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量身訂做的手工西服、搭乘豪華轎車、與美女一起在美國大峽谷頂峰享用專人服務的醇酒美食……,廣告中男主角年紀輕輕,卻因持有白金卡,享盡了所有上流社會的尊榮,流露出無限自信與魅力。國內各大銀行紛紛推出白金卡之後,如此頂級的禮遇對於許多人而言,不再遙不可及。
以前銀行鎖定經常出差的商務客人為白金卡客群,每年收取新台幣5000元、甚至上萬元的年費,來提供優遇的服務,可是在富邦銀行引爆白金卡免收年費大戰以後,情況完全改觀。
四個月來,富邦投下了3000、4000萬元密集打電視廣告,促銷免年費的白金卡,這個策略非常成功,富邦白金卡持卡人已經從一萬多人迅速攀升到將近二十萬個年收入百萬元以上的客戶,遙遙領先其他對手。
富邦的大動作讓其他銀行很緊張,國泰銀行、誠泰銀行、上海商銀等對手已經紛紛加入免年費戰局,連信用卡最大品牌中國信託也從9月初開始,自動把金卡客戶免費升等為白金卡。
國泰銀行信用卡事業處副總經理周依雯說明銀行業者大搶白金卡客戶的原因,「不管任何行業,都要照顧top-tier(頂尖)客層,白金卡持卡人就是銀行最好的客人,他們消費很高,可以幫助增加銀行收入,使用循環利息的情況又不多,銀行控管風險比較容易。」
台灣的白金卡市場經過幾個月來煙硝塵味,持卡人大約增加一倍,達到六十萬人,普及率卻不過2.1%而已,「發展空間還很大,」周依雯表示。
各家發卡銀行雄心勃勃,規劃未來目標,中國信託信用卡企劃部副總經理江衍輝就表示,中國信託白金卡發卡數到了今年底要衝到三十萬張以上,約為目前兩倍;國泰銀行則是希望從三萬張大幅增加到二十萬張(表一)。
優質客戶=金控的好資產
隨著國內各家金控集團相繼起跑,白金卡客人高所得、在乎自己信用的特質成為金控極想掌握的客戶,金控公司業務範圍涵蓋保險、證券、投信、共同基金、銀行業務等,只要客戶使用白金卡,金控公司就把他們納入潛在的客戶名單,替其他業務擴大客源,產生更大效果。
「白金卡客戶會變成我們的資產,對金控來講也是好客戶,」富邦銀行信用卡企劃部資深經理詹文虎指出。白金卡客人高所得、高消費的特性,由以下數字可以一目了然,詹文虎估計,每張白金卡每個月的刷卡金額1萬2000元以上,遠遠超過普卡加金卡平均的4200元。
國泰金控是台灣最大的金控集團,國泰集團所有客戶加上世華銀行的客戶,共有一千萬人,人數這麼多使得國泰銀行推展白金卡更有利基。「全台灣每兩個人就有一個人是國泰金控的客戶,這是我們滿大的優勢,」周依雯自豪地說。國泰銀行去年初開始跨入信用卡市場,吸收SOGO百貨轉過來的六十萬持卡人之後,信用卡流通總數累積到了一百七十萬,排在市場前五名之內。
各家銀行不惜成本,提供種種優質服務給白金卡客人,最後目的當然還是要賺錢。江衍輝保守估計,中國信託信用卡部門的獲利占銀行總獲利的比重,到了今年底仍然可以維持目前的三分之一,不會因競爭激烈而減少;詹文虎不願透露白金卡為富邦銀行創造多少獲利,只說「賺的錢會更多」;周依雯把普卡、金卡、白金卡的盈餘加總計算,預計今年占國泰銀行全部獲利約為50%,明年則是超過50%。
白金卡發卡數急遽增加,銀行倒是不擔心風險會跟著上升。詹文虎指出,白金卡客人的收入比較穩定,不像年輕人,下個月薪水還沒領到就把這個月薪水全部花光了,白金卡持卡人一般都在三十歲以上,對自己的信用也比較在乎。
當心白金卡陽春化
為了提升白金卡客戶的尊榮感受,各家銀行提供的優惠琳瑯滿目,以大部分業者標榜的免費使用全球機場貴賓室(VIP lounge,每次使用約800元),除了上海商銀不提供,幾乎所有銀行都有;比較常飛國內線的人,拿富邦、中國信託、誠泰銀行、或遠東銀行白金卡,可以免費升等遠東航空的商務艙;所有優惠中最特別的,應該是中正機場免費接送,這項服務目前只有誠泰銀行提供,持卡人一年可以享受三次(來回算兩次)富豪(Volvo)轎車接送(表二)。
