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線追擊」是許多投資人下班後必看的節目,除了邀請外資、投信探討當天盤勢、重點個股和未來的走勢之外,這個節目特別的地方在於主持人很有專業財經素養、常替投資人發問他們關心的問題、也很漂亮,和一般理財節目投顧老師招收會員完全不同。十四年財經記者的訓練讓洪玟琴第一次主持節目就駕輕就熟,應用於個人投資更是常常大有斬獲。以下這篇專訪深入探討洪玟琴的投資策略、買賣的投資標的,以及對產業的看法。
Q:妳的操作策略是什麼?設定多少報酬率才出場?
A:理財需要機運加上知識,我買股票之前都會詳讀研究報告,今年上半年我買了思科(Cisco Systems)、Phone.com,都是在看過美林證券、瑞銀華寶證券的報告後才買進。什麼時候獲利了結?大環境讓我很不安,剛好又有獲利的時候,我就會毫不猶豫地全部出掉。反正可以投資的東西很多,何必單戀一枝花呢?其實有時候看看自己有現金在,很高興啊!不一定要放在基金、股票。
隨機應變
Q:萬一妳賣的時點是錯的,妳會怎麼做?
A:那表示是一個大多頭行情,我就再進場買別的股票。像我們(洪玟琴與她先生)買過美股BroadVision(弘道資訊,由陳丕宏創立的防毒軟體公司),賣掉以後它還繼續漲,我們也是有一點懊惱,我們後來轉到銀行股,還小賺了一點。BroadVision雖然從我們賣掉的一百四十元漲到一百八十元,但是一、兩個月後摔到了一百元,我們很高興啊!
我的個性是只要賣掉就不是我的股票,所以我不會覺得可惜。你以前的女朋友跟人家結婚就是別人的老婆,不是你的了,再想也沒有用。操作波段也是一個方式,我知道很多科學園區的人今年年初的時候,固定做幾支電子股,威盛大概碰到四百元就會上去,五百元就漲不上去。以前台揚跌到二十八元他們就買,漲到四十就賣,所以台揚經常到三十八元就上不去。這種波段操作也是可以獲利,但是基本上你每天都要盯盤。
另外,南亞漲到五十元就很難續漲,根據我側面了解,他們公司的操盤室或是老闆王家對南亞超過五十塊就很擔心,通常碰到五十元之後就是賣點(公司會調節),因為他們公司不喜歡人家炒作南亞股票。不過,我一直相信認真工作才會賺到錢,我周圍很多朋友一年九位數、甚至十位數的收入都是認真工作得來的。事業才是你最大的收入,理財只是怡情養性的。
Q:如果被套牢,妳要不要認賠殺出呢?
A:要看買進的價錢決定,如果損失不是很大,不如認賠出場,再找好的標的;如果損失很多,甚至帳面虧了一半以上,不妨就放著,只要買的是有基本面的績優股,就不用太擔心。不過話說回來,設停損還是有必要的,一般如果虧了一五%至三○%就要考慮出場,以免虧損愈來愈大,但仍須視個人情況而定。
Q:妳投資的項目很多元,包括了海外基金、美股、外幣存款、不動產、保險等等,可是為什沒有把台灣的股票呢?
A:國外的公司規模龐大,很多都是跨國企業、市場大得不得了,台灣的競爭力不能跟他們相比。除非政府開放國外股票來台掛牌上市,使台灣成為亞洲的集資中心,帶動銀行業的競爭能力。否則,政府如果只是一再抱著義和團的心態,股市行情不好時就把外資罵得一塌糊塗,即使短期內外資投資台灣仍然有機會,可是等到台灣高科技產業失去了競爭力,台灣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吸引外資?政府一定要想辦法使台灣成為一個外國投資人都想沾上邊的地方。
看看新加坡、香港,他們已經是國際化的都市,但是他們沒有台灣在高科技製造方面的優勢。台灣有這個優勢,應再加上鬆綁法令、提供誘因、不斷推銷台灣的優點。這些事情政府一定要做,今天不做,別人也會搶著做,已經到了不可避免的地步。
審慎布局規劃
Q:妳明年的投資策略怎麼做?
A:我明年想買台股,如果兩岸關係沒有變化,央行持續放寬銀根的話,短期拆款利率(銀行之間互相拆款的利率,用來觀察短期利率的走向)只有百分之四點多,一般房貸利率百分之六點多,利率水準簡直是超低嘛!這有一點像民國七十六年、七十七年股市大幅飆漲之前的情況。再過個半年有很多手上有錢的人會受不了,他們不會買房地產,頂多是開店,而外幣存款是少數人的投資工具,因此股票就成了大家的最愛。
我預計明年初會是一個大波段行情的開始,十一月、十二月時可以慢慢進場,台灣的行情通常上來一、兩個月就停了,所以二、三月出場差不多。不過,這是我初步的想法,以後可能還會修正。
Q:妳常接觸產業的消息,自己也做投資,依照妳的觀察,下一波前景最看好的類股是哪些?
A:屬於光電的產業很有機會,另外,美國Celera Genomics Corp.把基因解碼之後,生物科技可以想像的空間無限寬廣。這兩個產業應該是看全球的機會,而不僅限於台灣。投資海外基金是不錯的選擇,我有買一些與生化有關的海外基金(寶源的生化科技基金)。通訊方面,我買了一些海外的股票。
Q:中華電信預計十月二十七日掛牌,台灣大哥大也於九月份在櫃台買賣中心掛牌上市,妳對這兩檔通訊股的看法如何?
