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成熟的專業人士。
他們同樣有高學歷、優秀的服務資歷、在外商公司(《Fortune》五百大)及國內領導企業曾擔任人事、財務、製造等部門的高階主管。
現在,他們在五十歲左右的年齡,自願或非自願,離開企業組織,卻仍然渴望有機會展現專業長才,雄心抱負與專業成正比。
「景氣不好,正是考驗經營的時候,」去年自美商台灣禮來公司退休,五十四歲的劉英芳,認為自己在外商公司的學習與經營績效,正可以提供許多發展、轉型中的國內中小企業參考。
「我們現在的年齡正好,孩子都大了,可以全心工作;公司聘用我們,也不需要負擔退休給付,」已經離開全職工作,四十九歲的財務專家顏恭益理性分析「高齡工作族群」的優勢,她期待自己能參與高階財務規劃、制度建立等,在台灣企業習慣「老闆當家」的模式中,建立可長可久的體制。
經緯智庫(MGR)總經理許書揚指出,面對長時間的不景氣,許多極優秀的人才自公司組織內流出,如果任憑這些富於生產力與創造力的人才閒置不用,是「很浪費的一件事」。
許書揚強調,這些在各自專業領域極為優秀的人才,其實正是台灣企業面對不景氣、經營效率下滑時的最佳人力資源。
這些優秀的、成熟的、正值人生巔峰的專業人才,在企業追求「年輕化」的同時,還有沒有再一次粉墨登場的機會?
許書揚指出,在國外,特別是美國、日本行之有年,且有相當成效的短期高階主管派遣服務,在國內市場也漸漸出現需求。台灣企業正逐步邁向國際化,很需要借重跨國公司的經營理念與方式。
許書揚透露,經緯智庫日本總公司鑑於全球性經濟不景氣,日本、台灣、香港失業率在5%~7%之間,因此積極推動高階主管派遣服務。以專案、短期的契約形式,使有實務需要的企業主,能以較低的人事費用,邀請一流人才參與公司經營。
曾在IBM擔任業務訓練及軟體開發職務,並在泰科電子(Tyco Electric)擔任行銷部總監的潘榮台,美國九一一事件發生時,正值和總公司洽談簽訂新的工作合約。九一一風暴,颳走了潘榮台的工作,也改變了他的生活。從空中飛人穿梭世界各地洽談業務,到如今參與社區義工活動,五十三歲的他積極等待機會,因為他豐富的跨國經營經驗,對於許多想到中國大陸發展的企業而言,是很珍貴的資產。
五十歲的包文英,穿著合身套裝,仍然顯得亮麗年輕。她曾經在德商赫司特公司、台灣汽巴嘉基等公司擔任財務及法務經理、財務長等職位,經歷相當完整。去年5月,她進入一家新成立的港商台灣分公司,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就做好全年預算與財務規劃。不過卻因為工作理念不合,包文英選擇離開。現在,她期待有一個工作環境與人事配合可以完全發揮的工作機會。
自台灣禮來公司生產製造處廠長職位退休的劉英芳,獲得全球禮來公司製造部門最高榮譽金鷹獎。在禮來二十餘年的經驗,使劉英芳在建廠、人力資源、行政流程控管等各方面,都是頂尖好手。年過半百的他期待自己可以成為一位優秀的顧問,將經驗傳承給國內的公司與經理人。
專注於溝通技巧、開會流程的王文博,除了豐富的外商公司總經理資歷,更有著深化的國際社團ICA(Institute of Culture Affairs)領導經驗。王文博現在發展一套完整的溝通課程,約兩年前台積電為改進開會流程,也曾上過王文博的課。
五十五歲的吳炳耀退休不久,職場生涯一直在人力資源部門深耕,他曾經擔任台灣美國運通公司、美商台灣伯恩氏電子公司、中信證券公司人力資源部門主管,目前在中華人力資源協會擔任理事,希望將豐富的人力資源理論、實務、課程,傳承給新一代企業。
資深人才的供給面相當寬裕,市場的需求面也逐漸顯現。
企業用人方式改變
