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積電讓學習無所不在

江逸之
user

江逸之

2003-02-01

瀏覽數 39,200+

台積電讓學習無所不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3 / 2月號雜誌 第200期遠見雜誌

一名台積電晶圓廠的員工,已在無塵室中連續工作五個多小時,他一脫下密不通風的無塵衣,立刻直奔化妝室。

他一邊如廁,一邊細細地閱讀著張貼在小便斗上方的宋代詞人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短短幾分鐘,優美的文字,就讓他感受到充電效果。在台積電,學習無所不在。

不同於一般公司在化妝室裡,張貼公司政策、笑話或是勵志小語,台積電的化妝室裡,張貼的是唐詩、宋詞,或是生態資訊。

台積電人力資源營運中心學習暨發展部處長廖舜生指出,小地方的用心,是為了讓晶圓廠的員工在休息之餘,能隨時學習新知,增加員工的人文素養。

軟硬兼施,學習加分

學習,始終是台積電最關切的議題。

台積電對於員工的教育訓練,從新進員工報到第一天開始,一路延伸到高階主管訓練課程,形成一個綿密的訓練網絡,轉化成台積電一萬五千多人半導體大軍的最大戰力。

「台積電創造一個終身學習的工作環境,透過教育訓練讓員工成長,」台積電人力資源副總經理李瑞華指出。

台積電的教育訓練可謂「軟硬兼施」,分為硬功夫與軟功夫。硬功夫是員工必須會的專業知識,包括製程技術、機台操作與英文等;軟功夫包括: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主管有效溝通、幫助部屬完成工作、如何談判等心智成長訓練。

此外,台積電的員工教育訓練任務,也漸漸地從單純的知識傳授,提升到營造創新的學習環境。

廖舜生分析,過去比較偏重在次微米與製程方面的教育訓練,但是隨著台積電邁向世界級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學習的任務也從過去的偏重製程等科技的教育訓練,逐漸轉移到創新等領域。

「學習不能硬來,必須要創造一個『軟』的學習環境,」廖舜生解釋。

伙伴加導師,菜鳥迅速上手

台積電每年平均要召募近兩千位的新進員工,讓新進人員快速學習、發揮所長,成了台積電快速成長的關鍵。

廖舜生透露,「台積電光是每年投入的員工學習時數就超過一百萬小時。」

台積電相當重視新人的教育訓練,從新進人員的專業知識,到生活照顧、企業文化的薰陶,都有完整的訓練機制。

李瑞華在接任台積電人力資源副總經理四年內,成功地導入新人的導師(mentor)與e-learning(電子學習)制度,大幅縮短新進人員的磨合期。

【會員免費報名】晶片王國背後,世代賭注如何與信念交織?《造山者》導演帶你進入真實第一線

李瑞華表示,每位新人進入台積電的三到六個月內,公司都會指定兩個人協助新人,一個是buddy(伙伴),一個是mentor(導師)。

所謂buddy,就是生活照顧的小精靈,協助員工在生活上的幫助,包括剪頭髮、看病等生活上的瑣事。

另一個就是指定非直屬關係的主管擔任新人的導師,提供新人在工作上的幫助,讓新進員工在沒有直接利害關係的狀況下,協助員工建立工作職場的人脈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電子學習,學習加速

e-learning則為台積電的教育訓練,裝上了機翼與發動機,大幅提升員工的訓練效率。

由於半導體製程推進快速,擁有一萬五千位員工的台積電,為加速教育訓練效率,兩年前成功導入e-learning系統,並且建立八百多項的課程內容,包括工程師工作安全規範、新設備維修程序等課程;每個課程都在一小時內,直接在線上做學習,並且考試,系統自動將測驗的結果做紀錄。

台積電是國內科技產業推動e-learning系統的先驅。負責協助國內企業建立e-learning系統的訊連科技業務部大型客戶業務經理徐維志表示,科技廠商大都是為了e-learning而e-learning,並未完全考量到自身的需求,但是台積電的電子學習,則是針對晶圓廠的實際需求,而規劃電子學習機制,「台積電很清楚教育訓練要什麼,不要什麼。」

科技產業唯一不變的定律就是變,而台積電的教育訓練系統也是反應快速,隨時規劃最新的教育訓練課程,在第一時間內,提供員工學習。

廖舜生表示,為了縮短課程製作時間,台積電還獨立設有兩間設備完善的攝影棚,由台積電各部門主管擔任講師,錄製電子學習的課程。「過去,一個課程可能需要一個月的製作時間,但是現在只要一週之內就可以完成,」廖舜生說。

台積電善用e-learning加速知識的擴散。傳統的教育訓練,通常是以五十個人開一個班,但是台積電員工超過一萬五千人,如果要針對最近很熱門的奈米科技,進行全員教育授課,就需要開設三百個班,費時又費力,但台積電的學習中心透過e-learning,彙整所有奈米科技資料後,直接製作成電子學習的課程,短短一小時內,就完成一萬多人的教育。

「目前大家還在談十倍速時代,台積電透過電子學習,已經達到百倍速、千倍速的教育訓練,」廖舜生強調。

分享知識,效能加值

知識的分享與加值,也是台積電推動學習的策略。

以最近很熱門的企管書籍《從A到A+》為例,台積電為加強員工對這本書的瞭解,邀請作者Jim Collins現身說法,錄製成影帶,並且在2002年下半年舉辦兩次video learning(影帶教學)讀書會。

廖舜生觀察,台積電除了由員工自動自發創立的讀書會之外,還有許多「無形的」讀書會,就是員工讀完一本書或是資料後,除了會將內容以電子郵件的方式轉寄給其他同仁外,還會主動在電子郵件裡記錄下個人的讀書心得與感想,提供他人參考。

一篇文章經過十幾手轉寄,就變成更有價值的資料。「台積電員工在轉寄過程中,不只是當郵差,而且還提高資料的附加價值,每一步學習都有附加價值,」廖舜生說。

雖然,半導體產業景氣不明,但台積電仍投入大量的資源,用於員工的教育訓練。廖舜生以台積電的經驗指出,「終身學習是不可逆的趨勢,組織與個人都要不斷地學習,才能保持領先地位。」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