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多前,現任台北市長馬英九贏得市長選舉,當時他極力挽留被歸為扁團隊人馬的台北市交通局長賀陳旦,不過賀陳旦沒有接受,瀟灑離去。
兩年多後,同樣情況發生,只不過這次場景換成職位更高的交通部次長,挽留他的是民進黨政府,賀陳旦依然掛冠求去,在台灣戀棧官場的文化中,算是少見的清流。
賀陳旦率直、不重官位的個性,加上他和陳水扁總統長年來長官與部屬的情誼,各界並不意外,他是接替前中華電信董事長毛治國的人選,但是選在農曆年前無預警地突然換人,難免引起各方輿論質疑:這個安排是為了2004年總統大選考量。「賀陳旦是有個性,是個能幹的人,沒有人懷疑他的操守,可是有能力的人多的是,為什麼找他?他們就是(民進黨)想多掌握一些資源來贏得選舉嘛,」國民黨籍立委王鍾渝表示。王鍾渝在中鋼董事長任內也是被扁政府請下台,講來感受特別深刻。
同是民進黨籍的立法委員郭正亮替賀陳旦叫屈,「這對賀陳(旦)太不公平,賀陳不是愛做官的人,他是被陳總統勸去、拜託去中華電信的。」
對於外界批評,賀陳旦語氣平和地回應,「如果我比較有機會得到政府信任,可以爭取到更大建議空間,(中華電信)釋股案是不是更有機會成功?」短短幾句話凸顯自己優點,也削弱他人攻擊的力道。
思考型的決策者
滿頭白髮是賀陳旦的正字標記,五十三歲的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
賀陳旦喜歡讀書、聽音樂,位於中華電信總部十一樓的辦公室不時傳出西洋輕音樂;往右看去,中正紀念堂寬闊的空間與遼闊的天際,完全映入眼簾,對經常花時間思考經營方向和解決方案的賀陳旦,窗外的視野相當適合。
賀陳旦思考縝密的個性使他在做決策時格外慎重。中華電信副總經理張豐雄指出,賀陳旦和高階主管開會時,如果上午時間不夠,下午會找他們繼續開會,然後他才做決定,絕不會匆匆忙忙下達指令。
另外,賀陳旦很樸素,也注重休閒養生。最常被提起的,應該是他每天從東豐街騎腳踏車上下班,襯衫加上薄的休閒外套就是他接見賓客的服裝,體面的西裝反而很少見。可能由於賀陳旦崇尚休閒,張豐雄說,星期假日賀陳旦絕對不叫部屬來加班開會,這與前任董事長毛治國一星期七天幾乎都在上班有很大不同。
翻開賀陳旦的經歷,1975年在成功大學擔任助教,隨後擔任公職,處理台北市政府有關都市計畫與捷運相關業務,也曾出任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總經理。他的轉捩點應該是在1995年,當時市長陳水扁延攬賀陳旦接掌交通局,由於適逢台北捷運陸續通車,台北市交通開始好轉,賀陳旦順勢擴大公車逆向專用道,成為他在交通局重要的政績。
成長空間有限
這回賀陳旦走馬上任的中華電信是台灣最會賺錢的國營事業之一,去年和民營業者在行動電話、寬頻上網與固網市場一番廝殺之後,已經穩居寶座,去年營收新台幣1822億元,與跟隨者差距拉得很大。以各家業者都想占有一席之地的寬頻上網ADSL(非對稱數位式用戶迴路)為例,中華電信市占率高達85%,台灣固網、速博、東森寬頻等民營業者很難追上。再以過去兩年的表現來看,中華電信獲利水準更是大幅領先,超過對手兩倍以上(頁91表)。
「我們的客戶群相當大,現在策略重點擺在想辦法提供現有客戶加值服務,而不是領先距離,在我看來,我們和競爭者已有相當安全距離,」賀陳旦不徐不緩、慢慢地說著。
正因為中華電信像座撼動不了的高山,大哥大與固網方面的市場又趨飽和,逼得競爭對手時常殺價競爭,連帶使得中華電信將來成長力道受到質疑,股價想像空間自然比較小。新光投信競臻笠基金經理人吳年恭指出,「今年看起來景氣應該比去年好,股市如果漲的話,中華電信漲幅未必漲得過別家。」