經緯智庫已經感受到市場的呼聲。有些客戶已經提出要求,希望智庫能提供一些非常專業的人力,協助解決公司成長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高難度的問題。
目前,經緯智庫高階派遣服務是採取被動立場,客戶提出需求,智庫提供人力。現在平均一週會有一、兩個案例,企業的需求偏向人力資源方面,期待資深專業顧問協助建立人事、獎金等制度。
今年5月,經緯智庫將和亞太地區總部在日、港、台三地,同步積極推動高階主管派遣服務。
經緯智庫計畫結合五十至一百位曾在五百大外商公司或是國內領導企業擔任高階主管的專業人才,組成資深顧問團隊,期待這些派遣大軍,如同觸角般進入職場,將個人的專業與經歷,再一次亮麗演出。
曾在不同行業、不同公司擔任財務長、善於分析的顏恭益指出,根據她的經驗,公司在創建、擴張之時,的確需要一位專業的財務長,規劃全盤會計制度、內部控管流程等,這是打天下的角色,薪水當然會高。但是在兩、三年之後,公司趨向穩定,財務工作成為例行事務,這時一般財務人員足可應付。因此,公司可以和財務長簽定短期合約,時間到了,財務長就功成身退,公司也不需要付出高昂的人力成本。
去年退休的李益恭,一直在美商公司服務,有三十餘年跨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實務經驗。去年4月退休,5月初即以部分工時的方式,在新竹一家中小型科技本土公司上班,合作的模式相當愉快。
潘榮台也以自己的大兒子求職經歷為例,在不景氣的時代,公司先以臨時人員方式聘用,若是表現良好,就可能晉升正式員工。潘榮台體認,公司晉用人才的模式「已經改變」。
再優秀也可能遭淘汰
不過,短期契約也好、部分工時也罷,總是以「客卿 」身分進入企業體,個人專業與企業文化、經營理念的配合,也都考驗著這一群資深經理人的工作智慧,除了高度專業化的要求,這些資深顧問必須展現過人的溝通技巧,並且贏得企業主的信任。
「我想我沒有問題,」包文英自認溝通技巧成熟,並且曾有豐富的經驗,和人資、行政、業務等部門協調溝通,同時也在不同公司任職,適應不同公司文化應該不是困難。
顏恭益比較正視員工和部分工時的顧問職務,認為企業主和顧問之間的信任感,仍然是很大的障礙,例如,她為現在擔任顧問的一家公司進行一項稅務處理,做了很詳盡的報告,但是公司最後仍然決定轉給會計師處理,造成她的挫折感,「我是以公司財務長的方式處理,但是這家公司不信任我,」顏恭益流露出淡淡的無奈。
年近六十的李益恭,也曾經有過類似的困擾。他在尋找退休後部分工時的工作時,曾以為這是互利的最好模式,然而,在面談過程中,很多企業主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工作型態,最大問題也在於信任感。有些公司甚至擔心這種工作模式是否會洩漏公司機密。李益恭說,「我真的灰心了。」
吳炳耀則認為,「為人作嫁」的心情一定會有,重要的是要成立一個顧問團隊,不要單打獨鬥,否則很容易產生挫折。一個堅強的顧問團隊,如同堅強的內閣,凝聚各種專業人才,大家可以互相支援。
許書揚也指出,以組織的方式進行派遣,比個人尋求工作舞台,有更大的機會。智庫有兩千五百位客戶,資料庫很強,供給面和需求面消息暢通,也較容易針對客戶的需要,提供最適合的人才,容易「配對」。
再優秀的人才,都有被時代淘汰的危險。不斷學習,是人才求生的基本條件。
這群期待重返工作舞台,或作實務、或任顧問的職場精英,都流露出積極進取的學習與更新精神。
劉英芳談到不景氣時代,正是考驗經理人的專業與努力的時候,隨手拿出隨身攜帶的筆記本,舉出美國的財經雜誌報導的兩個例子說明。他說,要常常吸收新知、勤讀書、做筆記,這是成功經理人必備的條件。
