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一棒接一棒的延續傳承,是所有產業皆無法略過的重要議題。不過,隨著外在環境劇烈變動,過往還能觀望的接班議題,如今已到迫在眉梢、勢必立即啟動的關鍵時刻!
「臺灣上市企業的經營者年齡,目前堪稱華人區之最!」二代大學創校校長,同時也是臺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陳來助語重心長,引用了2018年1月英國《經濟學人》報導點出,在地第一代創業家平均年齡逼近65歲,上市企業老闆也高達62歲;相比之下,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的企業主,平均年紀僅47歲。
數字背後,不僅藏著耐人尋味的隱憂,也關乎下一個世代交替後的企業競爭力。
這項數據的意義,客觀突顯出臺灣企業不願面對的真相—接班腳步亟需加速,提前布局已刻不容緩。
細數200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2018年的美中貿易戰,再到2020年的新冠疫情,臺灣在關鍵事件的催化下,總共湧現過三波企業接班浪潮。
「從最早兩波相距10年,到近期2年不到就出現另一波接班浪潮,顯示間隔時間已縮得愈來愈短,企業面臨的經營壓力也愈來愈大,」陳來助分析,整體外在環境的挑戰與改變太大,原有企業經營模式往往無法輕鬆應變,甚至過往的優勢也可能轉眼變成劣勢,必須在傳承布局的契機中,重新檢視過往的成功方程式。
突破轉捩點 需檢視三股接班壓力來源
「臺灣企業其實正遇上轉捩點,因為接班計畫短則三、五年,長則需要十年以上才能完整,」陳來助分析,尤其當企業面臨壓力接踵而來時,只會讓需要時間醞釀的接班傳承,愈形困難。
「這其中包含了時間壓力、環境壓力、事件壓力等三股力量,」陳來助指出,無論科技再進步,企業經營者也無法改變自然老化的步伐,「尤其愈晚啟動接班,愈會擔心得睡不著。」
最難應對的,首推巨變中的外在環境。
從三波相繼而起的臺灣企業接班浪潮便可看出,不但彼此間隔時間愈來愈短,牽動層面也愈來愈廣。「我們可以觀察到,2008年金融風暴後,全球總體經濟變化非常大,」從大環境來看,舉凡高齡化,少子化、兩岸經營環境變遷、數位科技創新、碳中和經濟等新商業模式興起,都不斷帶來永續經營挑戰。更何況環境壓力之外,還接連發生了全球鎖國、保護主義、疫情肆虐等事件壓力,讓企業經營更加艱難。
創新、轉型、升級、接班,驅動臺灣企業再次向上提升
長期觀察臺灣對接班議題的深刻需求,陳來助在歷任友達總經理暨執行長等顯赫職位後,毅然在2018年接下「二代大學」創立重任,更在今(2021)年成立「臺灣數位企業總會」,提出落實「創新、轉型、升級、接班」呼籲,讓「二代接班」與「企業轉型」,同步驅動臺灣企業再次向上提升。
「接班必須進行組織變革,升級則是關注願景再造,轉型談的是強調流程創新,創新則是探討如何藏富於民,」陳來助分析,這四項關鍵各有其時空主軸,分別受到全球化2.0、臺灣3.0、工業4.0等外在形勢的交互影響,眼前已不能只看「接班」,而需更全面、更宏觀地思考傳承布局。
「30年前談接班,還可能比較容易一點,現在牽涉的面向則相當複雜,」陳來助解釋,很多企業主懊惱接班啟動得太晚,決定好接班後,就得快馬加鞭趕著轉型,兩者幾乎是齊頭並進,時間壓力對上下兩代來說同樣緊迫,因此他建議與其左右觀望,不如馬上著手傳承布局。
「很多企業往往習於慣性,捨不得放下過去的成功方程式,」陳來助一針見血,點出臺灣企業在面臨接班時顯得有些猶豫的背後原因。「尤其臺灣製造業繁盛,特別長於代工製造,心力多放在生產優化,」當交棒過程遇上與思考慣性不同的挑戰,便顯得有些躊躇。
