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投資「安全感」

刁明芳
user

刁明芳

2001-10-15

瀏覽數 14,950+

投資「安全感」
 

本文出自2002理財特刊

怡富投信副總經理蕭碧華今年四十三歲,衣著光鮮、熱愛工作的她憑藉著理財專業,為自己也為客戶賺得不少財富,令人稱羨;但是鮮有人知,十年前突遭喪夫打擊的她,一路走來也是個歷經滄桑、獨立撫養女兒的單親媽媽。

「我在外面演講,要別人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投資而是去買保險,」古道熱腸的蕭碧華從不忌諱別人看她是單親媽媽,樂於將經驗分享給同樣際遇的人,「萬一你走了,孩子才有保障,而且要先想好,你要留給她什麼樣的生活與教育。」

蕭碧華的算法是如果小孩很小,要請保母或上幼稚園,一個月大概要1、2萬元,上小學補習之類的也是1、2萬元跑不掉,一年下來的花費大概是10、20萬元。如果要放一筆定存在銀行,一年產生20萬元的利息,以5%的利率來算,至少身後要留下現金500萬元放在銀行,「才能走得安心」;如果親友願意收容照顧最好,若要孩子在住的方面也沒有後顧之憂,以二十坪的房子每個月房貸3萬元,一年就要36萬元計算,保險理賠就要有1000萬元放在銀行才有保障,因此蕭碧華「手上的保單有好幾張」,而且為了深入瞭解保險的各種商品,她還下工夫去考了一張保險業務員的認證執照。

買定期險減輕負擔

問題是保費的支出是否負擔得起呢?年輕時的蕭碧華買最多的是「保費最便宜、保障最大的定期險」,只保人生最精華的二十年,當年三十多歲的她投保100萬元大約才3000多元,「而且保單可以拆開,前面十年我買保額很高的500萬元,隨時間把它遞減為200、300萬元,或是再來我只買期數短的,因為定期險是期數愈短愈便宜。」

這兩年為自己的退休金著想,她開始加買儲蓄險,儘管有些理財專家認為儲蓄險的利息都讓保險公司先賺走了,並不是很划算的理財產品,但是為了節稅,蕭碧華放棄定存選擇儲蓄險,而且儲蓄險是fixed long-term的利率,「現在利率走低,我等於是守住了一個二十年的利率。」

除此之外,蕭碧華還給自己保了重大疾病險和醫療險,不希望自己年老重病時,成為子女的負擔。她以自己的父親為例,早年長榮和陽明海運都還沒有發跡時,父親在高雄擁有四、五十艘船,曾是南台灣顯赫一時的船王,無奈時不我予,家道一路衰敗,「父親晚年身體很不好,又沒有任何保險,只要一生病,對我們做子女的,都是很大的負擔,」蕭碧華不希望這樣的悲劇重演,時常警醒自己在演講中聽來的一句至理名言,「退休是一個人一輩子最大的準備,一定要好好地規劃。」

受到早年父親事業失敗的影響和中年喪夫之痛,蕭碧華對媒體坦承,她心中時常有股強烈的不安全感,對很多事情都會做最壞的打算,即使她已為女兒買下了各種保險,然而看到九二一地震時,很多人有保險但是子女年幼,保險金由親友代為保管,可能所託非人,或是對方不小心投資股市失利等,太多變數會影響到子女的權益。

這使她想起早期曾為怡富的VIP(貴賓)級客戶在國外辦理過私人信託業務(trustee),將遺產交由一個中立的機構託管規劃,直到子女長大成年。可惜過去台灣礙於法令一直沒有這種商品,去年底信託法終於在立法院通過,怡富投信就開始規劃如何結合保險、基金和信託的新產品,「I deeply believe it’s a right thing to do!(我深信那是我們該去做的事!)」蕭碧華心有戚戚焉地指出。

以他們最近和彰化銀行、南山人壽共同推出的「親子信託理財方案」為例,每個月定期定額買入基金的手續費中,涵蓋了保費和信託管理費用(共計6%),一旦事故發生,保險理賠金交由銀行信託保管,每個月再繼續支付基金的投資,確保為子女規劃的教育基金可以長期執行無誤。

我要把底築得很穩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大致來說,蕭碧華的投資理財算是相當穩健型的。除了買保險之外,她還擁有兩棟房子和一些基金投資,她也知道房地產現在不景氣,例如中南部有些地方的房價跌了快一半,要賣賣不掉,要租也沒人租,似乎不該將資金放在房地產的比例過高,「也許別人看我的資金運用不是很efficient(有效率),但是我需要安全感,我要把底築得很穩!」因此她只要有閒錢就去還房貸,平日的薪水則去做長期的基金投資。

可別小看蕭碧華,早年在怡富做過兩百個VIP客戶的理財顧問、負責5000萬美元的投資進出,之後轉做業務曾是向法人募基金的top sales(頂尖業務員),目前負責新產品的行銷規劃,可稱得上是半個理財專家。早期,蕭碧華的理財方式比較積極,勇於冒險。在政府規定投信員工不可以買股票之前,她不但投資過股票、連期貨也玩過,還曾跟朋友集資去抽UPO(新上市公司)的籤,以及用兩成現金的槓桿原理投資過美國的房地產,既賺匯差也賺房地產的增值,舉凡能賺錢的機會她都不放過。然而眼前除了買保險和房子之外,她只投資基金,買股票的事就交給專業經理人去操心,理財之道變得非常單純化,「誰有那麼多時間,每天去看各種不同的股票?」蕭碧華透露,1997年的一趟香港之行,改變了她的理財觀。

原來這年公司派她到香港出差六個月,考察代客操作的業務,她因為先夫是美國人,一直有考慮是否移民美國,也一直夢想要到大都會的金融中心去工作,結果去了趟香港,才深刻體驗到自己的根是在台灣,回國後下定決心長留台灣,她把所有的身家財產做了一次大清點,發現到自己每年進來的薪水規模會變大,必須要不斷地投資自己,才能賺進更多的薪水。有此頓悟後,她開始簡化理財的方式,把心思餘力更專注在自己的本業與工作上,勇於挑戰新的業務和新的嘗試,因為愈被公司重用和拔升,愈是代表所得和財富的增加。

不景氣理自己的「才」

因此她建議年輕的上班族,眼前景氣差、大環境不好,投資股市也是一灘死水,就應多理自己的「才」,從教育進修上投資自己,增加專業技能,收入的提高就是「cash flow(現金流量)的增加」。

自從研究代客操作的業務後,蕭碧華表示,現在的她比較會用長勢分析的角度或是大區塊分割的方式來理財,好像從一個基金經紀人的角度看資產的分配,比如先決定用哪種幣值來投資,再分出投資的類別是房地產或股票,若要買基金則選國內或是國外。

在她購買基金的投資組合裡,她會買入一些台幣計價的海外基金,比如投資「歐洲基金」在新台幣跌的時候,歐元卻是相對升值的,匯率的風險可以避掉一些,比自己去存外幣存款,幣別換來換去的免多操心。

購買基金可節稅

另外她也會購買波動小的「貨幣型」債券基金,取代在銀行存固定存款,一方面可以節稅(利息所得超過27萬元要繳稅,買基金的淨值差價算是資本利得則免稅),一方面當做「蓄水庫」調節資金,譬如股市行情不好時,就將資金轉到這裡來暫時parking(停泊),行情好時再轉去買股票型基金。

為了逼自己像跟會一樣地把錢零存整付存起來,蕭碧華每個月也買入定期定額的股票型基金當儲蓄,「畢竟錢放在銀行裡,實在是太容易花掉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