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知名廣播、電視主持人葉樹姍位於仁愛路的家,你看不見浮誇華麗的擺設。
淺棕色的木質地板,走道底端的鋼琴上,就讀高二的女兒親手以鐵絲、氣泡墊、粉紅色絲帶纏繞做成的裝飾品「芭蕾舞者」無聲地站立。如同芭蕾舞姿的優雅,整個空間有著素淨簡單的雅致。
談起穿衣哲學,「什麼是流行?流行就是簡單、自然,」一身黑色七分褲休閒裝扮的葉樹姍有自己的「簡單」美學。
所謂「簡單」,就是讓穿著不覺得是負擔。葉樹姍憶起擔任主播上主播台時,由於衣服往往都是借來的,因此總有不合身的困擾。「正面看是很體面,其實背後還有一串夾子固定,我總是隨時擔心衣領是不是歪了,反而分散我的注意力,」她說。
因此,下了主播台,真實生活的葉樹姍選擇穿著自在。「為何要跟隨流行?現在流行很短的裙子,連我女兒都不穿了,我為什麼要湊熱鬧,穿衣服舒服自然就好,」她說。
葉樹姍最喜歡的衣服形式是連身裙,因為形式簡單且易於變化。「以前一天錄六集節目,穿件連身裙,可單穿,也能再加件外套、套件毛衣,一件就能搞定。」
「一物多用、一衣多穿」的哲學,讓葉樹姍的生活更簡單。由於葉樹姍個子嬌小,偏愛佩帶輕薄的手錶。為讓一隻錶能有不同的風情,她還另外買下了十二種不同顏色的錶帶搭配。「這樣我就能讓錶也能依出席場合及衣服做不同的搭配,」她說十二種顏色的錶帶她都戴過。
前陣子,葉樹姍著迷於珠寶設計。在她的設計中,總會在飾品的背後再加上俗稱「老鼠尾巴」的扣環設計。「這樣我就能將它們任意組合,原本不過是個圓形的耳墜,再將長型的墜子往後一扣,白天一套,晚上又是另一套,」她順手兜弄起來,笑說以前她最喜歡玩這種排列組合的遊戲。
簡單讓物命不斷延續
對照現在的簡單哲學,主播台上的絢麗光鮮,曾經讓葉樹姍執著於外在的追求。
她以前也是流行追逐者。「因為必須面對觀眾,所以我曾追求『外表』,」她指著穿衣間為數不少的衣服,笑著表示這些都是她的「業障」。
以前的葉樹姍喜歡高彩度、高明度的名牌服飾,每逢蘇富比或佳士得的拍賣會,遇見喜歡的飾品,她也會與眾人一同追逐競標。「因為以前執著於外表,就想跟別人不一樣,」她說。
但追逐流行,也被流行牽著走。「新一季的商品一上市,就急著買,就怕被認出戴的是過季的商品,」她說。
滿足了虛榮,煩惱也隨之而來。「買到了,整理是一個問題,還要擔心是不是買到假的、是不是買貴了。過季的商品拿去二手店,轉眼又跌成原價的三折,」自己的盲從讓她當時很迷惑。
與宗教的結緣,反倒讓葉樹姍跳脫追求外表的泥淖。因為採訪結緣,葉樹姍認識證嚴法師、星雲法師等宗教界領袖。更在成為慈濟人以後,學會從做事中去感恩。「生活即佛教,佛教即生活,我雖然沒有每天遵循禮佛的儀式,但我從做中去學,」她說。
前年九一七水災,慈濟為受難同胞製作愛心便當,葉樹姍負責戴著手套用手舀飯的工作。為避免飯因過熱,而失去原有的彈性,她必須隨時在高溫的飯中,不斷翻動。「但我做得很歡喜,我學會感恩,感恩他們給我機會,讓我為他們服務,」她形容當時的蒸氣溫度之高像在洗三溫暖。
學會感恩,也讓她不再盲目追逐流行。「以前喜歡『擁有』,現在我學會喜歡也可以『不擁有』,」葉樹姍說。
因此,葉樹姍學會了「物命」的道理。如同人有生命一般,物也有生命,以前留下來的名牌衣物,葉樹姍將大部分都送人或是義賣,為的是讓「物命」能夠不斷延續。「要不怕吃虧,要學會『不計較』和『不比較』,」她說。
現在,葉樹姍挑衣服是以「耐用」為主。諸如黑色等色系或是簡單的樣式,都是葉樹姍選購衣物的重點,名牌與否已不是首選,因為簡單才能不褪流行。「愈簡單就能穿得愈久,『物命』也才能發揮啊,」她順手指著一件她穿了近八年的粉色連身裙,口中還不斷讚賞這件裙子一掛就不會皺。
像豬一樣快樂、不計較
從葉樹姍收藏「豬」造型擺飾的興趣,也能發現她不喜計較的樂觀態度。
一入葉樹姍家大門,三隻石雕及青銅材質的小豬就在入口玄關各擺姿態;客廳邊的木櫃中,也置放著各式材質的小豬飾品。
「別人都以為豬很笨,其實牠很聰明,能吃能睡,就是因為不計較,」她最喜愛的是一隻跳舞姿態的青銅小豬,這是名雕刻家朱銘的作品。當初朱銘送這隻小豬給她的原因,就是覺得葉樹姍像牠一樣快樂、樂觀。
近來,葉樹姍讓生活周遭多添了點綠色。陽台上、客廳的角落,葉樹姍都擺上了常綠的植物。
前幾天,一株陽台上的薄荷突然失去生氣,一整個晚上葉樹姍忙著進行她的「搶救」工程。「隔天早上,看到它又站了起來,我好高興!」她笑著說,以前因為怕麻煩,對盆景園藝總是敬而遠之,現在竟有朋友稱她「綠手指」。
生活的喜悅來自於簡單的快樂,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