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疫情肆虐,誰來救公益團體一命?

陳培英
user

陳培英

2021-09-06

瀏覽數 41,650+

圖說:2021年上半年疫情升溫,不僅許多人生計受到影響,連帶使得扶助弱勢的募款行動受到衝擊,「2021疫情期間公益團體幫扶大調查」深入瞭解公益團體的迫切需求與現況。
圖說:2021年上半年疫情升溫,不僅許多人生計受到影響,連帶使得扶助弱勢的募款行動受到衝擊,「2021疫情期間公益團體幫扶大調查」深入瞭解公益團體的迫切需求與現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疫情期間,公益團體成了最直接的受災對象,一旦實體勸募活動無法舉辦,善款收入驟降,需扶助的對象與開支卻增加,公益團體何以為繼?未來出路在哪?經由一年半的觀察,數位募捐極有希望是解套良方!去年7-ELEVEN首次與《遠見雜誌》合作「社福團體大調查」,在疫情尚未大曝光之前,調查出社福團體的真實樣貌;2021年針對疫情期間社福團體深入調查2.0版,幫扶需求進行問卷調查並提出報告,將求助的心聲傳遞給社會大眾,倡議數位轉型,便利送愛。

新冠疫情爆發超過一年半,世界各國莫不關注疫苗,然而有件事也很緊迫,因為全球的公益團體不只苦哈哈,有些社福團體等不到紓困只好縮減扶助名額,有些遇缺不補以撙節開支,有些乾脆冬眠等待春天。若疫情持續延燒,這些團體服務的弱勢對象該何去何從?7-ELEVEN與《遠見雜誌》合作,進行「2021社福團體大調查2.0」,深入瞭解助人的公益團體現在迫切需要哪些幫助,希望找出方法陪他們度過寒冬。

優!疫情爆發前,台灣擁有許多財務健全、運作正常的公益團體。

本次調查回收有效問卷55份,參與者均為國內深具規模及口碑的公益團體,逾九成已成立超過十年,且三分之二以上社團累積捐助人數超過五千名;若從規模屬性來看,全國性與地區性約6︰4,服務六都占38.1%,本島其他縣市占55.2%,離島占6.7%。

若以服務對象做分類,兒童青少年福利60%,身心障礙福利60%,老人福利29%,健康醫療25.4%,家庭福利23.6%,婦女福利21.8%,性別平等5.4%,環境保護3.6%,動物保護1.8%,顯示類型多元而且豐富。

在疫情爆發前,2017至2019的平均年收入,92.8%的社團破千萬,顯示各機構財務健全且運作正常,是因疫情才陷入困境。

主要服務地區

主要服務地區

減!取消活動的團體比去年少30%,近半數收入減少二至三成。

新冠肺炎形同消耗戰,把公益社團耗弱了——疫情剛爆發時,儘管捐贈開始減少,需扶助的對象變化不大,幾乎都能撐過去;經過一年多的折騰,捐贈的資源大幅減少,因失業或病弱導致需扶助者暴增,兩相拉扯造成缺口愈來愈大。若以2021年上半年的勸募收入與2020年同期相比,58.1%的團體是減少的,且以減少一至二成為多數,18.2%的團體尚能持平,只有23.5%的團體反而增加,評估公益社團的整體收入狀況是往下遞減。

疫情爆發以來的10大難題

疫情爆發以來的10大難題

三級警戒之後的10大難關

三級警戒之後的10大難關

2021年上半年的勸募收入,與2020年同期相比,58.2%的團體是減少的, 18.2%的團體持平,只有23.6%的團體有所增加;至於增減的幅度,以減少一至二成為最多,占23.6%。

2021上半年與2020同期之勸募收入比較

2021上半年與2020同期之勸募收入比較

變!8大捐款來源發生改變,數位募款假以時日可能成為主流。

從調查得知,74.5%的公益團體處於捐款人數減少的狀態,持平與增加的團體各占12.7%,這與景氣受疫情影響、人們對金錢的態度漸趨保守有關。三級警戒後,受扶助人數出現變化,40.7%的團體持平,31.5%減少,27.8%增加;進一步了解原因,有些捐款人因失業或減班導致薪資減少,不得已取消資助,公益團體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好減少扶助人數。

不過也有例外,結合公益平台資源或議題切合疫情急迫性,也讓部分團的募款成績逆勢成長,擁有多元捐款模式的7-ELEVEN「把愛找回來」,在疫情下更展現出虛實整合的公益平台的力量,不僅協助團體度過難關,也觀察到疫情牽動國人對數位教學城鄉差距的顧慮,關注兒童學習與閱讀的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訴求明確,捐款人數多了三成,2021上半年勸募成果也優於去年同期;而「台灣展臂閱讀協會」透過OPEN POINT APP愛心捐點,為鄉鎮弱勢學齡前孩童募集童書;荒野保護協會更透過整合門市零錢捐、ibon及OPEN POINT APP數位平台募款,使其募款金額較去年同期成長近5倍;除了募款亦能募物資,OPEN POINT APP數位捐款管道、i預購數位物資認捐,雙管齊下幫助1919基督教救助協會募集物資,募集近萬份的救助套餐,幫助破萬名弱勢長者、孩童等不因疫情而斷炊。