A:我最替中華電信擔心的是,經營形態是民營化了,但是心態沒有跟著改變。電信靠服務而不是靠資產,創意和服務才能使電信公司有價值。
有一次我和姊姊出國之前,去中正機場中華電信的櫃台租三頻手機,但是那裡的工讀生說,手機已經租完了。這實在是很奇怪,我們出去那天是星期日,出國的人潮最多,為什麼台灣最大的電信公司中華電信沒有多準備一些手機呢?後來我們到台灣大哥大的櫃台,一下子就租到了。
Q:妳會買中華電信股票嗎?
A:除非它價格很低,六十元或是八十元我才會去買。
不看好傳統產業
Q:傳統產業的股票從去年以來很少有表現的機會,而且股價不斷探底,許多股票都已經跌破十元的面值。因此證期會一直鼓勵投信公司發行重置型基金,試圖挽救傳統產業股。妳認為這個時點可以進場投資了嗎?
A:傳統產業完全沒有機會、不值得投資。我國今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以後,外國公司憑藉雄厚的資本、強大的行銷和服務,將會對國內業者產生衝擊。如果國內的傳統產業不把市場擴大到大陸或是其他國家,光靠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消費是絕對不夠的。傳統產業股唯一的機會就是超跌之後的補漲,只是反彈一段時間而已,最後它們可能變成 penny stocks(一個penny約折合新台幣三角,意指美國有些股票前景看差,落得股價剩下新台幣三角,很多投資人可能會因為低價短線進出,但是沒有大波段的漲勢),賴活在那裡而已。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傳統產業都不爭氣,太電、遠紡、統一都是轉型很成功的案例。老銀行大部分靠客戶抵押土地、房地產賺取些微利差,根本賺不了多少錢。加入世貿組織以後,整個銀行業必須面對國際級的對手,挑戰將更為嚴酷,舉例來講,花旗銀行強勢的行銷、獨特的商品是國內銀行業者無法比擬的。
冷靜理財的訣竅
Q:妳的節目提倡全民冷靜理財的時代,要怎麼做才能冷靜理財呢﹖
A:股票下跌時有人看到風險,但是很多人看到的是機會,關鍵在於你掌握多少資訊,所以你必須有廣泛的資訊來做判斷。不是每一個人的判斷都是對的,可是當你的資訊更多,你的判斷會比較接近正確。冷靜理財的前提就是你有多一點學習與資訊,嘗試理解這些資訊,就比較不會盲目。
如何做功課
Q:妳平常怎麼累積知識呢﹖
A:我做的每一個工作都和財經有關,判斷資訊的對和錯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看到數字和資訊都會消化,可是很多人看到數字就只是數字而已,沒有去分析它的意義,我們應該儘量把數字和生活經驗結合。
舉個例子,有些家庭主婦開始注意到匯率是因為小孩要出國念書,或是出國旅遊,才會對匯率建立感覺。如果你買國內共同基金,對產業會有切身感覺;如果是海外基金,對國際局勢比較敏感。
我建議投資國外標的,其中又以買基金比較保險,買了以後,一定要學習一些知識,不要錢交給別人就算了。這會影響到你在理財的領域是否能建立更大的自主性;你也可以判斷基金公司的業務員跟你講的對不對,或是判斷他是菜鳥還是老鳥。
好書好站推薦
Q:除了吸收國外資訊,妳有沒有特別喜歡的理財網站、書籍﹖
A:鉅亨網、年代、Cmoney888、Yahoo!的財經做得不錯,我會上去看我的美股投資組合。鉅亨網的新聞做得很完整,條數比中央社多。有些人需要整理過的資訊,Cmoney888或智富網就做得不錯。我喜歡做比較,所以我會看各個網站當天新聞的重點有什麼不同,發現大家共同關注的話題是什麼。台灣不是理性的市場,因此適用於所謂的「羊群理論」,這個理論基本上講的是,市場在哪裡是由羊跑到哪裡來決定。
廣達電腦、寶成工業的獲利很好、水草肥美,但是趕羊的人把羊趕到旁邊的地上(例如有些投機股),廣達、寶成不見得會漲。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基本面好的股票,卻不一定漲得動的原因。我要強調的是當我們看這些網站的時候要抓最大的公約數、大家關注的焦點是什麼,才能廣度與主流兼顧。
理財首重自主
Q:妳認為投資理財最大的好處是什麼?
A:理財最重要是掌握自主權,很多人為了五斗米折腰,如果有理財,你可能就可以決定要不要繼續待在一個你不喜歡的工作,就算短期內沒有收入也不會心急,影響到生活品質;如果你想要幫助別人也可以做到。
掌握財富就是掌握權力!你可以盡情表達意見,不怕別人封殺,不必做應聲蟲,儘量想辦法建立自己在理財、工作的能力,讓自己的生活更好。掌握理財技巧之後,你跟社會的互動會變得很密切,因為你隨時要觀察政治、經濟的發展,來評估你的投資組合會不會受到影響。十九世紀的女性只能聽天由命,不能有自己的聲音,因為她們沒有經濟自主權;反觀二十世紀的女性,掌握了經濟自主權,意見可以讓別人聽見。
錢財只是身外物
Q:妳打算幾歲退休?那時候要有多少錢才會覺得安心?如何達到妳預定的目標?
A:我不想退休,要一直工作下去,我的錢已經夠用了,沒有財務的壓力,平常的花費也不高。其實我一直相信理財在某種程度上需要機運,所以不要被財富影響價值觀的判斷,也不要迷失自己。如果有了財富,沒有親情、友情,損失是無法衡量的。如果有一天你工作不順利,還有誰會留在你身邊呢?只有家人、朋友才是最大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