊病是沒有人負責產品成敗。於是我在趨勢科技推動的就是類似於變型蟲組織,或矩陣架構的作戰單位。在研發部門指派專屬的練兵單位,負責操練士氣高昂、技藝過人的精兵勇士,等待由產品經理領軍的作戰單位隨時選派上陣;練兵歸研發主管指揮,等到進入作戰單位,就轉由產品經理發號司令。
究竟怎麼樣的人適合擔任作戰單位的將軍?我不知道什麼類型的人是對的,但我知道什麼類型的人一定是錯的。趨勢科技在日本曾經用過一位軍校出身的作戰單位指揮官,他執著要求服從命令,不能容忍出錯,太過於中規中矩,開發產品的相關文件完整齊備,堆積如山,麾下工程師沒人遲到早退,但最後也因為害怕犯錯,沒有人願意多做一分事情,士氣低落,產品也開發不出來。所以我常開玩笑說,創意人才最好是善變的。
除了讓組織架構提高動員力以外,為應付瞬息萬變的外界環境,高科技創意戰力絕對不能用到極限。很多高科技公司研發部門都專設一個名為advanced research的部門,平時做前瞻性的研發工作,比較沒有準時交貨的壓力,但是臨到有緊急的產品要開發時,這些人就可以派上戰場而不會影響原來的工作計畫。
工程師不是「管」出來的,
而是「養」出來的
創意人才大多認為組織架構綁手綁腳,繁文縟節有害創意。如何讓組織成為助力,而不是阻力?如何在創意和紀律之間找到平衡點?這也是我每天都必須面對的課題。
我的經驗法則是,類似於趨勢科技這樣的高科技創意型組織,一旦作戰單位的規模超過四十人,組織層級超過兩層,動員速度與作戰攻擊力都會大為削弱。
組織小,容易知人善任。每位中階經理的管轄範圍不超過八個人,作戰單位總指揮只需要跳越一個層級就直達基層。這些都有助於作戰單位領導深入瞭解每位工程師的個性、能力與專長,讓組織能夠依照每個人的優勢分配作戰任務,達成單位目標。因為這樣,有時甚至有可能會刻意挑選明星球員完成某項關鍵性任務。最重要的是,作戰單位由總指揮領軍,全員上下齊心為產品成敗負起全責。
組織小,甚至還容易讓團隊中明星球員的實力導入正軌,解決讓高科技公司費盡心思的創意人才管理難題。其一是,工程師不是「管」出來的,而是「養」出來的。小組織比較容易培養休戚與共的袍澤情誼,也比較容易發展出既有紀律,又有樂趣的組織氣氛。其二是,小組織容易論功行賞。有人重情,喜歡受到重視。有人重權,喜歡做大官。有人愛錢,給錢最實際。只要賞罰分明,只要大家看到明星球員關鍵時可以為全隊贏球,對於這些野馬偶有的脫韁之舉,也就比較願意配合容忍了。
管理創意人才的組織架構運作順利之後,創意型組織的永續挑戰就是如何讓創意的的活水源源不絕。我經常對工程師說,沒有目標的創意就是失敗的創意。創意組織的領導人一定要能夠不斷找出市場上未被滿足的需求,丟給創意人才,才能不斷激發新創意。
創意來自於問題的解決
不過,在傾聽市場的聲音時,很多創意型組織會不自覺把來自四面八方的市場需求彙總成一張產品規格書,直接轉給產品部門,而我提倡的創意是來自於問題的解決。從事軟體開發的工程人員應當有能力找出顧客陳述的問題核心,經過消化吸收後,加入專業判斷,提出整體的解決方案,而不是照單全收。
「馴服野馬」是讓眾多高科技創意管理者絞盡腦汁的一道難題,趨勢科技這群軟體開發人員在吃「軟飯」時找出了些許解答,希望迸出的一點火花,為需要進行智庫管理的人點燃熊熊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