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推動Smart City宛如全球城市圈的奧運競賽,也是外界檢視一座城市進步與否的關鍵指標。在台灣,身為首善之都的台北市,更堪稱是眾縣市的領頭羊。
早在2006年,台北就獲得ICF智慧城市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首獎,並在2016年成立單一窗口的「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引進民間企業資源和創意,把城市場域變成living lab,讓市民接觸到更多智慧化服務。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去年公布的「全球智慧城市指數」(Smart City Index),台北也拿下全球第八、亞洲第二的佳績,並在醫療服務、線上消費、免費Wi-Fi等指標拿下高分。
倚仗著良好的底蘊,現任市長柯文哲上任六年來,繼續從智慧服務,往「智慧治理」的方向推進,舉凡「i-Voting」網路投票平台,整合愛心卡、學生證、敬老卡的「台北卡3.0」,已運行多日的無人自駕巴士,到去年底率先成立的「資料治理委員會」,一再刷新台灣城市的智慧化里程碑。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