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亞科學競賽是每年國際學術界的一大盛事,今年對我國而言意義格外不同。首先主辦化學競賽的荷蘭不顧大陸杯葛,首次讓我國的青天白日國旗高舉於會場;另外參賽選手表現優異,獲得兩金兩銀,更榮獲最佳女生參賽獎,團體總成績名列五十七個國家中第三名,引起國際注目。
今年台灣代表團在奧林匹亞化學競賽表現出色。我國表現最佳、獲得化學金牌的建國中學高三學生林健榮,在兩百二十五位參賽者中名列第七;另一位金牌得主北一女中高二學生林倢?成績更是技冠群芳,位居女生參賽者之首。許多人視他們為神童,他們自己卻認為獲得肯定是美麗的偶然,兩人都強調不是補習的信徒。「專注於自己喜歡做的事就會成功,」兩人異口同聲地說。
林健榮愛書成痴
林健榮是我國參賽至今第一位舉國旗進場的代表,每次提到這件事他臉上便會堆滿得意的笑容。長相斯文、帶著書卷氣質的他,參加奧林匹亞比賽是他中學生涯的夢想。當時仍是國中三年級的他,由於對建中感到好奇,他時常上網瀏覽建中網頁,沒想到公布欄上的奧林匹亞化學競賽資訊卻吸引他最多目光。他決定接受挑戰,在尚未接觸高中化學情況下,便訂下參加奧林匹亞競賽的目標,「人家用一年準備參加比賽,我則花了三年全力衝刺,」他說。今年順利推甄成為台大新生的他,認為奧林匹亞競賽是挑戰自我的最好試金石。
林健榮屬於天生喜愛閱讀的才子。他與一般學生不同,很喜歡念書、念課本,他媽媽李美宗笑他是愛書成痴。他回憶國小時期最興奮的時刻是每學期初拿到新課本的那天,因為他可以一下子看到許多好玩有趣的知識,回家便一頭栽進課本,往往沒過幾天他就把課本的內容全念過一遍。父母知道他喜愛閱讀,因此不惜斥資買了《漢聲小百科》等許多套兒童科學讀本。「我們賺來的錢幾乎都用來買書給他讀,」李美宗說。
上高中以後,林健榮都是以自修方式準備課業,包括準備奧林匹亞競賽。由於競賽化學範圍較廣,高一時他便向學長借來大學用化學教本自修,不懂的便向學長詢問,點滴累積的結果,讓他在第二次參加奧林匹亞競賽終獲金牌肯定。
林倢?自小培養科學興趣
獲得最佳女生參賽者獎的林倢?則是一位個性積極、講求行動派的女生。說話條理分明、鏗鏘有力,談到有興趣的事物時,她的眼神總會亮起來。
目前在台大參與聚合物催化劑研究的林倢?,從小便喜愛科學,未來希望往研究之路邁進。從小便是資優生的她,將科學興趣的培養歸功於當時的課程設計。研究方法一般都放在中學時期教授,但她當時就讀的敦化國小已經將研究方法納入課程中。學校所教的研究方法讓她面對龐大知識能有組織地消化吸收,學習速度加快、加廣。「當時學習效率之快,有如神助,」她說。林倢?的家長也察覺她在國小學習速度加快,因此不斷鼓勵她接觸各領域知識,並參加社團活動。因此她國小參加了廣播社、天文社等,不僅奠定她科學知識的基礎,也確定她日後決定往理化領域發展的決心。
「念書對他們而言不是負擔,而是興趣,」帶領我國奧林匹亞化學競賽選手出國爭光達二十餘年的師大科學教育中心主任方泰山說。
對資優生而言,念書不是問題,問題在於如何將性向引導到有興趣的領域發揮。有些資優生上了大學出現無法適應的情況,原因便在於所學非興趣。因此,讓升學管道更多元、讓學生選擇更多元,是教育的責任。閱才無數的他認為教育最重要的是,套句物理學的話,「還給粒子尊嚴,」也就是讓擁有不同才能的學生能「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