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華大華基金、元大巴菲特基金、台灣富貴基金、統一大滿貫基金今年績效都排在前十名,遙遙領先其他兩百多支基金。他們制勝的共通點:押寶在中概股。
儘管全球各國飽受經濟衰退之苦,但中國大陸卻是異數,經濟成長率每年仍能維持7%~8%的高成長,再加上大陸2008年舉辦奧運,內需建設不會停下來,中概股後勢持續看好。「中概股絕對是股市的主流,明年仍然有高點。如果要求一成左右的漲幅,投資人短期可以搶進,不然就等跌的時候再買,」大滿貫基金經理人張繼聖指出。
《遠見》雜誌11月訪問這四家基金的經理人,請他們選出明年第一季最可能買的十支股票,結果顯示和中概股相關的占了其中六支,說明了中概股已逐漸成為市場的投資主流,另外比較看好的,包括走寬頻題材的網通類股(表一)。
中概股基本上包括汽車、塑膠、橡膠等,哪些比較值得投資?大華基金經理人葉琴玲點出了方向,「我們把市場放在大陸廠商所稱的中國收成股,大陸內需成長強勁,他們都是最大受惠者。」具代表性個股有裕隆汽車、中華汽車、正新、建大、台塑。
葉琴玲未來的策略將鎖定中概股做為主軸,而富貴基金經理人劉忠平對中概股也很認同,「我們一半以上的持股都押在中概股,除非有重大變化,不然不會調整。」
掌握基本面始能通過股海考驗
中概股備受寵愛,以往最熱門的電子股卻是風光不再,除了網通股合勤、國電成長性較佳,其他個人電腦、主機板、筆記型電腦、半導體等都不被看好。元大投信巴菲特基金經理人林冠和分析電子產業未來的趨勢,「台灣廠商快速擴充,大部分產品全球市占率都在六成以上,加上大陸那邊的工廠不斷增產,未來大家只有殺價競爭的份,價格和毛利一直下降。」
林冠和表示,電子股類股指數從2000年高點(五六九‧九七點)跌到現在(二○九點),已經重挫60%以上,從基本面來看,找不到能回到高點的理由,即使將來美國市場需求恢復,科技公司降價爭取訂單的情況仍不會改變。林冠和的看法對一些對電子股仍有寄望的投資人,提供重新思考的方向。
金融股雖有各家銀行大幅打消呆帳、明年可能轉虧為盈的效益,四位經理人卻普遍不看好,只有中信金控一家上榜而已。主要原因還是產業沒有爆發性,一時的轉機題材不代表具備投資價值。「金融股只能做短線,頂多到明年1月為止,中長期也不是那麼看好,因為他們現在打消呆帳,代表未來沒有能力配股配息,」林冠和說。
股海驚濤駭浪,一不小心資金就被套牢,這些經理人如何保持長期的績效表現呢?葉琴玲認為,「投資時,要想清楚產業在什麼位置?公司競爭力又如何?」以中概股來看,將來成長性動力十足。雖然今年股價已經漲了一大段,明年仍然有基本面支撐,將使股價再上攻。葉琴玲今年前十個月績效排名第一,占基金三成比例的中概股功不可沒,買進之後連續放了七、八個月,現在沒有計畫賣出持股。
林冠和擬定的策略也是以中概股為主,一直沒有改變。10月的時候,台積電曾經從每股新台幣35元左右,一路拉升到快50元,那時林冠和還是不為所動,沒有買進台積電。「雖然短期間很難過、有壓力,可是我不會慌、不會亂,因為股價變化是短暫的,基本面才是永遠。」
如果投資人沒時間掌握基本面,共同基金也是一個選擇。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了今年前十個月、10月單月、過去半年、一年和三年來績效排前面十名的基金(表二),投資人可以依此選擇表現相對優秀、穩定的基金,逢低分批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