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跨世紀的大科學家

高希均
user

高希均

2002-11-01

瀏覽數 15,450+

跨世紀的大科學家
 

本文出自 2002 / 11月號雜誌 第197期遠見雜誌

(一)一本動人而震撼的傳記

這本江才健先生窮四年之功,撰述的《規範與對稱之美——楊振寧傳》,是繼《吳健雄傳》後又一力作,建立了他在華文世界「大科學家傳記」作者的重要地位。這不是楊教授的自傳,讀者無法確知楊教授對這本傳記的評價,但從每一章幾十條附注中,透露了作者思維的細密與嚴謹。

做為一個知識分子,讀完原稿,思潮澎湃,情緒激動。自己不是讀物理的,特別體會的震撼,不是楊教授物理學上偉大的成就,而是做一個中國人感到的震撼。

幾世紀以來,中國一直缺乏科學家,尤其大科學家。二十世紀終於在古老的中國誕生了一位空前偉大的、跨世紀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

不僅他在1957年得到了諾貝爾物理獎,更在於他在得獎之後,仍有源源不斷的重大貢獻。

引述幾則中外學術界的讚譽(見第十四與十六章):

●繼愛因斯坦、狄拉克之後,為二十世紀物理科學家樹立風格的一代大師。

●本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是一個獨一無二的精彩人物。

●中國人在國際科學上有建立不朽之功績者,乃自楊振寧始。

●一個才華四溢,又是一個非常慷慨引導別人的學者。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一個最正常的天才。

但是,當有人問他一生最大貢獻的時候,他的答案卻是,「幫助改變了中國人自己覺得不如人的心理作用。」

(二)何須惆悵近黃昏

他最掛念的故土——中國,也終於在二十世紀末葉,幾乎奇蹟般地掙脫了教條的束縛與貧窮的桎梏,跳躍式地走向現代化;十三億中國人民也終於有了明天。

當八十歲的楊教授今天漫步於清華校園與學生交談時,是否會急切地告訴這一代,中國失去的歲月,只有靠加倍地努力才能補償?當他再把視野放到世界科學平台,心中是否更焦慮:中國要變成一流國家,必須要加快培養出一流的科研人才,做出一流的科研成就?

清華園是他幼年成長的地方,美國則有他半世紀豐盛的科學生涯,在「何須惆悵近黃昏」的餘年,終於又回到了清華。

正如作者江才健所描述:一個新的事業——三年前啟用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正等待新的主人。

沒有當年的清華,就沒有今天的楊振寧;有了今天楊振寧奉獻的清華,才會有以後更多更多的楊振寧。

東方的人生八十才開始。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