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鹿林,萬點繁星,沒有一點聲響;天寒地凍、蟲鳥飛不上這麼高。在這裡,有一群追星族,每天的工作,就是等星星下山。
鹿林是台灣第一座高山天文台,海拔兩千八百六十二公尺,離玉山主峰不遠,儘管冬季的星空亮眼,但人跡罕至。這裡剛發現了台灣第一顆小行星,命名「鹿林一號」,編號「2002WT18」。
發現這顆小行星的中央大學天文所研究生陳秋雯與張智威,除了小小的興奮,又開始埋頭苦幹,「我們的工作就是不斷觀察、假設、求證,」今年二十三歲的陳秋雯說。
在她身上除了有逐夢摘星的勇氣,更有探索真理的實踐力。
Power新世代為什麼要向真理挑戰?面對複雜的星空,人類依然充滿未知;回到生存的地球,生態破壞依然完全失控。
宇宙的未知與生態的破壞,是這個世紀人類存亡最大的課題。追求永恆的真理,要有像恆星一樣的恆心。
仔細觀察 大膽假設
天體的運行,像跳星際芭蕾,但是浩瀚的蒼穹中藏有多少祕密?
六世紀前,地球就是宇宙中心,太陽不過是圍繞著地球不斷環繞、運轉的星球;直到哥白尼提出天體運行論,地球並非宇宙的中心,真理粉碎,巨大典範移轉,甚至造成信仰危機。
宇宙學就是要大膽假設。「學宇宙學,需要最聰明的人,」張智威說。在眾星之間,如何跳脫傳統思考,進行制度的猜想?仔細觀察是第一步。
陳秋雯的論文是觀察與木星相同軌道的「特洛伊小行星」,在每天陪星星下山的日子裡,就是那一眨眼,意外發現旁邊有一顆從未見過的小行星迅速移動。日期是2002年的12月25日。
發現當時,陳秋雯與張智威興奮之餘,立即開始比對資料,陳秋雯口中的「小傢伙」就是世人從未發現的小行星。經過向國際小行星中心報告,幾天追蹤後,終於確認。
「鹿林一號」,只有夜空中最亮恆星的億分之一,如果不是仔細觀察,可能就一閃而過,「關鍵在鍥而不捨,」中央大學理學院院長葉永烜說。
由豐原高中推甄進入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的陳秋雯,高中時,只要看到星星就會感到幸福,「念天文讓我回過來看自己,因為你看到大就會想到自己的小,」陳秋雯說。
二十一世紀人和宇宙,從宇宙來看人的變與不變,依然是追著科學新知不斷地跑,「因為時間和空間不斷改變,」陳秋雯說。
儘管天文學上說,宇宙仍在不斷膨脹,星星還是有生命的極限。要進入真正的宇宙,除了仔細觀察,更要大膽假設。
即使因為發現小行星一夕成名,不多話的張智威說,「宇宙學裡還需要有制度地去猜想,想辦法得到驗證。」他認為這是天文學最有趣的部分。
張智威正在研究恆星中的「變星」。既然是恆星,怎麼又會改變?事實上,對應在時間指數和空間指數,恆星的演化依然有亮度及壽命的變化。「就宇宙學來看,很多東西是無法預知也無法預測的,」張智威說。
即使是宇宙的壽命也有極限,如果人活一百年,恆星的壽命就是一千萬年到一百億年,宇宙是一百五十億年。把人放大在宇宙這樣的時空下來看,「人,其實連瞬間的一秒都不到,」張智威說。
真理之手貴在探索
宇宙從大爆炸開始,產生各種恆星的演化,也產生各種生命的元素,但誰是後面真正改變世界的那隻手?
