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陣子股市淒風慘雨,加權指數愈跌愈深,陳水扁總統的聲望因而重挫,甫辭職的行政院長唐飛曾經急如熱鍋上的螞蟻,宣稱只要有人可以解救股市就延攬他入閣,但是國際投信副總經理丁予嘉的心情卻是格外輕鬆。
國際投信在今年第二季至九月初,把旗下所有基金的平均持股從八成左右,統統降到七成(證期會要求每支基金最起碼的持股比率),顯示國際投信對大盤、電子股後勢看法趨於保守。
丁予嘉指出,他們連續調節了晶圓代工、IC(積體電路)設計、手機製造的股票。今年八月底開始減碼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股,等到九月中旬其他法人、外資大砍DRAM股時,國際投信已經全部出清了。
相對於國際投信在市場重挫之前已經大幅減碼,大多數投資人可就沒有這麼幸運。
加權指數從民進黨今年三月份贏得總統大選以來,最高盤中曾達到一萬零三百九十二點,隨後即一路向下,雖然有四大基金、國安基金的資金進場護盤,還是挽救不了頹勢,九月下旬指數更是跌破六千五百點的十二年平均線(見二九頁表一),代表過去十二年投資股市的投資人全部賠錢,而且,分析師指出,股市大跌,股票市值縮水了上兆台幣,每個國民荷包的損失超出一成。
到底台灣股市出了什麼問題?為什麼美國股市大漲時,台股受到的激勵有限,美股大跌時,台股卻強烈反應?指數已經見到底部了嗎?總統陳水扁公開喊話,他說台灣基本面很好,股市下跌是信心不足,投資人可以開始買進股票了,你相信嗎?
基金經理人與外資券商分析股市跌跌不休最主要的原因,包括全球個人電腦、手機的需求不如預期,使得台灣代工廠商的前景蒙上疑慮;新政府財經政策不明,犯了股市的大忌——不確定性;美國高科技Nasdaq(那斯達克市場)指數回檔修正,拖累了台灣的電子股。
全球高科技股回檔修正樂觀預期
從去年到今年初,全球分析師對手機需求的預測非常樂觀(今年預計達到四億六千萬支,丁予嘉則認為有三億五千萬支就不錯了),可是到了今年七月份,手機大廠Nokia發布警訊,第三季營收可能讓投資人失望時,丁予嘉就看出不僅台灣的手機代工業訂單來源會減少,連相關的無線通訊(wireless)、電信(telecom)也將受到波及,加上過去幾個月PC(個人電腦)相關產業(主機板、DRAM)出貨不理想,分析師預期,主機板龍頭廠商華碩電腦九月的出貨量比原本預估少了兩成左右,種種跡象對構成台灣經濟主力的科技業都潛藏著不安。
「這些情況問題很大,我們的研判是基本面已經有了變化,」丁予嘉指出。
丁予嘉的看法在九月底得到了證實。電腦中央處理器(CPU)巨人英特爾公司(Intel)警告華爾街分析師,第三季營收將達不到他們的預期,英特爾的股價一天之內下跌了二○%(美國股市沒有一天七%漲跌幅的限制),股票市值劇減將近一千億美元,連帶造成台積、聯電等半導體績優股全部跌停。
過了幾天,蘋果電腦也發布營收不理想的警訊,股價隨即在盤後交易重挫四七%。這一連串不利的消息讓很多分析師擔心,全世界的PC市場出了問題。
「若是PC需求趨緩,台灣所有的半導體公司都會受到影響,」所羅門美邦證券亞洲區首席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表示。
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約有八○%應用於PC)絕對是最讓投資人失望的類股之一。華邦電子從最高點的一百零五元下殺到五十元以下,茂矽電子也重挫,只剩下四十元左右。元富高成長基金經理人周雷的觀察是,大家當初的預期很高,造成64Mb(六十四百萬位元)DRAM現貨價過度飆漲(最近的高點為今年七月的九美元),但到了第三季的旺季,價格反而停滯在低檔的六美元上下(見二九頁表二),而且現在看起來還沒有揚升的趨勢。
陸行之指出,如果年底DRAM現貨價不能站穩六美元,確定反彈沒有希望,股價也不會有表現。「DRAM股價還沒有找到底部,以明年每股盈餘(EPS)來算,它們本益比已經在十倍以下了,可是還不到投資的時候,」陸行之說。
從上述情況推斷,明年高科技業的成長大概不會太亮麗。根據大華證券統計,二○○一年全體上市電子公司平均的EPS為四.八元,與今年的三.五元相比增加三七%,比今年五○%以上的成長率還低。大華證券自營部協理杜金龍指出,「這表示明年股價的漲幅有限。」
新政府口口聲聲告訴投資人,台灣的基本面看好,賣股票是不理性的行為,前國民黨黨營事業大掌櫃劉泰英也說現在是「百年難逢」買股票的好時機,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杜金龍指出,股票市場本來就走在景氣前面,股市大跌就是反映未來經濟成長可能疲弱,甚至衰退,「新政府一直說基本面沒有變化,這是錯的,」他說。
財經政策不確定導致信心潰散
