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從5月暴發以來,民眾最關心的問題,除了每日確診人數外,「疫苗」一直是大家最重視的議題,因為疫苗接種是最有效的防疫武器! 亞東醫院承接新北市5家中大型接種站,從6月15日到8月6日,服務突破20萬人次,並針對熱區組成疫苗快打部隊,同時為長照家庭提供暖心的在宅疫苗施打服務,為新北撒下了至關重要的疫苗覆蓋率。
院內外施打疫苗,全面出擊!
新冠疫苗在大眾引領企盼下,終於在6月15日開始第一波針對85歲以上高齡者施打。亞東醫院資訊處開發出一條龍的疫苗注射系統,從現場掛號、醫師診斷、接種紀錄及批次上傳疾管署,都能一氣呵成在系統完成,免除民眾耗時等待的麻煩。
更採用日本福岡縣的「宇美町式」打法,民眾坐定位置,拉開安全距離,由醫護推著行動護理車,逐一問診與施針,民眾從報到至注射完畢僅需5分鐘。
亞東醫院除了在院內施打疫苗,更擴及外站服務,陸續承接新北市中和區、板橋區、五股區等5個社區的固定施打疫苗站,以及依專案需求至外展單位提供疫苗注射服務,例如家樂福的第一線收銀人員、中央銀行及果菜市場等。
社區健康中心主任王嘉康負責中和區3個疫苗接種站,同時負責機動篩檢車巡迴偏遠地區進行快篩行動。他表示,快篩站因為要找出潛在被感染者,在各地設站時,飽受民眾抗議;疫苗站則是民眾引領企盼的,設站相對容易,也廣受歡迎。
此外,亞東醫院也組成疫苗快打部隊,家醫科主任陳志道表示,針對群聚感染暴發的熱區,亞東的快篩戰隊先行前往採檢,疫苗快打部隊接續進駐,一上午可迅速完成數百人的接種。
逐一化解千奇百怪的施打狀況
疫苗第一波施打對象是85歲以上的長者,有些人甚至是被抬進來的,醫護人員生怕長者出意外,都是嚴陣以待。隨著施打年齡下降,民眾來施打之前,都會詢問醫師許多問題,也會帶一堆平常服用的藥袋,現場請醫師檢查是否與接種有衝突。
王嘉康表示,一開始打的是AZ疫苗,如果媒體報導出現不良反應,接種的人就會銳減。碰到施打莫德納疫苗時,報到率就會達九成以上,且大排長龍,如果等太久,民眾就開始抱怨,所以王嘉康隨時調派手上3個社區疫苗接種站互相支援。
真正讓現場醫護人員覺得比較辛苦的是「對針」部分。王嘉康解釋,民眾必須先簽同意書才能施打,等於一張同意書對一支針。有一次疫苗接種完畢後,一千支疫苗卻少了一張同意書,施針與同意書的數目對不上,案子就無法了結。
為了找這張失落的同意書,忙了一天的護理人員從掛號系統的源頭去比對,直到晚上10點半才找著。原來是一位民眾來現場掛號,經醫師問診確定可以施打,結果沒打針就帶著同意書回家了。
於是王嘉康決定採分流方式,疫苗施打現場每兩百位民眾結算同意書一次,若數目不對,當下就打電話給帶走同意書的民眾,直接派人到他家去取。
藥學部則負責協助院內及外站的疫苗管理,包括受大家矚目的疫苗殘劑。亞東醫院採用網路預約方式來分配殘劑,一天打4000劑疫苗,殘劑才3支,卻有上百人預約;一個中和疫苗站也才3~5支,排隊民眾也有30多人。
後來王嘉康與中和區的里長溝通,決定把殘劑留給高齡者施打,請里長幫忙尋找符合資格的人來排隊,才避免了民眾大排長龍導致可能的群聚感染。
在宅疫苗溫暖長照家庭
陳志道表示,亞東醫院因應疫情提供外展服務,包括行動不便而無法出門接受疫苗施打的長照家庭,從6月21日開始在宅疫苗施打服務。
護理部督導黃明喜說,疫情對長照家庭是不可承受之重。長照家庭需要醫護人員定期訪視,協助身體照護、更換鼻胃管與導尿管等管路照顧、衛教指導,但疫情暴發後,又怕醫護人員到府感染給病人。
曾經有社區大樓的住民要求醫護人員進入社區後,不能碰觸任何按鍵;走進長照家庭,迎面而來的就是家屬對著醫護人員猛噴酒精,甚至不准他們到家裡更換管路與照護病人;若只有外籍看護在病人身旁,家屬也會要求看護拿手機拍攝醫護人員從進門到離開的詳細過程,全程監視。
「護理師受到很大的衝擊,但大家都是抱著護理熱忱與使命感來照顧長照家庭,也能了解疫情下民眾的恐懼。」黃明喜說。
其實,醫護人員都有縝密的事前準備,會根據區公所及衛生所提供的個案名單,事先做好交通動線、疫苗時效及觀察時間的安排擬定;出發前還會再電訪評估一次,確定個案穩定再過去。
醫護人員到了個案家門口,才開始著裝整套乾淨的隔離衣、髮帽、鞋套、手套、外科口罩、N95、面罩等防護裝備,再進門做照護工作(這套做法可讓家屬放心),並在疫苗6小時的時效下,完成在宅施打。
拚高疫苗覆蓋率,才能迎來疫情解除的那一天!
陳志道指出,歷經新冠疫情以來,民眾在預防醫學上有很大的進展,不僅學習了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及戴口罩等防護措施,也對預防接種疫苗的接受度大為提高。他說:「當民眾防護素養提升時,我們疫情降下來的速度甚至比其他國家快;下一個階段是疫苗覆蓋率,覆蓋率愈高,就愈有解除疫情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