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台灣疫情經過108天奮戰後,終於迎來「+0」的大好消息。好像算了「好日子」似的,麗明營造董事長吳春山也在8月25日這一天,舉辦第20週年的捐血活動。
每年暑假與農曆7月間,通常是全台血荒最嚴峻的時刻,吳春山因此每年在此時發起捐血。今年因疫情,民眾出門意願降低,血荒更嚴重,據捐血中心表示,全台血液的安全庫存量應該要7天,但目前只剩5.9天。
過去20年來,吳春山號召捐血量已累計1萬1293袋。今年因應血荒,麗明更攜手30多家企業與民間團體,共同響應,目標是1200袋。為了配合防疫,減少每一個捐血時段的人流,今年更將捐血活動延長為三天,且搭棚舉辦演奏會、音樂會,讓捐血活動在疫情下更顯溫馨,像是疫情下難得的嘉年華般。
25日,台中麗明營造總部前,搭起了彩棚與舞台,活動一開始,管弦樂團就為熱血民眾演奏,舒緩情緒。愛唱台語老歌且超越職業水準、已錄製六片CD的吳春山,更引吭高歌《快樂的出帆》鼓舞士氣,「今日是快樂的出帆期,無限的海洋也歡喜出帆的日子…..」,獲得安可連連。
即使暈針 挽袖捐血帶頭做
望著排隊等待挽袖捐血的人潮,麗明營造董事長吳春山喜悅獻「聲」,以他渾厚而嘹亮的名嗓為會場助興。
面對台下喊安可的觀眾,他不好意思地微笑起來:「這也是幫自己打氣啦!年輕時,看到老闆的兒子跌倒,流血如注,我協助送醫後,留下些許心理陰影,看到血總不免暈針,所以我捐血時都把臉轉向旁邊。」
許多人好奇,吳春山為什麼對捐血這麼熱衷,一辦20年不間斷,且每年持續增加企業與公益團體加入,共襄盛舉?吳春山回憶起這段緣分。
當年曾聽前台中捐血中心主任郭獻生提及,每到暑假,大學、高中生放假返鄉,是意外交通事故發生的高峰期,偏偏暑假在農曆7月,台灣民間俗稱鬼月,沒人捐血,造成每年暑假血庫就鬧血荒,難以支應。他聽聞後下定決心:「麗明回饋社會做好事,不怕禁忌。」對於存疑的人,他甚至勸服:「主動捐血等於化解了血光之災,反倒心安理得,否極泰來,而且還做了一次免費的健康檢查呀!」
第一次捐血活動在2001,捐血中心一部車停在公司大門口一天,他發動同仁們捐輸了125袋,第二年起倍增為兩部車,2016年擴增到六部車,受感召而共襄盛舉的協辦機構、團體已多達30個,贈送給捐血人士的「福袋」也愈來愈「澎湃」,每捐血一袋250 CC就可取得一張抽獎券,首獎是捷安特折疊自行車,使得每年的捐血活動,愈辦愈盛大。
吳春山開心地說:
打破鬼月的迷信,只要做對好事,就變成吉祥月,所以我把捐血公益當作嘉年華來辦理。
麗明參與的「行動菩薩」公益 也將滿20週年
由於顧慮到疫情期間的保持安全距離,今年的六部車也分流調整為一天兩部車,連著三天,1200袋鮮血應可順利達標。他強調,救人的醫療用血不能開天窗,只要做好防疫措施,病患就能及時得到救助,「我再兩年就65歲、不能捐血了,現在,我特別珍惜捐輸的機會。」說到這裡,神情略帶感傷的他,隨著打招呼、要求合照的熟人湧到面前,又重新綻放笑顏。
除了已把年度捐血活動內化成像是「公司日」的工作使命,吳春山還有另一項「行動菩薩」公益活動,也同樣形之有年,是麗明營造重要的企業社會責任(CSR)活動之一,並且也逐漸邁向20週年。
出身彰化員林農家的吳春山,思緒回到2003年在故鄉百果山的父親告別式上。當年他把奠儀金20萬元,捐給母校明湖國小,供作清寒學生的助學金,前來吊唁的龍寶建設董事長張麗莉深受感召,於是共同發起成立「台灣行動菩薩助學協會」,後來發起人共達47位。
以麗明同仁來說,每人每月捐助100元到「愛心箱」,形成緊急捐助基金,從起初認養的惠明教養院等25名清寒學生助學金、營養午餐,認養人數也直線增加,「我們發起人、捐助者不全是佛教徒,取名『行動菩薩』,是自許心中有菩薩,還期勉力行。」
給釣竿、做善事,要養成習慣
每兩年,台灣行動菩薩助學協會舉辦「相見歡園遊會」,邀請老師、孩子們與協會會員們見面,得知孩子們努力打拚考上台大等知名大學或接受技職訓練後能自立自強,都深感欣慰。
吳春山慨嘆,疫情來襲,使得偏鄉、落後地區清寒孩子更受衝擊,捐贈的物資大幅減少,而探訪活動也不得不改為線上視訊。
為此,今年他與全聯福利中心攜手做公益,發起送愛到偏鄉的「把愛全聯在一起」,與全聯佩樺圓夢社會福利基金會共同募集1200箱物資,發券給偏鄉1200位貧困學童,學童持一張券即可向全聯兌換1000元等值的生活必需品,幫助他們度過難關。
「給貧困的孩子釣竿,救他一時,就是救起他的人生,」吳春山心中有愛,愈活愈青春,天天都高唱著《快樂的出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