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的概念後,「智慧城市」馬上成為世界大城市重要的指標和口號,需要選票支持的總統和市長,更是卯足全力將「智慧城市」擴散到人民需要的各個層面,例如智慧建築、智慧經濟、智慧金融、智慧醫療、智慧交通等大方向,甚至發展到非常基礎的日常設施,例如智慧電表、智慧水表、智慧家電等等。
為了凸顯「智慧城市」的績效,國內外也紛紛設立許多獎項來鼓勵傑出的城市和市長,各類全球智慧城市大獎、亞太地區智慧城市大獎、全國智慧城市創新大獎紛紛出籠,由於獎項實在太多,除了台北市與其他五都囊獲過國際大獎之外,我們中南部和東部的縣市竟也經常獲獎,看到這些媒體報導的亮麗成績下,我們更應關切什麼才是好的智慧城市?該達到哪些指標?
硬體建設雖普及,獎勵裁罰卻讓人無感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