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對我們有幫助的「習慣」,明天可能就是讓我們陷入困境的原因。
全文4大重點:1.不想輸,所以賭更大的「承諾升級」。2.太早決定自己志向的「自我認同預先關閉」。3.妨礙重新思考的「認知根深蒂固」。4.用《殘酷推特》建立「自信的謙卑」
回顧重點1:因為不想輸,所以賭更大?華頓商學院教授:人愈聰明,愈善於找理由說服自己是對的
回顧重點2:別太早決定自己是誰!一時激情的努力,反而錯失更多可能性
3.妨礙重新思考的「認知根深蒂固」
Grant的個性內向,面對第一次的教學,他很害怕群眾演說。他的導師Jane Dutton建議他發揮魔術師的天分,把課堂當成是現場表演。於是Grant在上課之前記住了所有學生的姓名和背景,並且開始掌握內容。
這些習慣使Grant受益匪淺,他開始放鬆許多,教學也開始獲得好評。但Grant沒有發現,今天對我們有幫助的「習慣」,明天可能就是讓我們陷入困境的原因,就像是「目標」和「身分」的問題一樣。
有一天,Grant講課的內容是重新思考的重要性,課後一名學生走上前說:「敎授,其實你並沒有照著自己所教的原則在做。」當下Grant深吸了一口氣,一時不知如何回應學生的質疑。
Grant想到,他年復一年以相同的方式,以相同的教材授課。他不想放棄這行之有年的做事方式,但即使是良好的習慣,也可能會阻礙重新思考。這就是所謂的「認知根深蒂固」(Cognitive Entrenchment),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堅持以同樣的方式做用樣的事情,且不願意重新思考。
當時Grant正在進行「情緒調整」的研究,他發現「情緒調整」的作法正好可以用來解決「認知根深蒂固」的問題。這項研究指出,儘管我們不一定總能左右自己的情緒,但至少可以選擇將何者放在心裡,將何者表達出來。「情緒」就如像是創作中的畫,最初的感覺恰似第一道草圖,當洞察力更深入時,便可以重新思考和修改自己的感受。
於是Grant嘗試用「好奇心」來克服對「調整」的抗拒。他想像如果他是個學生,會想要什麼樣的課程?Grant捨棄了原來的教學計劃,請學生自己設計課程。
第一年,學生們寫信給新生時的自己,感慨「千金難買早知道」,希望能早點懂得如何重新思考;第二年,學生們進行了熱切的對話,每個人用一分鐘的時間,分享自己深愛或關心的事物。
現在,Grant所有的學生都會在課堂上熱切的介紹自己。Grant相信,好的老師會介紹新的思想,而優秀的老師則會傳授新的思維方式。
直到讓出了對課程的主導權,Grant才真正了解到,透過互相學習,學生可以學得更多,而他也能學得更多。從那時起,Grant每年都會在行事曆中提醒自己,要重新思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這就像是我們每年所進行的健康檢查,是在一切都還正常時所做的預先檢驗。對於生活中的重要部份,我們也可以如法炮製。例如檢查你的生涯規劃,思考人生目標正在如何轉變;檢查你的人際關係,思考生活習慣正在如何調整;檢查你的身分認同,思考價值觀正在如何變化。
「重新思考」並不意味著改變想法,而是花點時間反思,並對「調整」抱持開放態度。智慧的表徵,是知道什麼時候該堅持,什麼時候該放棄。例如,什麼時候該丟掉舊身分,專注在新的自己;什麼時候該擺脫舊習慣,開始新的嘗試。Grant說,如果過去會令人感到沮喪,「重新思考」就能讓我們從中解脫。
我們生活在一個將「信心」誤認為「能力」的世界,迫使我們習於接受信念,不喜歡提出質疑,並指責那些改變想法的人。但事實上,改變想法也是一種學習的表現,我們應該學習如何對日常規範重新思考,並為之建立起一套重新思考的模式。
參考資料:
1. What Frogs in Hot Water Can Teach Us About Thinking Again
2. Building a culture of learning at work
文/Hayden
(原文刊載於《創新拿鐵》;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