疫情令8大捐款來源發生轉變,能維持幾乎不變者,以「信用卡紅利點數」、「善心人士直送或郵寄的物資捐贈」、「公益平台的數位捐贈」三者最經得起考驗。須留意的是,所有來源都處在「減少」多於「增加」的狀態,顯示公益團體處境極為艱辛。

捐款來源的改變

捐款來源的改變

新冠肺炎危及公益團體的生存,也給予一計當頭棒喝,讓大家領悟到數位募款的重要性。大家接受的數位募款形式,囊括了數位集點捐、數位小額捐和數位物資捐。在疫情期間,34.5%的團體在數位捐贈方面能維持幾乎不變,9.1%的團體甚至增加了,顯示數位募款的形式相對經得起衝擊,值得推廣。

至於數位募款占捐款收入總額比例,43.6%的公益團體未超過一成,但仍有10.9%占比六成至九成;這些高占比的團體,83.3%有2至5個捐款管道,管道多寡與數位募款占比無絕對關係,但攸關宣傳機會。即使公益團體沒有多餘人力,仍可透過與企業平台合作,讓自己有機會接觸不同形式的數位募款,例如財團法人屏東縣私立畢嘉士社會福利基金會、社團法人華安得烈慈善協會都透過多元管道,讓數位募款占比高達七至八成。

數位募款對捐款收入總額占比

數位募款對捐款收入總額占比

數位募款形式

數位募款形式

缺!物資出現缺口,如何幫助公益團體不斷炊是當務之急。

三級警戒期間,公益團體遭遇物資缺乏的窘境,依程度依序為防疫物資、生活清潔用品、飲食必需品和醫藥用品;以防疫物資為例,僅有12.7%的團體沒有欠缺問題。此外,16.4%的團體反映需要筆電、平板或錄影設備,這是從視訊會議、遠距教學衍生出來的需求,代表公益團體,開始把服務和關懷模式往數位化發展,例如財團法人至善社會福利基金因應停課不停學,格外需要平板電腦。

回顧疫情衝擊,分流居家上班、社工無法訪視、實體活動取消、宣傳更加困難,這些情形打亂原來的步調。

另外,許多受扶助者生計困頓,需要急難救助。然而54.5%的公益團體認為並未獲得更多補助,7.3%認為已從紓困獲得幫助,29.1%覺得營運狀況大不如前,18.2%覺得改變不大。在疫情衝擊下,逾六成的公益團體定期定額捐款減少了,缺乏持續性支持,公益團體面臨可能斷炊的壓力,受扶助對象也可能失去依靠,迫切需要社會大眾的幫忙。

三級警戒期間物資的缺乏程度

三級警戒期間物資的缺乏程度

疫情爆發以來的感受

疫情爆發以來的感受

掌握低接觸捐款的趨勢,數位轉型帶動了數位募捐的風氣。

數位轉型一直是世界的趨勢,不管是在市場面或應用面上,企業都不斷在以創新的角度來迎合市場的調整,以數位思維來轉型;數位的應用除了支付、物聯網外,近年來更利用在「數位捐款」上,讓愛心不再只是侷限於單一方式,而是多元管道的進行。

疫情之下可藉由數位捐款實際幫助弱勢,7-ELEVEN「把愛找回來」是目前國內最完整的捐款通路,已有超過50家團體加入數位捐款與捐點,包含貧窮飢餓、健康關懷、生態環保…等類型的團體,近期更開創全新OPEN POINT APP信用卡訂閱制的服務,除便利的單次性的捐款外,更推出訂閱制,讓團體募款來源穩定,提升提前部屬的能力,於8月底起為培養消費者數位愛心捐款使用習慣,也整合團體資源,推出捐款滿額回饋,期望藉由OPEN POINT APP數位捐款的即時性、ibon機台的便利性,線上線下集結民眾的愛心,幫助公益團體度過這一次的疫情困境。

OPEN POINT APP慈善捐款快速連結:https://openpointapp.page.link/7ska

涓滴愛心能發揮想像不到的影響力,請響應數位募捐,助公益團體一臂之力,讓我們一起照顧弱勢族群,不讓疫情澆熄台灣社會的溫暖。

你可能也喜歡

憑數據決策 × 用AI造局 從0到1的行銷文藝復
數位專題

憑數據決策 × 用AI造局 從0到1的行銷文藝復

在Google表示2024將取消第三方Cookie,除了疫情期間的加速數位化,以及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個人隱私,品牌在D2C時代能如何掌握顧客的興趣、喜好,做到精準行銷?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