潘榮台四十九歲時,拿到台灣大學EMBA學位,「其實,這個學位對我的資歷或升級不產生任何影響,」潘榮台不為學位而讀書,純粹想在實務經驗上,加添理論基礎。潘榮台強調,在知識經濟時代,產業變化太大,必須時時更新自己。
吳炳耀退休之後,花許多時間往返中國大陸,不是遊山玩水,而是觀察市場趨勢。他說,台灣的年輕人若不改變對工作的心態,五年之內即將失去競爭力。
李益恭很明確地指出,資深人員不是一套制度走天下,重要的是「抓精神」,而不是「抓模式」。例如跨國企業重視海外工作人員的家庭與福利,這樣的精神可以應用於台灣企業如何照顧大陸市場的台籍幹部。
暫時離開舞台,或是角色的轉換,會帶來改變。面對不再一樣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式,生活上的實質衝擊難以避免。
吳炳耀退休後,學習搭乘捷運、公車,「感覺很好啊!」他的保險也重新評估調整,減少死亡險,而以意外與醫療為主。
不過,吳炳耀認為,退休之後,享有對工作的自主與選擇權,若是經濟因素不嚴重,主導自己的生活是很愉快的經驗。
同是財經專家、同為女性的包文英和顏恭益,則認為退休失去工作的成就感。
孩子是心頭的擔子
包文英認為工作是經驗的發揮,她很期待一個發揮自己的機會。同時,她也認為自己的老年生活與孩子未來深造的學費,仍然是心頭的擔子,不能完全放下。
顏恭益回顧以往的工作經驗,笑著說,「以前有些事沒做好,希望有機會可以再做一遍,」她現在雖有部分工時的顧問工作,工時減少,薪水同樣也少了一半。並且,基於政策的連貫性、執行的果效、彼此的配合與信任感等問題,她還是希望專心在一家公司服務。
家中還有一個十歲孩子的潘榮台,坦然說明自己的失落感未完全克服。現在家裡只能靠儲蓄過日子,經濟的壓力不容逃避。潘榮台雖然認為自己正處於摸索、徬徨的階段,但他卻不讓自己生活閒散,擔任社區義工、閱讀宗教書籍,隨時注意可能的機會,積極為重返職場做準備。
高階主管派遣服務,有可能改變台灣的職場習慣。
許書揚表示,派遣服務,可以讓企業以最低的人事成本,得到最好的know-how(關鍵技術),同時優秀的人力也能有長短期的工作機會,以台灣目前的就業市場而言,這是很好的發展時機。
許書揚引用日本總公司創辦人的理念指出,這是「解決社會問題」,「社會問題一旦解決,利潤自然會跟著來。」
高階主管中日交流
台灣保優美管理顧問公司經理歐元韻,最近天天忙著和日本總公司聯絡,計畫將台灣市場對於高階人力的需求,在日本市場公開,吸引日本高科技R&D(研發)人才進入台灣。
保優美姊妹公司經緯智庫(MGR)總經理許書揚形容,他們和日本方面的聯繫,「如火如荼」,而台灣的委託尋才單位,正是經濟部。
日本經濟不景氣,提前退休、資遣的優秀人力不斷釋出,也使他們在海外就業的意願增加。這些正值壯年的人力資源,透過跨國人力公司的運作,很有可能開創職場生涯裡另一個春天。
經濟部接受廠商委託,瞄準日本高科技產業人才;而百貨物流人才也相當搶手。台茂購物中心總經理杉浦光實,去年7月在保優美的引介下,再一次回到台灣工作。
杉浦光實今年五十六歲,在日本京王百貨任職期間,曾被派駐台北,協助經營統領百貨。自京王百貨退休之後,他曾在新加坡系百貨公司任職,擁有豐富的跨國百貨業經驗。
歐元韻還指出,目前保優美談成的案子,均為日本高科技研發人才,年齡層約為五十歲到六十歲左右,一個月來台灣六天到十天,協助技術指導。
看來,以後在街頭,可能會看見更多的日本人,不是在鼎泰豐前面排隊一嚐美食,而是埋首於繁忙的工作中。(劉惠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