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蘇聯人再嘗開放滋味

莊文意
user

莊文意

1988-03-15

瀏覽數 11,300+

蘇聯人再嘗開放滋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8 / 4月號雜誌 第022期遠見雜誌

早上十一點,莫斯科卡亞街三十六號門前已排了一條長龍。雖然離開門還有一小時,人們卻已迫不及待地想進入這幢綠白相間的十九世紀老屋,享用一頓豐美的午餐。

「卡亞三六」是戈巴契夫開放私人經營小企業政策下的典型產物。股東之一菲歐杜洛夫說:「十五年來,我一直夢想擁有一家自己的餐館,但是在戈巴契夫上任以前,這個夢想不可能實現。」

菲歐杜洛夫和其他七位股東每天清晨直接到農場去採購最好的肉類和蔬菜--當然得額外多付點錢。他說:「以前凡事有人告訴你該怎麼做,現在一切都得靠自己動腦筋。」

這家館子供應的菜色從三塊三毛美金的炸肫肝,到九十美元的烤乳豬,應有盡有。它最吸引顧客的卻是一項很平常,但是在莫斯科很難得見得到的東西--彬彬有禮的服務。

難得一見的服務

門前有門役為顧客開門、侍者會有禮貌地為女客拉開座椅、經理還會來跟顧客寒暄,為他們的杯子斟滿飲料、晚上甚至有小樂隊在座間演奏民謠;這些服務引來了過多的顧客,菲歐杜洛夫滿意地抱怨:「有什麼辦法?這就是開放嘛!」

自從戈巴契夫宣布開放政策以來,雖然莫斯科表面平靜如昔--街頭上「共產主義萬歲」的標語依然隨處可見,列寧紀念堂外,繫著紅色領巾的小學生列隊等候進去瞻仰,上班的人潮來去匆匆--但是空氣中隱隱流盪著一股興奮、不安的氣氛。

蘇聯共產革命至今已七十年了。它的二億八千萬人民早已習於一切由上級控制的生活,雖然不自由、生活艱苦,但是改變來得太快、太多、太大,似乎一夜之間電視、報紙、雜誌都在宣揚「開放」、「民主」、「重整」 戈巴契夫的三大口號。

談的也是戈巴契夫的政策--縮減政府的官僚體系、重組軍中人事、提拔黨內有改革思想的同志、在地方和工廠中允許小幅度的自由選舉、放寬對小規模私營企業的限制、為國營工業引進利潤觀念等等;蘇聯人民如同孫悟空忽然鬆脫了緊箍咒,一時反倒手足無措,不知何去何從了。

文化界最興奮

反應最迅速、最興奮的應數文化界。莫斯科街頭布告板上貼滿了莫斯科新聞報上,有關政府官員貪污、瀆職、無能的消息;國營的報紙、電視也開始報導酗酒、青少年犯罪、精神病患等社會問題;週末廣場上公然展覽一向被視為禁忌的抽象畫作;一些查禁已久的文學、戲劇作品逐漸解禁,甚至連檢討共產主義失敗事實的舞台劇、描寫三0年代史達林整肅異己的真象的小說,都一一呈現在眾人面前。

幾個月前,一群出獄的政治犯和不滿分子申請出版一份雜誌,題為「開放」;雖然政府尚未核准發行,但是該雜誌的油印本已廣泛流傳。

莫斯科新聞報編輯亞科夫列夫道出了一般文化界人士的心聲:「我們像赤腳踩在熾熱的炭堆上,一心只想快!快!快!我們要將冷藏了幾十年的文章、戲劇,儘快在一夜之間全部展示出來。」

受到衝擊最大的則是經濟。史達林所主張的中央計畫經濟、集體農場、高度發展重工業政策,歷經數十年,已構成了僵化而無效率的經濟體系。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蘇聯的經濟成長率低於所有工業國家;農業生產量在七0年代的年平均成長率低於一%;工業生產長久以荍Y受制於原料缺貨、怠工和機器失靈,以致產品的質與量均遠不及國際水準。

數十年積弊難改

從電視機或可一窺蘇聯工業產品窳劣的全貌。根據莫斯科報載,去年該地發生的兩萬多次火警,有四0%應歸咎於電視機走火。 由於蘇聯素來忽視輕工業,以致消費產品 從衣服、鞋子、民生日用品,到水果、蔬菜,無不缺乏。在現代化的號召下,人民對改善生活的要求日趨強烈,然而數十年的積弊豈是一朝一夕所能改變的?其中的窒礙關鍵尚不在於意識型態,而在於政府和人民普遍缺乏市場供需的基本觀念。

當一位國營服飾店的管理人員談到他對私人經營成衣製作的看法時,一針見血地說:「我到那兒去弄來皮貨、布料?」這正是戈巴契夫鼓勵企業自由化的主要障礙。像皮貨、布料這類物品,一向由政府的供應中心定額分配給國營企業,私人企業根本不可能買到原料,也借不到創業的貸款。

到目前為止,蘇聯人民對戈巴契夫的開放政策雖表示支持,卻仍有半信半疑的不安。一方面戈巴契夫要求有紀律、高效率和追求高品質的工人,另一方面他無法保障他們的工作、工資和充分供應的消費物品。

許多工人認為「經濟重整」所代表的意義只是更多的工作。莫斯科的一位年輕工人說:「我們的工廠裡什麼改變都沒有,只是我們賺的錢越來越少了。」由於政府鼓勵工廠自負盈虧,不再提供補貼,工人所得的紅利就減少了。另一位婦女則抱怨:「肉類不是缺貨,就是太貴;他們還要提高公寓租金,我們都快吃不消啦!」

政府為提高效率而重整或縮減員額,也引起人民的不滿。一位公務員哭喪著臉說:「我出門遠行回來,職位已被別人占去了。」

不適應自然競爭

物價上漲和失業是取消物價管制和企業經營自由化下的自然產物,但是蘇聯人民顯然未能接受這些結果。另一項他們不能適應的現代化產物則是打破齊頭平等,讓競爭來決定貧富。

戈巴契夫打破傳統,宣稱:「競爭才是推動社會主義動力的重心。」因此他鼓勵依個人表現給薪、開放私人企業以刺激國營企業等。然而成千上萬缺乏現代化意識的公務員、工廠經理和工人、農民,可能拖累革新的腳步,甚至使開放政策全面失敗。

在莫斯科經營一家精品服飾百貨公司的經理或許已預見了這個後果。「豪華」服飾公司全盤模仿美國洛杉磯比佛利山的高級服飾店;最新潮的時裝、店內提供錄影時裝表演、電腦銷售系統、體貼而滿面笑容的售貨員、高價位,並且只接待受到邀請的顧客。

店東蓋金斯基決定開一家不同於傳統的商店--沒有二流貨品、排隊的長龍、粗魯的店員和稀落的貨架,他顯然成功了。雖然店裏仍有許多時髦卻手工粗劣的蘇聯製品,但是人潮無視該店只接待受邀顧客的規定,仍在店門外大排長龍,等候進入購物的機會。

目前「豪華」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顧客對該店物品的售價不以為然。高價位是蓋金斯基的行銷策略,但是一部份顧客顯然不吃這一套。

蘇聯輕工業部在接到顧客的抱怨後,已命令該店將貨品價格拉平至一般水準。蓋金斯基懊惱地說:「難道人們不知道,想要享受我們所提供的一流服務,就得付出代價?」他的煩惱不也正是戈巴契夫的難題嗎?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