優惠繁多,又不收年費,如何控制成本就成為發卡銀行獲利與否的關鍵。中國信託挾著流通卡數第一的優勢,與特約商店或機場簽約,藉以降低成本。江衍輝指出,中國信託曾經做過調查,使用貴賓室的人,有95%來往於兩岸三地、新加坡與吉隆坡,因此,中國信託為了幫助客戶得到他們真正需要的福利,只提供白金卡持卡人使用這幾個城市的機場貴賓室,而非全球兩百五十個貴賓室,費用因此「降低了一半,」江衍輝說。
銀行成本減少了,可是對於飛歐、美、和亞洲其他地區持卡人的優惠,無形中也縮水。可以預見的,銀行之間由於競爭激烈,最後還是會刪掉一些優惠,畢竟,持卡人免費使用白金卡,福利當然比不上要付年費的時候。「銀行一窩蜂發白金卡,到最後白金卡可能變成沒有價值的陽春卡。目前銀行品牌很多,持卡人最好選擇品牌比較大的銀行,他們不敢玩噱頭,」詹文虎指出。
另外,不是所有白金卡的福利都很頂級,有些和金卡持卡人相同,例如班機延誤險、行李延誤險與行李遺失險的賠償金額與金卡相同,上限各是1萬元、1萬元與3萬元;富邦的賠償額最低,只有7000元、7000元與2萬元,花旗賠償金也比較少,各為8000元(250美元)、8000元與2萬元左右(750美元)。
如果消費者因行李延誤或被偷而必須用到這些旅行不便險,千萬要注意班機到達後五天(有些銀行規定四天)之內,一定要把衣服等緊急使用的日常用品買齊,並保留單據報帳,否則過了五天,保險公司就不賠了。曾經發生過的案例之一,是有位持卡人8月份在行李確定遺失之後,向蘇黎世保險申報理賠,承辦小姐沒有詳細告知五天的限制,理賠表格上面也沒有註明相關規定。更離譜的是,蘇黎世只賠償來台洽公或出國遊玩的持卡人,國人回台灣之後一概不賠償,原因是既然是不便險,回了自己國家就沒有不方便的問題。
現金卡是另一個戰場
白金卡之外,各家銀行的超級戰場在於現金卡。現金卡強調方便、快速,額度最高30萬元,到銀行櫃台或傳真辦理,只要有正當職業,半小時銀行即可核發卡片,充分符合中小企業或是個人的小額資金需求。
萬泰銀行三年前看準這個趨勢,領先同業推出現金卡,直到今年以「George & Mary卡」(台灣話諧音為借錢、便利),一炮而紅,不僅市占率高居第一,更大幅提升盈餘。萬泰銀行業務部協理施坤良指出,現金卡業務刺激放款成長,帶動利息收入增加,已經成為萬泰「很重要的業務」,8月份結算提存呆帳前的盈餘為4.3億元,連續十六個月創下單月新高。
台灣景氣長期不振,銀行業者深受爛頭寸之苦,萬泰銀行的成功,等於為同業提供了一個創造獲利的模式,台新、誠泰、萬通、聯邦、大眾等新銀行不斷打廣告、抽獎促銷,積極想要分食這個難得的大餅,連大型行庫土地銀行、第一銀行都按捺不住,計畫10月份就會殺進市場。銀行相繼進入這個市場,受益的當然是消費者,本來借款人要付開辦手續費、管理費和最高20%的利息,現在銀行不收手續費,只要付利息(年利率18.25%~20%)和每次使用管理費100元。
現金卡風險不高,台新銀行消費金融處副總經理吳清文估計,每個用戶平均貸款5萬元,倒了十個人銀行呆帳也不過50萬元,銀行的損失不大。不過隨著持卡人愈來愈多,呆帳比例可能跟著上升,吳清文指出銀行控管風險的關鍵,「現金卡步入成熟期以後,銀行催收要很強。」他預計整體銀行現金卡的呆帳比例,三年後將拉高到4%~5%,約為目前的兩倍。
經濟低迷,大部分銀行的營運受到壞帳拖累,賺錢很困難,不過現金卡與白金卡異軍突起,創造銀行獲利的來源,已經成為各家銀行兵家必爭之地。將來這場仗只會愈打愈激烈,最大受益者應該是持卡人,面對一波又一波的促銷方案,消費者務必多加查詢,確定優惠是自己需要的,再申請卡片,既能滿足需求,也節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