以3月初中華電信釋股案為例,廣告打得不少,效果卻是平平,三天賣下來,只賣掉七千四百張,占全部十萬張的7.4%而已。對於這個結果,中華電信高層和部分執政黨立委認為宣傳期只有兩個星期,所以效果不佳,但是證券專家認為拍賣結果再次凸顯了中華電信一直面臨的問題:後續成長動力不夠。「中華電信的成長動力不強,我們不指望買它的股票能夠獲利兩成、三成,」復華投信協理洪家聰道出許多投資人的看法。
讓工會聲音傳到董事會
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國外業者也好不到哪裡去,英、德等歐洲國家業者當初巨額標購3G(第三代行動電話)執照,造成這兩、三年來虧損急速上升,在內外環境都不利的夾擊之下,交通部想高價賣出中華電信股票很困難。
賀陳旦上任後也瞭解到這個情況,一改他在交通部次長任內堅持中華電信資產價值被低估的說法,開始在原則上做了些讓步。「我們只能在原則上向部裡建議,以後盤後拍賣量多一點,價格低點沒關係,」賀陳旦指出,「環境變動太大,不能做不聰明的事。」
除了釋股案遭挫,賀陳旦上任後的另一大挑戰是如何化解與工會的歧見、增加中華電信的競爭力。中華電信屬於國營事業,用人、用錢都受到國會監督,而且正處於民營化階段,員工深怕自己權益受損,強勢運作工會,給經營高層的壓力有增無減。
為了瞭解員工的心聲,他一上任立刻與工會展開積極溝通,曾親赴工會辦公室造訪,希望員工以公司利益為先,不然可能嚇走有意與中華電信合作的伙伴。「策略伙伴如果看到民營化不確定性這麼高,我們講得天花亂墜,人家也不敢來,」賀陳旦指出他對工會的期許。
當然賀陳旦不是要求工會無條件合作,他正在著手建立制度,使員工對公司增添向心力。「我希望讓工會、獨立外部董事的聲音都能傳到董事會,」賀陳旦說。
同時,他正努力尋找一些機會來增加中華電信的價值,初步構想是活化中華電信資產。中華電信現有價值好幾百億的用地受到限制,不能靈活使用,賀陳旦已經向行政院建議,讓中華電信有些據點能夠結合金融、餐飲的服務,增加資產的價值。
個性與官場不合
賀陳旦選擇公務員生涯,受父親影響很大。和賀陳旦交情超過二十年的鼎漢實業董事長濮大威說,賀陳旦父親在成功大學教書時,學生稱他為「賀老」,受尊重程度可見一斑。「先父希望我們都能去當一當公務員,再去做自己的事業,所以我離開學校以後,我明明知道我有些個性根本不適合在官場,可是我就把它當作服社會役一樣,」賀陳旦談起已逝父親對自己人生的影響,鼻頭稍微抽動了一下,眼眶有點泛紅,強掩內心情緒。
在朋友們的眼中,賀陳旦做事有原則,不會不擇手段達成目的,而且深知感恩。「賀陳旦一直感謝陳水扁的知遇之恩,交通局長任內使他在交通方面的長才得以發揮,他到現在還感謝能有這個機會,」濮大威說。
賀陳旦對長官感恩,對朋友照顧。
濮大威指出,賀陳旦在辭去交通部次長後,對社會公益也很熱心。知道台北市兒童交通博物館經營困難,就主動去當義工,「時間超過一年以上,」濮大威表示。
儘管外界雜音不斷,批評賀陳旦是「政治委派」,但質疑他能力的人卻很少。身為民進黨團隊寥寥可數的外省籍精英分子(賀陳旦祖籍湖南省),手中掌控中華電信這家在台灣與亞洲都是名列前茅的電信事業,賀陳旦對自己是有著相當期許,「我希望我是能夠鼓舞團隊的人,不是要凌駕他們,如果別人還不認同,我有沒有技巧去溝通?能不能有所堅持,才是挑戰!」
吳年恭則持平地道出一般投資大眾的心聲,「一家公司最有價值的部分是經營團隊,賀陳旦能否帶好公司才是重點,至於其他因素(政治)只是附帶的。」
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
落實「公司治理」最重要
Q你將如何保持中華電信的領先優勢?
