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 積極加碼股票
2003年4月,SARS疫情重創亞洲國家,台股與亞股不支倒地;半年多後,股價勁揚,台股站穩六千點大關,日本股市登上一萬一千的高點,漲幅超過四成。未來,走勢仍然看多。
股價的持續上漲,不光是技術性的跌深反彈而已,基本面改善和企業盈餘增加,才是主要原因。全球經濟以美國和日本馬首是瞻,日本結束了十三年多的蕭條,美國利率維持在四十五年來的低檔水準,帶動2003年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勁升到8.2%,創下十九年的新高。
這兩個國家穩健復甦,順勢帶動世界各國,尤其台灣大部分科技產品都外銷到美國,美國需求強勁,台灣的經濟自然也受惠。
「景氣變化是操作股票的最高準則,再大的力量也無法與景氣對抗!我們對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比較樂觀,2004年第一季股市就有可能看到七千、八千點,」元大京華期貨總經理李文興點出了台股的方向與上檔空間。
2003年整體基金績效名列前茅的新光投信也持樂觀看法,副總經理林怡君認為,既然景氣上升的趨勢已經確定,很多股票又來到投資價值,投資人不妨等回檔時候,分批布局。
新光投信建議,投資人目前股票可占總投資額的20%,債券為80%,至於2004年,「積極型的投資人可以把股票調高到70%,保守型投資人調到40%即可,」林怡君說。
消費性電子和數位家庭產品都是新光投信看好的產業,一方面因為產品存貨這幾年來消化了不少,庫存降到新低水準,同時整個市場也正在成長中。美國繪圖晶片大廠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最近預估,數位家庭產品的全球產值每年約有600億至800億美元。
荷蘭銀行研究部預測,2004年全球的經濟成長率將可上揚到4%,台灣則可成長3%,顯示各國中央銀行長期採行的低利率政策已經產生效果,企業願意借錢來擴充投資或增聘員工,消費者願意花錢買東西,企業更有誘因投資、生產……,如此的良性循環,加上過去幾年,許多公司裁員、關廠而節省大量成本,讓企業的財報數字不是盈餘增加就是虧損縮小。
經濟環境好轉,帶動這波股市連續上漲,漲多了,難免有拉回的壓力,「可是還是有很多人等著股價下跌時要接手,」花旗投顧副總裁王進彰指出。
美國高科技股的指標那斯達克(Nasdaq)指數從一千三百點左右的低檔,攀升到一千九百點之上,顯示美國科技產品的需求強勁,台灣的供應業者(如台積電、廣達)業績當然跟著成長,造成外國法人連續幾個月買超台股,金額累計達4000至5000億元,是這波上漲行情中的大贏家。不過,其他投資人可能就沒有這麼幸運。
根據調查發現,花旗銀行、荷蘭銀行和富邦銀行的貴賓理財客戶,大部分還是對股票沒信心,寧可把錢放在債券。「一大堆客人怕(股票)都怕死了,錢都放在保守型商品……,他們早該轉往股市了,」富邦銀行金融服務部資深經理郭慧嫻指出,她建議股票的比重可提高到四成。
想在股市賺錢,最理想的情況是大部分人都不敢買股票,讓在外流通的股數單純化,股價上漲比較容易。美國投資大師巴菲特(Warren Buffet)的名言之一:大家都害怕的時候,你就要用力買進股票。況且2003、2004兩年的景氣確實有改善,股市行情不會就此結束。
「11、12月電子業公布營收,如果證明淡季不淡,台股行情將非常powerful(強勁)。加上2004年農曆過年在1月下旬,消費性電子和下游產品的後勢比較看好,」美林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程淑芬表示。
投資人若擔心把錢全押在台股的風險太高,王進彰認為,全球型的商品風險相對較低,報酬率又比保守型商品來得高,值得考慮。
趨勢 前進亞洲股票
另外一個分散風險的方法是買進亞洲區域型股票基金。專家指出,以前亞洲各國經濟的表現比美歐來得差,因此將來成長潛力比較大,加上貨幣相對美元升值,吸引國際投資人把錢轉到亞洲,亞股的上漲行情值得期待。
日本是所有專家一致看好的市場,歷經十三年不景氣,日本企業的營運情況終於在2003年開始好轉,告別了蕭條時代。「日本經濟復甦的腳步相當快,甚至超過投資人的預期,」美林投顧助理副總裁張郁棻說。
新光投信估計,明年日經指數有機會漲到一萬四千點,以產業來看,「日本最大的夢、最強的產品當然是消費性電子,」林怡君指出。新光投信在2003年4、5月的時候,發現日本經濟逐漸脫離谷底,旗下的新光日本基金積極敲進日股,績效果然非常驚人,8至10月報酬率合計31%,領先台灣所有投信發行的數百支開放型基金。
單一國家股市飆得快,可能也會跌得很重,投資人如果不願意承擔伴隨高報酬率而來的高風險,亞洲區域型基金還是比較好的選擇。
趨勢 減碼債券基金
