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定是圓的? 如果「藝術」是向當代提問?卡地亞Cartier則是活用藝術,見証美學經典價值的推手。
從懷錶進入腕表,從自然派到art deco,卡地亞勇於挑戰傳統,牽動多重感官,突圍而出的創意,既展示強烈的符碼,對風格美學的建構和推波,功不可沒。從那一刻起,卡地亞啓動了「化繁為簡」的藝術風潮,也就是對「純粹形式」 和「簡約線條」的追求。令人擊掌的是,結合實用功能的設計讓藝術走向日常,博物館裡的文化典藏成了天天為伴的實用精品。
無論Tank、Trinity、Santos、Panthère美洲豹還是Ballon Bleu系列,毫無阻礙地觀察、感受、體驗和理解卡地亞直覺地掌握了,並大膽展現隱而不見的品牌符號的價值和優勢;保留一眼可辨的結構感和線條美,與其說創意,不如是在流行文化和生活實用之間找到微妙平衡。運用線條與造型,構成獨一無二的比例,是卡地亞形塑品牌風格的重要設計語彙,換言之,「細節」成就了品牌DNA。
如何運用方形?怎麼呈現圓形、表現橢圓或長方形?卡地亞從設計角度思考,評估並探索各種形狀和線條營造的對稱平行和不對稱效果,兼而有之的借助弧線賦予動感,運用透視法,創造出兼具感官美感鑑賞和實用的造型。舉手投足、動靜之間的和諧、立體、簡約,提供獨特而有趣的方式展示屬於個人的優雅。
Santos de Cartier腕錶1904年問世,沒有任何一支錶擁有這樣的權威、聲譽和歷史。路易·卡地亞為好友飛行員圓夢,方便駕駛飛機時同步看時間,讓從口袋掏出的懷錶成為戴在手腕上,為製錶史開啟新頁。而史上第一支方形錶的構想反映了卡地亞對簡單、幾何形狀的放膽追求。首支方形,但邊角處仍採圓弧對稱的Santos腕錶,實際上也呼應那個年代,大量運用矩形線條和放射狀圖案改造後的巴黎城市特色;當然誰都不會忽視將一貫隱藏於錶內的螺絲顯露在外的另一個創意;精確地說,又回到細節,帶領風潮之先的卡地亞專屬美學。
1917年,兩側垂直平行的錶耳宛如履帶,錶殼與錶帶渾然一體的Tank腕錶,源自坦克造型的靈感:再一次突破腕錶形狀,也為矩形框奠定基礎。1980年代,女性主義抬頭,卡地亞Panthère美洲豹腕錶面世:簡潔線條被品牌標誌性的動物身形取代,矯健流動造型正好應和著當時自由而澎湃的女性思維。
卡地亞對於形狀和線條持續創新的活力,始終不墜。賦予圓形全新立體感的Ballon Bleu腕錶,妙的是平衡流暢線條的雙凸面圓設計,在今天卻有著復古和創新的雙重性格。
有沒有想過,是什麼塑造了你的價值觀,帶給人安慰和能量?我們欣賞Cartier,不僅是精品迷思,隨著時間流逝,對於追求「形狀、線條和比例」的極致,其實都在於一種整體的「和諧」。尤其在以最純粹的方式保存「創意中的永恆。」被轉移到體驗、啓發以及記憶時,就會再一次看見Cartier藝術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