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科技、Fintech當道,百年名校東吳大學與時俱進,培養整合型的跨域人才,成立多個校級金融與智能研究中心,靈活的課程與學分設計,與世界脈動並駕齊驅,讓東吳大學備受肯定的法商優勢結合科技,創造不凡競爭力。
「這是『大人物』當道的時代,跨系所多元學習,具備跨域整合的能力,才能迎戰未來世界。」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解釋,所謂「大人物」指的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雲端智慧、「物」聯網,全世界的產業都將為之改變,單一專業人才已無法滿足社會需求。東吳大學兩年前開始推動「第二專長模組課程」,學院系以專業核心價值規劃16學分為原則,提供外系學生選修,鼓勵跨系跨域的多元學習。2021年將推動二階段「第二專長」、等於院系必須提出32學分學程,雖讓各系陷入陣痛期,「這是一場必然的減法革新,面對不一樣的未來,課程設計必須改變;打破原有科系的架構,培養未來需要的人才。」潘校長期許。
為培養跨域整合型人才,東吳與12所私立大學組成「優久大學聯盟」,建構跨校共學體系,提供多元跨校雙主修、輔系、跨校交換等機制,同時與全球超過300所大學簽訂學術交流協議,擴大學習的無限可能,積極拓展國際視野。
人工智慧X 智能科技 加碼法商人才競爭力
而在《遠見雜誌》2020年企業最愛大學排名,東吳大學商管院、法學院皆列為私校第一名,放諸全國也是名列前茅。因應跨域整合的未來趨勢,法商人才也必須具備數位科技能力,東吳大學積極成立多個校級研究中心,為人才培育加碼科技知能。潘校長表示,「海量資料分析中心」培養IoT(物聯網)與5G時代下,提升大數據分析能力、挖掘有價值資訊的人才;「巨量資料管理學院」,開設數位自主學習課程,並積極與產業合作,設計實務運用導向的訓練課程;「人工智慧應用研究中心」則推廣人工智慧概念,透過專業主題演講改變老師的觀念與教學,並補助經費鼓勵各系成立人工智慧相關學程,創造AI的蓬勃學習;「圖靈人本智能科技研究中心」則凸顯科技運用的人文角度,讓AI提供人類需要的服務之外,更能體現以人為本的價值,培養以人性角度開發科技產品的專才。
此外,「資訊安全戰情室」則是著重數位科技的資安,邀請金融產業上市櫃公司資安長主持;東吳也以最堅強的師資陣容,於法學院成立「資訊安全法律碩士班」,培養整合資訊、法律、金融三項專業的跨域人才,成為最搶手的產業菁英。同時,隨著金融科技與全球趨勢,成立「東吳大學商學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由企業支持,業師、大學老師雙師授課,並至企業實習,畢業即就業。「富蘭克林投顧」與商學院合作的講座,也是校友人脈資源的延伸,以保險科技、區塊鏈、智能金融進行產學合作,讓金融科技真正落實運用,與產業實務無縫接軌。
數金中心 打造Z世代前瞻金融人才
數位科技對金融產業的衝擊,不僅是科技上的改變,更是觀念上、文化上與商業模式上的改變,包括數位貨幣、電子支付等。因應金融數位轉型浪潮,東吳大學2020年成立「數位貨幣與金融研究中心」(簡稱數金中心),在「交易無紙化」的數位貨幣時代,提出最接地氣的實戰課程。數金中心執行長歐素華表示,2025年台灣將超過52%使用行動支付,加上央行推動數位貨幣政策,做為數位原生代的Z世代,無論在數位貨幣使用、虛擬貨幣的高度關注都將打造全新的世界,如何迎接大趨勢、落實創新創業應用,正是讓Z世代金融人才從「Zero」成為「Hero」的決勝關鍵。
數金中心以數位科技「ABC」為核心,亦即AI人工智慧、Blockchain區塊鏈、Coin & Cloud computing貨幣與雲端運算的3大模組,呼應東吳的「第二專長」規劃16學分課程,預計2021年9月起陸續開放大三、大四選修。包括數位貨幣與央行貨幣政策、旅遊幣與區域貨幣、虛擬貨幣交易所的現在與未來,還有區塊鏈的金融與非金融應用、比特幣的誕生,以及智慧化法律檢索、物聯網及人工智慧等多元課程,「除了東吳優勢的會計、財務、法律等金融專業講師,邀請跨科技、貿易、保險、法律、文創等領域師資,串接課程、研發、創業、產業,「讓大學成為企業實驗的場域,為學生成就接軌世界的最後一哩路。」歐執行長表示。
數金中心大力推動的「Z世代實驗室」,運用大數據作行為研究、使用者體驗分析,如何從金融行為與分眾建立關係、融入情境,串連線上與線下的社群經營、產生互動,分析創造更多商業機會與可能。此外,以物聯網科技照顧弱勢及下一代的健康,以社會企業結合AI創新的營運模式,為台灣創造共好未來,培養國家社會菁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