日盛證券向來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2003年一至三季卻虧掉新台幣8億多,其中一半以上來自9月份單月認列投資公債的跌價損失。
日盛大幅虧損,反映了債券市場三年多來的榮景已到盡頭。隨著世界景氣逐漸好轉,各國的利率目前沒有上升壓力,但是要走得更低,也不可能,花旗投顧認為,2004年年中,利率將開始愈升愈快。
面臨這種環境,投資美國等主要國家的政府公債債券基金,已經下跌了好一陣子。荷蘭銀行投資研究部副總經理謝佩芳提醒投資人,「債券基金的顛峰時期已經在2003年5、6月結束了。」
如果就此判斷債市的空頭市場已經來臨,未免言之過早,然而避開債券基金,絕對是必要的。張郁棻說,美林對客戶的建議是減少現金部位,加碼股市,債券部分則慢慢降低。
如果手上握了一大堆債券基金,又不想虧損賣掉,應該怎麼辦呢?王進彰建議,先賣掉利率敏感度最高的長天期產品,減少損失,再轉進高收益債券及以巴西、阿根廷、俄羅斯等新興國家為投資標的的債券。
趨勢 新興市場債券和高收益債券不可少
高收益債券大約每半年配一次利息,每次高達7%至8%,遠遠超過每年2%不到的定存利息。同時,世界經濟持續改善,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或穆迪信評(Moody’s)這些評等機構相繼調升泰國、馬來西亞、印尼、中國大陸和俄羅斯的主權債信評等,代表著新興市場的經濟與債務情況已經明顯出現改善。
英商寶源投資亞洲債市的研究主管吳浩藩認為,「未來亞洲國家主權或是企業債信評等調升的消息會愈來愈多,將有助於提高投資意願,對於亞洲債市未來的表現相當有利。」
富蘭克林投顧引用外電的資料顯示,8月開始,美國境內投資新興市場的債券類型基金,已經連續九週出現強勁的資金淨流入,證明了新興市場債券正吸引資金進場布局。
「過去政府債券的配息比較高,將來亞洲新興市場或公司等級比較好的債券,表現將會相對突出,」謝佩芳指出投資債券的方向。
趨勢 連動型或保本型商品只做短期
2000年全球股市下挫之後,一路走跌了兩年多,投資人資產大幅縮水,使得許多人聞股色變,反而保本型或連動型商品,幾乎檔檔熱賣,甚至期間長達七年、十年的投資工具都有人買,不過,情況已經徹底轉變。「2003年第二季末的時候,七年到期的產品都還有人要買,現在投資人買的意願很低、很低,」王進彰說。
理由很簡單,保本型既然保證不虧本金,報酬率根本高不了;但是只要景氣復甦,把錢放在股票和高收益債券,獲利機會當然比較好。
多久的時間對投資人比較有利?專家建議,三至五年即可,期間長的反而不利。以連動型(商品訴求也是保本)來看,如果連接十年期的美國政府公債,報酬比定存好一點,可是變現性卻不佳,十年內這筆資金幾乎動彈不得。
趨勢 嚴格控管風險
這幾年投資人如果學到任何教訓,那就是嚴格控管風險絕對很重要。荷蘭銀行謝佩芳說:「Nasdaq從五千點跌破四千、三千、兩千的整數關卡,跌得愈多,很多人愈不想贖回,覺得行情不可能會這麼差,後來,還是跌到一千三百點以下才慢慢回升。如果當初能確實控制風險,至少不會賠得如此慘。」
富邦銀行郭慧嫻認為,賠了10%就該認賠出場;至於停利點,謝佩芳強調,一年15%的獲利率其實滿恰當的,很多避險基金(hedge funds)的經理人都是以15%為準則。
趨勢 股票搭配期貨選擇權
股票搭配期貨指數選擇權,也是避掉風險的方法。台灣的期指選擇權市場,經過寶來、元大京華等各大券商2003年初以來強力推廣,加上大盤行情熱絡,每日平均交易量已經衝上十幾萬筆。元大京華李文興估計,2004年至少可以成長一倍,顯示愈來愈多投資人選擇利用期指選擇權以小搏大的特性,來規避股票市場的風險。
趨勢 投資歐元、澳幣,降低美元
專家指出,為了刺激美國景氣加快復甦,布希總統希望美元貶值,使得亞洲貨幣升值的機會提高,因此資產配置可以著重在強勢的亞洲貨幣或歐元。
除了新台幣之外,王進彰認為,歐元利率水準5.25%、紐西蘭幣4.75%,都是相當不錯的標的。
趨勢 貴金屬持續看好
2003年報酬率最高的商品包括黃金和礦業(白金、鐵、銅、鋼),2004年,專家仍然看好。美林張郁棻指出,大陸已經取代美國成為這些商品最大的使用國,受惠於大陸需求復甦,行情持續看漲。她以白金為例,供不應求的結果,價格已經來到二十三年的新高。
趨勢 網路理財愈來愈方便
Yahoo!奇摩是台灣最大的入口網站,根據他們對理財網頁使用者的調查發現,共同基金和股市資訊名列最受歡迎的產品。Yahoo!奇摩製作經理謝維哲分析了原因:「網站上能收集到不同業者具有差異性產品的資料,也涵蓋了線上下單、轉帳等所有功能,安全機制則有業者把關,確保網友安心。」目前網友可以透過Yahoo! 奇摩的下單平台,連到台證去買賣股票。SARS期間,每個月成交量大概10幾億元,疫情結束後,7月的成交量暴增到40億,「這是我們雙方合作三年多來,第一次量這麼大,表示在網路上理財或下單的人數急速增加,其中又以男性占了多數,」謝維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