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資本能夠提供一個全新的模式去觀察企業的價值。過去,台灣企業的資產架構以生產為主體,當生產製造部門逐漸外移,國內企業面臨從製造導向轉型為創新、全球營運導向時,智慧資本正好提供企業經營者或是投資者一個評價的指標。
智慧資本的鑑價有別於傳統企業的有形資產鑑價。智慧資本包括許多層次:客戶關係維護、研發投入、企業策略規劃與執行,這些都是很難去評價的項目。
例如客戶關係,航太產業的客戶關係,幾乎已經達到牢不可分的關係,新競爭者打不進去這個圈子,別的競爭者還是很容易打進來。進入的門檻不高,這種客戶關係也就不太牢靠。
技術門檻高的產業,對於技術研發的要求相對也很高,台灣面臨的課題是,必須跨入技術門檻高的產業領域。
厚植智慧資本不單是政府而是整個政府與產業界的責任,因為智慧資本牽涉到很多的基礎建設問題。厚植智慧資本的第一個重點應該放在獎勵研究發展與資訊科技的運用上。
目前資策會與政大商學院成立智慧資本研究中心,目的就是規劃協助建立智慧資本的研究制度,教育國內的企業顧問公司、學者、會計師事務所,使他們能夠重視智慧資本的研究。
推展智慧資本首重教育,方法在於無形資產的有價化。例如銀行貸款部門,目前還停留在分析財務報表,一些做前瞻研發的公司,可能在短時間內沒有顯著的獲利,但是透過無形資產的研究便可以發現這些公司的價值。
希望未來透過教育訓練,讓銀行業者更瞭解智慧資本的評量方式,促使智慧資本的評量能與現有的銀行鑑價機制結合。
最重要的是,讓政府政策制定者、創投業者,能對智慧資本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促使台灣企業快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