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週,從本土到外資法人紛紛發出「自動化景氣觸頂」警示,接連調降上銀、亞德客評等,造成股價重挫。面對市場逆風,上銀董事長卓文恒昨(5)日在法說會卻透露,「有望重返2018年單月營收28億元的高峰!」
7月中旬,由日本工具機工業會公告的一則6月接單數據,意外令本來一片看好的「自動化零組件」景氣蒙上一層烏雲。
由於日本工具機廠的中國訂單數,向來被視為觀察工具機景氣的關鍵指標,然而2月以來的接單年增幅不斷放緩,從本來年增309%,一路萎縮到6月僅年增82%、甚至還月減28%。
緊接著,從本土法人到外資,紛紛高喊,「中國需求疲軟、自動化景氣恐怕2022年觸頂。」連帶地,調降自動化股王亞德客、股后上銀的評等,從「買進」,降為「中立」,甚至「劣於大盤」。
7月26日之後短短五天,上銀股價旋即重殺16%;亞德客更慘,股價從7月21日一路跌到8月4日,跌幅高達23%。難道,自動化雙雄真的沒戲唱了嗎?
不過,5日上銀法說會,總算稍稍替自動化產業撥雲見日。首先是上銀開出漂亮的第二季財報,營收70.49億元、年增25%;淨利則有14.27億元、年增幅高達108%。
不僅如此,上銀董事長卓文恒更透露,按目前零組件漲價效益、訂單接到明年等長期趨勢,「上銀有機會達到2018年創下的單月營收28億的歷史巔峰!」
2019年才從父親卓永財手中接棒董座的卓文恒,面對這波逆風考驗,他要如何帶領上銀撥雲見日,甚至重返父親時代的上銀巔峰?深入觀察,卓文恒的信心來自下列兩點關鍵。
關鍵一》業務調整:不再重押工具機,轉攻高階智慧應用
首先,針對近些日子的投資市場烏雲,卓文恒坦言,從中國PMI(採購經理人)指數來看,製造業景氣略顯疲軟。
但,若從上銀主力的半導體、電動車電池、汽車、5G基建等設備需求來看,都未見一絲趨緩。目前上銀不只訂單滿手、產能稼動率逼近九成,許多產品甚至已接單到明年。
總裁卓永財也一再強調,其實上銀早已不重押工具機客戶,目前主力反倒在於半導體、產業機械、智慧製造等高階應用。
尤其,以智慧製造趨勢來說,目前全球都面臨勞工薪資上漲、少子化缺工危機,自動化潮流勢在必行。因此,卓文恒斷言,自動化景氣不會在2022年上半年就觸頂,未來依舊大有可為。
關鍵2》超前部署:預見原料飆漲、調整漲價策略
此外,其實上銀第二季營收、淨利的好成績,背後是來自一場超前部署的漲價策略。
早在去年年底,上銀就已預見今年原料價格恐怕大飆漲。由於零組件交期動輒3至6個月,如不即早漲價,將來出貨恐因成本過高、侵蝕獲利。
因此,年初時卓文恒下令調高產品10至15%售價、迎戰漲價風波。果不其然,今年鋼價、銅價齊飆漲,在超前漲價策略下,替第二季拉出漂亮的營收和獲利。
至於第三季、甚至明年,究竟能否乘這股漲價效益重返2018年榮耀?卓文恒坦言,「有機會,但變數也大。」關鍵在接續的經濟復甦、原料成本、漲價空間,三者之中。
「其實義大利7月的出貨金額已經比2018年還高了!」他分析,目前歐美景氣強勢復甦,包括德國市場的出貨金額也追回2018年八成,對於景氣,他並不太擔心。
至於真正的大變數,反倒落在原料成本和漲價空間之中。尤其,目前上銀產品平均價格仍略低於2018年巔峰價格約10%。
卓文恒坦言,繼年初漲價後,第三季很難再如法炮製全面漲價,但針對低毛利產品、特定市場,仍會依據原料價格再適度調整價格,所以,重返巔峰依舊可以期待。
子公司虧損成烏雲?總裁卓永財:十年磨一劍!
另一方面,儘管上銀成績亮眼,但旗下子公司,包括2010年成立的上銀光電、2014年併購的邁萃斯,仍處於虧損,成為投資人心中另一朵烏雲。
對此,卓永財表明立場,「十年鑄一劍。」他舉例,包括如今上銀賺錢的滾珠螺桿、線性滑軌、晶圓機器人產品,都經歷過虧損、長期研發投資,約莫十年才逐漸開花結果。
其中,邁萃斯是上銀2014年的併購佈局。當時,卓永財看上有機器人心臟之稱的「諧波減速機」市場,但日商不願賣關鍵刀具、又緊緊把持技術不放。因此,他才選擇入主時值虧損,卻具備關鍵技術的陸聯(後更名邁萃斯)。
幾年下來,邁萃斯雖然尚未轉虧為盈,但在上銀團隊入主、卓永財接任董事長後,大刀闊斧的改革下,已初見成效。目前部分刀具、齒輪磨床產品已開始轉虧為盈。
2010年成立的上銀光電亦然,當時,上銀力拚切入太陽能電池模組、太陽能屋瓦等生意,然而接續10年都深陷虧損。
對此,卓永財強調,太陽能電池本來就是前期研發、投入大,需要長時間回收獲利的產業,現在反倒應該聚焦研發進度和轉換率,而非營收。
他娓娓分享,其實零組件產業向來非一促可及、需要長遠佈局,包括大銀微系統主攻的伺服馬達,同樣需要耗時十年來佈局。
雖然乍看下,無法立即見效是劣勢,但卓永財認為,長遠佈局、超前部署一直是上銀的優勢和DNA。過去,他用30年鑄出上銀;如今交棒兒女,更要再鑄上銀、大銀的下個黃金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