加權指數從今年一月至九月二十七日下跌了二二%,和美國道瓊指數七%、Nasdaq指數一○%、日本一七%、香港九%、韓國四一%的跌幅相比,落到倒數第二名。台股走勢這麼差,新政府的財經政策搖擺不定絕對難辭其咎。
分析師觀察,從高科技員工配股按照市值課稅風波、執政的民進黨秘書長吳乃仁基於明年立委選舉考量炮轟前閣揆唐飛、前財政部長許嘉棟為了股市下台負責、一直到經濟部長林信義暗示攸關經濟發展的核四電廠不會興建(陳水扁的競選承諾、民進黨一貫的政策主張),在在顯示了新政府以及民進黨重視政治勝過經濟的心態,也讓台灣的經濟成長蒙上陰影。
「民間對政府的信心非常脆弱……政府一定要考慮經濟長遠的發展,否則得罪了沒有講話的中產階級,以後選舉不會有好結果,」德信投信副總經理儲祥生表示。
新政府處理財經議題沒有技巧、經驗不足,從中華電信這件有史以來釋股金額最龐大的國內公開承銷案以失敗收場,更是看得一清二楚。
今年第一季台灣最賺錢的國營企業中華電信,剛剛公布釋股計畫的時候,國內外法人興致勃勃,預期會出現想買也買不到的盛況。才不過六個月的時間,中華電信幾乎已經變成了棄嬰,中籤的投資人放棄繳款比比皆是,主辦承銷商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指出,這次在國內初次上市公開申購的部分,繳款金額約為新台幣五十三億元,繳款率只有一○%左右,與市場預期的三○%至四○%相去甚遠。
儘管過去幾個月全球通訊股的回檔修正,對中華電信釋股案有負面影響,然而最主要的關鍵還是交通部在中華電信資產重估之後,訂定公開承銷價為一百零四元,與原本立法院初定的六十元高出七三%,讓投資人沒有超額利潤,買進意願當然低落。
「(交通部)沒有告訴投資人將來要往哪裡去,一上來就說股票要賣一百零四元,誰理你!」一名投信公司副總經理級人士指出。
使投資人擔心的問題還不止於此,交通部中午宣布公開承銷價,當天晚上中華電信首席副總經理李清江就從總公司頂樓跳樓身亡(交通部認為那是屬於個人因素,與釋股案無關),緊接著中華電信工會舉行大規模遊行,要求不得減薪、不得強迫提早退休(等於公司的經營成本增加、競爭力減弱)等等,前董事長陳堯堅持退休,由交通部次長毛治國臨危受命。這些事件看在法人眼裡,對中華電信的股價都是打擊。
在我們採訪的過程中,幾乎十家基金經理人都表示,要等到中華電信上市後,跌到八十幾元再買進,因為「那才有投資價值」,如果漲到一百二十、一百三十元就賣出,相當程度反映了法人對中華電信的前景缺乏信心,一名投信業人士說,「中華電信的財務絕對沒有問題,癥結在於不確定性太大了。」
外資賣超加速,政府護盤失敗
基本面不如預期,加上政府財經政策生疏,Nasdaq指數下跌,形成了惡性連鎖效應,使得向來對台股信心滿滿的外資,不得不跟著追殺持股。台灣證交所統計,今年九月份外國投資法人在集中市場賣超新台幣四百零三億元,是今年僅次於四月份單月最大的賣超金額(見三○頁表三),顯示台灣混亂的財經情勢已經讓外資不安。
外資賣掉股票以後,把新台幣換成美元匯出台灣,造成外匯市場不穩,台幣匯率摜破三十一元三角兌一美元(幾乎是今年最低點),貶值壓力持續存在,再加上國際油價竄上十年新高,對台灣的物價帶來很大壓力,亞洲開發銀行在九月份發布的預測資料顯示,台灣明年的通貨膨脹率為二‧二%,比今年一‧四%還高。
至於寄望政府護盤基金拉抬股市的投資人,更要大失所望了。立法委員賴士葆辦公室依照四大基金呈報,截至今年九月二十七日的資料,統計出帳面上未實現的損失總計超過新台幣三百二十五億元,占已投入股市金額三千七百億元的九%左右,還可投入的金額剩下一千七百億元;國安基金今年內三次進場,買入五百四十億元的股票,未實現虧損達到了五十多億元。為什麼政府基金砸了一大堆人民納稅的血汗錢,股市還是沒有起色?
「新政府財經政策不清楚,護盤不會有成效。如果政府再不亟思改善之道,台灣經濟可能日本化(泡沫經濟延續十年,仍然看不到明顯復甦的跡象),至少衰退三、五年,所付出的代價太大了,」丁予嘉說。
加權指數於今年九月倒數第兩天跌破了十二年線(六千五百三十點),不僅過去十二年的投資全部賠錢,由技術面來看,股市還會繼續往下盤整。有沒有哪些重點可以作為判斷股市止跌的訊號,或是明年操作股票的參考呢?
儲祥生認為,Nasdaq走勢、外資動向、台灣景氣以及兩岸關係都是要密切觀察的重點,如果它們有良性的發展,台股就有機會上漲。政府要把政治和經濟議題分開,給投資人充分的理由相信,政策是會引導台灣景氣成長,如果核四不蓋,政府如何確定耗電量大的高科技產業有足夠的電力供應生產、到了夏季人民不必受輪流停電之苦,這些問題不是經濟部長林信義以個人去留作為擔保就可以解決的,更不是執政黨單方面因為意識形態就可以決定。誠如統一投信執行副總經理黃慶和所言,「新政府應該多著力於經濟政策的穩定性與一致性,對股市才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