兩代之間的歧異,就是首當其衝的關鍵之一,諸如對資訊工具認知與使用的數位落差、經營管理模式與風格的轉變,都會在在帶來衝擊。「過去接班只談經營權轉移,也就是錢與權的移轉,現在關注的面向則寬廣得多,」因此陳來助誠心建議,上下兩代應該由新到舊、由外到內、由小到大、由低到高,建立「共創」及「授權」的共識,藉由建立溝通、跨界學習、同儕相助、延攬外部專業協助等方式,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接班模式。
專業團隊打破盲點 量身訂製接班計畫
在種種壓力驅動下,傳承接班因此逐漸成為顯學。
「許多企業主往往等到年紀大了,才思考接班議題,然而愈晚考慮傳承,就愈少時間執行計畫,相對增加了傳承規劃難度。」中國信託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一語點出微妙關鍵。
臺灣企業常面臨的問題,就在於未提前規劃,缺乏完善的接班與財富傳承規劃,可能導致家族成員未來爭奪企業經營權及所有權,影響永續發展;同時在未導入家族治理機制下,亦可能引發家族成員爭奪董事席次,影響企業經營穩定。
「傳承接班議題,往往涉及財產移轉規劃、稅務、會計、法律等方面的專業,都必須預先考慮計畫。再加上兩代之間的需求與想法不同,第三方公正專業人士與機構,能扮演適切的溝通橋樑。」
關鍵在於:專業且公正
「透過兩個世代都信任的專業機構,協助啟動傳承的討論與規劃,從家族成員、家族企業、家族財富等多元角度切入,以具法律效益方式,規範家族企業的股權管理及財富分配方式,有效完成傳承接班。」擁有豐富經驗的中國信託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特別指出,取得專業機構的協助,好處就在於能以第三方觀點,專業而中立地為企業進行全盤檢視。
點線面的完整服務 為傳承做好縝密布局
為協助臺灣家族企業做好傳承接班規劃,中國信託銀行於2020年推出臻富家私人理財「家族財富治理」服務,結合金控集團資源,整合各領域專家團隊,並串聯外部專業機構,由家族成員、家族企業到家族財富,架構實質財富的「資產管理」及精神財富的「家族治理」兩大服務體系,提供更周全完善的規劃。
透過專業機構及具法律效力之工具,規範家族投資組合、家族企業股權管理及財富分配方式,協助客戶進行家族財富傳承與治理,服務涵蓋全球資產配置、財富傳承與保全、家族治理與股權規劃、企業接班與經營及慈善事業管理。
藉由專業團隊以五大步驟,與客戶共同擬定家族資產分配與傳承之短、中、長期計畫,「尤其臺灣家族企業在進行傳承接班時,不能只考慮財富傳承,更涉及家族企業股權、境內外資產,甚至到家族價值理念的傳承。我們除了提醒客戶潛在問題或風險、串聯整合專業,也更是溝通的橋樑。」中國信託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分析,這其中涉及財富及股權的梳理、因應臺灣及全球稅法調整、企業永續經營的考量,透過預先列出未來必須解決的問題,以第三方客觀公正的角度進行溝通協調,更能摒除情感因素影響,有利於家族溝通與決策。
在未雨綢繆的超前布局中,偕同專家團隊、金控資源或第三方專業機構共同擬定策略,協助客戶「見樹又見林」,由各種多元面向給予客戶建言,正是中國信託銀行團隊積極追求的價值;也正是這份堅持,使它持續獲得國際大獎肯定,今年甚至榮獲《Asiamoney》(亞洲貨幣)雜誌評選為「臺灣最佳家族辦公室銀行」,成為深耕臺灣市場超過半世紀的最佳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