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光學旗下產品多元,靠著成功打進特斯拉供應鏈,著墨更多車用鏡頭。隨著電動車廠銷售升溫,預估今年車用產品營收占比可成長五成,他華麗轉身的關鍵是什麼?
一台車的「眼睛」有多重要?擋風玻璃外,滿月在夜色中升起,掛在公路盡頭,一位駕駛卻突然不由得放慢自己的車速,原來自動駕駛系統將遠方的月亮,誤認成提醒駕駛人減速的黃燈,頻頻「貼心」地替駕駛踩剎車。
「STOP!」中控台螢幕上,醒目地寫著。今年7月底,這段由美國特斯拉(Tesla)車主上傳的影片,在社群平台上瘋傳。
這個真實故事凸顯的,正是一項電動車極力突破的瓶頸:如何精確辨識外界、避開障礙,達成自動駕駛的理想?
這個疑問,帶出科技圈今年來吵翻天的話題:如果將鏡頭或光達(LiDAR)比喻成車子的眼睛,哪樣技術能真正實踐自動駕駛?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的選擇,是視覺化車載鏡頭,他不僅認為這是唯一真諦,還批評光達是「傻子的產物,任何依靠光達的人都注定要失敗。」
本文未完
歡迎登入閱讀
歡迎登入閱讀
雜誌訂戶登入可無限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