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倪維謙的琴韻人生

成章瑜
user

成章瑜

2003-04-01

瀏覽數 17,200+

倪維謙的琴韻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3 / 4月號雜誌 第202期遠見雜誌

倪維謙,乍看之下像江南水一樣的女孩;但一談起音樂,熱情就像長江大河般澎湃。她是上海音樂學院台灣第一個博士候選人,師承大陸南胡知名的演奏家閔慧芬,是中國樂壇頗受矚目的後起之秀。

在上海音樂學院主修理論的倪維謙,十六歲開始每年寒暑假都和姐姐赴大陸拜師學藝,「我永遠難忘當時坐人力板車、睡教室的日子,」她說。

張愛玲曾說,「中國胡琴,分不清是說音樂還是說人生。」長得像古畫裡的美人一樣,倪維謙天生就是樂壇上的明星,是少有能同時與南胡大師閔慧芬及黃安源同台演出的音樂家,不過最讓倪維謙感動的不是舞台上的光采,而是中國音樂博大精深的底蘊。

「當我第一次聽到老師開口唱出各地民歌時,感動得眼淚都要掉下來,」她說。這幾年,倪維謙先放下演奏生涯,巡訪中國各地,採集即將流失的南腔北調。不論是陝北的秦腔、蘇州的彈詞,她走進音樂中國,在斷簡殘編裡,認識真正的文化底蘊。

中國音樂有韻有神,像中國的書法一樣。雖然很多人認為中國音樂的曲式是單線條的,不像西方音樂層層疊疊般豐富,但是倪維謙說,中國音樂底蘊在精、氣、神,渾圓的氣勢非西方音樂能比擬。

倪維謙也在中國音樂家身上看到「專精」及「過硬」的精神。在中國,學音樂,需鐵杵磨成鏽花針般硬底子的功夫。學民歌,中國幾十省,民歌一背就是幾百首;民俗樂器如江南絲竹、廣東音樂,各地的樂器琅琅上場。

倪維謙的老師閔慧芬,本來患有癌症,仍然不停拉著琴,最後居然用意志力克服了病魔。「我從老師身上學到真正的人生,」她說。

宮商角徵羽已轉化為倪維謙的人生,舞台上演奏的曲目,可以是京胡的「京華氣韻」、南胡的「二湖映月」、有時又可以拉高二度變高胡的「平湖秋月」,剎時又轉回中胡的「科拉沁草原的傳說」,「因為有底蘊的東西,就是好聽,」她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