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發至今,全世界的酒店行業首當其衝,即使是老牌的大型跨國酒店集團,如家族控股的美國萬豪酒店,也不得不大幅裁員、緊縮開銷,延展貸款期限, 以求熬過難關。更有許多小型酒店旅館瀕臨破產、包括有1300年歷史,地球上少數僅存連續生存最久的商業組織活化石,家族經營46代的日本法師旅館。
然而,酒店業者中有一些「老派」,雖然也遭受疫情重擊,但是他們的因應做法與萬豪酒店般斷臂求生的業者不同,反而保護團結員工,積極創新突圍。
台灣晶華酒店〉 危機更是學習、創新的時機
幾年前和台灣晶華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先生結緣,曾請教他如何培養員工的服務品質。
疫情中我注意到以國際公務旅客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晶華酒店諸多應變措施,包括設立酒店學校,讓因生意慘澹而空閒的員工擔任導師或學員,組織不同部門的員工彼此認識、學習原職務範圍內不涉及的工作。這種遇難不大幅裁員,反而投資培育員工的做法,源自掌門人的價值觀和過去以之度過磨難的經驗。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