A:策略上來講,我們的客戶群已經相當大,所以開發新客戶應該是在既有品牌跟口碑之下被吸引而來的,我們的重點是做到替既有客戶加值,更注重他們的需要,讓他們成為heavy user(大量使用者)、忠誠客戶。換句話說,我們不會太在意保持領先對手的幅度,或繼續拉大幅度,在我看來我們已有相當程度的安全距離。以ADSL來講,我們訂戶超過兩百萬,市占率85%,將來從這裡衍生的需求會更多,這種數位網路服務才是我們比較要著墨的。
Q:中華電信是個賺錢的單位,誰坐這個位置,好像都不需要做太大的改革?你上任一個半月做了哪些事?
A:第一、我們國營事業用人、用錢都要透過國會監管,這個位置並非那麼好坐。第二、我們要創造新方向,就要透過廣告,我們正和廣告商、通路商議定新契約,所以某種程度是預算不能變,通路和廣告的助力又還沒有開始,我現在動腦的成分大過真正行動。
Q:未來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A:中華電信員工都是國內最優秀的人才之一,他們對自己的生涯、待遇有自己的想法。現在正在面臨轉為民營化,個人權益、公司未來發展,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一群優秀的人又碰到有爭議的事情,火力自然會比別人強。我們確實有這些挑戰。除此之外,我最希望看到的是,「公司治理」能在中華電信慢慢落實。我覺得台灣向來不缺少外部董事,只是我們有沒有讓他們發揮作用。我一再提醒員工,民營化是必然的趨勢,重點要放在民營化之後,中華電信是否還具有競爭力,這才是大家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Q:有人認為釋股案是你來中華電信的主要任務?
A:大家好像覺得這(釋股)是我最大的任務,甚至是唯一的任務。可是我不這樣認為,因為就算股權改了,公司還是要經營下去,公司該有的制度、競爭力才是公司最重要的事。假如公司治理是時代趨勢,也是我們該建立的制度的話,我們沒有理由現在不去管它,等民營化再說。反而這時候,培養外部董事在某些流程的角色,是我們應該先做的。
Q:你認為自己有什麼樣的經營能耐,可以說服投資人買中華電信股票?
A:國內投資人衝著董事長買股票的應該不多,應該是看整個公司的表現,假設大家願意客觀來看,中華電信是值得投資的。上一波(指3月初釋股)的時機跟價位可能不夠理想,所以大家不願意投資。
Q:在你任內,希望將中華電信經營領導出什麼樣的格局?
A:兩年以來,世界上電信衰敗得很厲害,恐怕台灣是少數電信事業還在蓬勃發展的國家,這代表所有參與的公司都賺錢,我覺得很多國際投資人沒有注意到這件事情,中華電信是國內少數可以拿到國際上競爭的公司,不要小看它。
Q:民營業者抱怨中華電信不開放最後一哩(last mile)給他們使用,使得他們ADSL業務衝不上來,你的看法如何?
A:既然我們有電信自由化的政策,原來屬於國家的網路,合理條件下給民營業者租用,是一定要做的,現在只是怎麼談?合理條件是什麼?從市場角度來看,我相信新進民營業者可能付不起租金,就國營事業角度來講,我們一定會配合政府,開始時把租金儘量壓低,幫助他們立足。不過,這種扶持應該有個期限,過段時間我們要鬆手,看他們能否站得住腳。如果他們指望長期使用,這是不公平的,也違反自由化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