宗教上認為,那是上帝的手;就科學而言,那是哥白尼、伽利略的手,「它告訴世界你應該相信什麼,」張智威說。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皆為真理而來。
但是,物換星移,五百年來,人類從凡事不變,進入新世紀,已變成變動不羈。二十一世紀,人與宇宙、人與地球的關係,在不斷追求科學真實下,人類反而開始顛覆世界。
美國前總統甘迺迪說,十年之內,要送人上太空,結果六年內就達到了;人類基因解碼兩年不到,複製人就出現了。「人類正在向那隻手挑戰,」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所博士後研究王弘毅說。
2040年,全球人口將從目前六十億增加到一百億人……
2040年,石油也將用罊……
物種滅絕的速度是過去的十倍……
當你還沒有準備好,複製人已經出現……
連哥倫比亞的蚊子飛行高度都增加到兩千公尺……
正在參與靈長類腦部基因計畫的王弘毅認為,人類與其他物種不同,彌足珍貴的,應是發現真實後的自省能力。
「自我覺醒就是一種實踐的智慧,」知名教育心理學叢書作家鄭石岩說。這也是未來新世代最需要具備的特質。
遺傳學上有一個模式,如果人類要進入更高(AA)的山谷,必須先從現有的山頭(aa),降到比較低的(Aa)山谷,才可能再攀登高峰。但是人類真的願意迎向美好的生活,先犧牲己利嗎?
殞石撞擊地球造成恐龍滅絕,人類經歷幾次的物種大滅絕,都不如現在物種滅絕的速度來得快。
生態的耗竭,似也無出路。食肉動物要長出一公斤的肉,必須吃掉一百公斤的草,當全球人口在2040年增加到一百億人時,生態將面臨另一場浩劫。
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也指出,人類文明經歷五千年下來,已出現很多問題。自然資源迅速消失,工業革命造成地球溫度一直上升,污染問題更造成過去五十年男人精子減半……,「未來台灣人可能會沒有在河流游泳的經驗,」他說。
不過,王弘毅發現台灣已出現一群人,洗頭用太陽牌肥皂,洗碗用黃豆粉,騎腳踏車上班,這群「綠色人」,正在過簡單的生活。
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曾舉例,甘地曾說,如果要所有印度人過著英國水準的生活,可能要好幾個世紀才辦得到。台灣如果走上美國的過度消費之路,整個島根本負擔不起。
台灣要變成綠色之島,要看台灣人是否願意放棄現在的消費模式,過一點苦日子、珍惜能源及減少製造垃圾,「鑰匙其實在我們手上,」王弘毅說。
挑戰達爾文
提出「進化論」的人類學家達爾文,形容自己最重要的特質是,愛好科學、勤於觀察、耐心觀察並蒐集事實,以及足夠的發明能力與常識。
你能超過達爾文嗎?
■八爪實踐力:
一、觀察高手:愛好自然科學的達爾文,喜歡蒐集貝殼和礦石、觀察昆蟲。你 是否也有細微敏銳的觀察力?
二、整合高手:達爾文會對觀察做出假設,並盡力 蒐集事實,證明偉大理論。你是否能將龐 雜資訊歸納成有意義結論?
三、理解高手:達爾文分別理解他的祖父和法國 博物學家拉馬克提出的進化論假設,再進而 擴充。你也能理解他人觀點背後的意涵嗎?
四、推論高手:達爾文帶著開放、好奇的心靈觀察 各種現象,歸納推論出天擇進化論的證據。你對於 事情的觀察,是否也能延伸思考?
五、開創高手:在觀念保守的當代,達爾文卻勇於提出進化論 的新觀點。在不被眾人看好的情況下,你是否還能堅持開創?
六、自律高手:達爾文秉持按部就班、不分心的態度。你 是否也能不顧外在誘惑、盡情努力投入?
七、應變高手:達爾文寫《物種起源》初稿,遇 到疑惑不明時,會不斷思考找出邏輯錯誤, 隨時修正。你在做一件事情時,也有這樣的 思考彈性和應變力嗎?
八、表達高手:達爾文善於將新的觀念以最淺顯 的方式讓眾人理解。你也能清楚明確地表達 自己的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