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牧師總統」李登輝:蔣經國先生走了,新的領導成形

雜誌原標:李登輝/牧師總統

文現深
user

文現深

1988-02-01

瀏覽數 4,900+

遠見資料照
遠見資料照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8 / 2月號雜誌 誰來領導?

經國先生走了,新的領導核心隱然形成,在未來三年,中華民國政治、經濟、社會急速走向關鍵時刻,他們將和台灣一同接受歷史的考驗。領導核心份子包括:總統李登輝、行政院長俞國華、參謀總長郝柏村、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李煥、總統府秘書長沈昌煥、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蔣緯國、司法院長林洋港。其中前四人目前實際掌握黨、政、軍,是核心中真正的核心。

訂一個目標,竭盡所能地去完成,不斷的「突破現狀」,是父親一切鬥志的來源,我有時會覺得他幾乎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完美主義」者。李登輝總統已過世的獨子李憲文曾在民國68年父親節這樣描寫。

從一個小農的兒子,到美國康乃爾大學的農經博士、「蔣經國內閣」本土化政策下最年輕的政務委員、中華民國總統,獨特的「李登輝笑容」下,永遠感覺得出這種帶有宗教色彩的「完美主義者」個性——誠懇、用心、鍥而不捨。

這種個性結合機緣,曾幫助李登輝總統過去在政治路程中扶搖直上,但要探討李總統未來可能引領國家到那裡去,必須從他獨特的政治紀錄與理念去追蹤。

李登輝政治理念獨特

他在學術界及擔任政務委員時期,研究農業問題鍥而不捨,幾乎跑遍台灣,並寫下大量論文,單是一套「台灣農業經濟論文集」就有103篇文章,厚1900多頁。連當今反對陣線領導人之一的張俊宏,都記得李登輝早年對農業政策的嚴厲批評。

想不到這種直言與用心的態度,反而帶他進入仕途。一位李登輝早年的學生說:「蔣故總統用李登輝為政務委員,主要是觀察了他的為人與他對農業的深入分析。」一位高級官員透露,經國先生當年甚至一度考慮要登輝先生直接擔任台灣省主席,而不是政務委員。

進入行政院後,李登輝照樣以專家身份對內針砭農業時弊。台北市長許水德曾透露,有一次因為農地徵收問題,登輝先生為堅持立場,不惜辭職,高層接納了他的意見後,才打消辭意。

經國先生在行政院長任內經常到農村考察,登輝先生也常陪侍在側,建立起農業問題上的默契。當時政府高層對稻米補貼政策有過一番辯論,李登輝堅持稻米補貼的必要性。一位參與其事的高級財經官員當時就預言:「李登輝很有政治前途,因為他這方面的理念和經國先生很接近。」

當年的農民免納所得稅、改進農田水利會、廢除久被詬病的肥料換穀制度、農業發展條例的研訂等,他都是主要籌畫人,並得到經國先生支持。

用心任事,澹泊權勢 

出任台北市長及台灣省主席時期,他再度顯示執看與誠懇,一口氣扛起三個一些官員避之唯恐不及的棘手問題:分別是二重疏洪道開闢(牽涉五千戶家庭的安置問題);定期收回梨山果樹濫墾地(有人威脅炸毀德基水庫);解決翡翠水庫土地問題。

由於李登輝不厭其煩的透過各種管道溝通,以誠懇的態度補口才的不足,終於化解對立,拖延多年的計畫,才得以逐步推行。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擔任省主席期間,他又公開指責經貿單位;農民努力養牛,政府卻大量開放牛肉、奶粉進口;這邊廂輔導農民轉作果樹、雜糧,那邊廂又大量進口。他抨擊說:「這是對農民信心最大的打擊。」 

雖然部分主張自由經濟的經濟學者,對登輝先生保護農業的主張有所批評,但20多年前是李總統學生的台北市政府秘書長黃大洲則認為,一般學者眼中只看見「農業」,李總統眼中看的卻是「農民」。「這點他與蔣故總統很接近,」黃大洲說。

自從進入行政院後,登輝先生用心任事,澹泊權勢,不組私人勢力的沈潛風範,使他能像前總統嚴家淦、前行政院長孫運璿一樣,得到層峰的信任。加上又是虔誠的基督教長老會信徒(他曾一星期上五次教堂,立志當傳教士,演講時喜歡引用聖經哲語),宗教信仰使他更隨和達觀。「他是誠實的基督徒,」對政府施政常有批評的長老教會總幹事高俊明牧師肯定的說。

在各方有利因素下,李登輝終於脫穎而出,在民國73年獲提名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七任副總統。

擔任副總統以後,他深知自己上有總統、下有行政院長,按憲法規定副總統是虛位,所以每逢演講及公開場合,他不再像往日雄辯滔滔,除了轉述總統的意念外,從不就具體政策問題發表意見。「但當總統需要我,我總是盡我所知相告,希望能幫他分勞。」他曾經對記者說。

同時,他開始大量閱讀各種剪報資料,陸續接見學者專家,垂詢各種意見,並拓展政治、外交、大陸政策等以往比較生疏的政策領域。

無可救藥的完美主義者 

圓熟的手腕又再提升他的聲望。1月13日經國先生逝世後四小時又五分鐘,李登輝依憲法接任,成為第一任台灣人總統。海內外幾乎沒有一絲反對的聲音——民意,是他最大的資產。但大家也知道經國先生交下的擔子對李總統而言,是重了一點。

這與他們二人歷練懸殊有關。民國26年經國先生從蘇聯回國,在大時代風浪裡歷練41年,才擔任總統。

李總統民國51年從康乃爾大學學成返國,20年後,就身負重任。與黨政軍的內層幾乎毫無淵源,眼前重臣幾乎全是蔣先生的舊人,對他來說,最大的考驗是:如何集眾智為己智;不只承先,還必須啟後。

在黨國重臣中,論憲法,李總統權最大;論資歷,他最淺。在千絲萬縷的國防、外交、經濟及台灣特有的省籍、國會充實、民主憲政、黨內革新……各種問題下,有人推測他可能一時無法掌握全盤。

但從李總統「無可救藥的完美主義者」個性去看,政治觀察家相信他仍會以誠懇、用心、鍥而不捨的態度挑起重擔。這從他上任後一連串拜訪總統府資政、戰略顧問、召見五院院長發表清朗的談話,都可看出端倪。而最近國民黨新銳國會議員聯名推舉李總統擔任執政黨臨時主席,也顯示他政治資源相當豐富。

國民黨中常委、台灣省議會議長高育仁進一步指出,如果李總統能引導國家與執政黨在重重考驗中順利過渡,兩年後的總統大選,很可能便是「李登輝時代」的開始。

李總統的考驗,看來可能比經國先生更嚴苛。

延伸閱讀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