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樣的經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類股輪動快速,今天金融股撐盤、明天電子股、後天由傳產股接棒,完全摸不著盤勢主流;或者,想投資海外市場,但面對近八百支的海外基金,究竟從何選起?就怕看對了行情,卻選錯共同基金,最後還是落得兩手空空。
習慣錢自己管,又沒空天天盯盤,做個股研究的人,「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ETF)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ETF是以某特定指數為標的,持股依該指數的成分及權重來組成的基金。既然是模擬既定指數的報酬,投資人不必傷腦筋選股,只要判斷指數的漲跌走勢,來決定要賣空或買多。
「就算不懂得做股票,你只要看對大環境、大趨勢,就可以投資ETF,」寶來投信新金融商品部經理楊定國說。
投資ETF,相當於投資一籃子的股票。以台灣首檔的ETF商品——寶來投信台灣卓越五十基金為例,它的追蹤標的是台灣五十指數,買一張卓越五十基金,就等同買進五十檔市值大、體質穩定的大型股,充分分散投資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因為ETF的表現緊鎖指數,多頭期間ETF很難可以跑贏市場。股市若是表現不佳,ETF也會隨著指數而下跌。
ETF:以被動制主動
ETF於1993年在美國問世,由於在發行過程中,需要用一籃子現股來轉換成基金單位,為法人提供釋出大額持股的管道,深受政府、壽險業者青睞。短短十年內,全球已有三百檔ETF產品,總資產淨值超過1400億美元。
ETF的興起,也代表「被動式」管理的觀念逐漸受到重視。相對一般共同基金經理人選股操盤、「主動」出擊以追求最大報酬,ETF只求表現與指數一致,除非指數改變,很少調整持股,大幅降低因進出市場而衍生的費用。
舉例來說,國內股票型基金的年管理費約為管理資產的1.6%,但台灣卓越五十基金的費率只有0.32%。投資海外基金的手續費、保管費、管理費在3.5%左右,但申購海外ETF時銀行只收取1%~2%的手續費,加上年利率約0.2%的信託管理費(依持有天數計費),成本相對便宜。
另一個賣點是上手容易。ETF在交易所掛牌,盤中即時報價、即時買賣、即時撮合,也能進行融資、融券、放空等交易。「ETF在國人的熟悉程度上會快很多,畢竟它只是一個指數包裝的概念,交易的方式絕大多數跟股票一樣,」復華投信投資研究處協理洪永聰表示。
ETF有共同基金「集眾人資金」的特性、又兼具股票般方便的交易方式,當投資人做資產配置時,可考慮用ETF做為核心持股。
「ETF很有彈性,可以短、中、長期投資。不像過去推薦傳統型基金,我們通常建議客人,最好持有一段時間後才看得出來績效,」中國商銀理財中心副理石明華說。
中、短期內,投資人可用ETF做區間操作,賺取價差報酬。對於更積極的投資人,可運用追蹤相同指數的衍生性商品如指數期貨、指數選擇權,配合ETF做套利與避險的操作。此外,也可用定期定額的方式長期投資,做為退休金或教育基金的準備。
花旗投顧副總裁王進彰建議,對想用ETF做長期資產規劃的投資人,本地指數不是理想的標的。他舉例說明,在1991年至2002年期間,台灣集中市場負0.14%的平均報酬率,遠遠落後美國道瓊工業指數的10.02%、歐股的5.08%、及全球股市的4.42%,「台灣的市場漲漲跌跌,時間一拉長,可能終究回到原點。」他建議投資全球性的ETF產品,因為大體上仍是往上走的。
國外掛牌的ETF種類相當豐富,連結標的涵蓋各國家、區域、產業,投資人也可以依據自己的喜好與判斷做全球資產布局。
目前除了寶來證券提供美、港、日、韓、新等地掛牌的產品,國內銀行的海外ETF投資服務都以美國市場為主;又因流動性、國人熟悉度等考量,業者都先引進成交量大、追蹤大型股的產品,例如連結道瓊工業指數的DIA、追蹤科技類股指數的QQQ、與模擬標準普爾500指數的SPY或追蹤羅素2000小型類股指數的IWM。
雖說看好指數走勢即可投資ETF,也不要忘記,國外股市沒有漲跌幅的限制,如果ETF連結的標的很活潑,會出現令人措手不及的急跌。「要介入還是要有心理準備,在某些情況下,波動可能會非常大,」石明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