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週年慶 遠見週年慶 現在訂就送亞諾納$4,490行李箱、兩張西堤套餐餐券

●在中曾根之後

馬耀輝
user

馬耀輝

1988-03-15

瀏覽數 19,400+

●在中曾根之後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1988 / 4月號雜誌 第022期遠見雜誌

政治人物剛上台,總希望有一番作為令國民耳目一新。

然而新上任的日本首相竹下登,雖然師承佐藤榮作,又在田中角榮手下建立實力,後由中曾根康弘指名繼任內閣總理大臣,但是他和這三位堪稱日本式領導作風的代表人物不同,沒有了不起的主張,也看不到高談闊論、意氣飛揚和八面玲瓏的樣子。

中曾根「動」.竹下登「靜」

如果以「動」來形容前任的首相,則竹下登可用一字來比喻:「靜」。

一九八二年中曾根接掌政權以後,對內以首相官邸高於國會的「大統領式」作風,動用各種諮詢機關、審議會等智囊團,推行行政、財政、教育、稅制各項革新,並創出一大堆口號:如「不沈航空母艦--日本」「戰後政冶總決算」「國際國家日本」,且頻頻出現電視螢幕,給國民他在做事、正積極推動改革、不畏挑戰與險阻的印象。

對外,夙有「風信雞」之稱的中曾根,亟思將日本變成「西方國家的一員」。他在任五年多,曾出國二十餘次,拜訪將近三十個國家,是日本歷來首相離開國門最頻繁的一位。尤其他和美國總統雷根的良好關係,可說是中曾根外交上的一大象徵。

竹下登恰恰好相反。這位新首相自評其作風:「中曾根是邁步前進,我是躡足向前」。此話立顯其隱忍、審慎的個性。換句話說,竹下登不單槍匹馬蠻幹,沒有得到多數人贊同,或時機未成熟,絕不輕舉妄動。日本政壇形容這種「竹下流」的作風為「熟柿主義」,也有人說是「協調型政治家」,更有人直接稱他為忍辱負重的「阿信」。

在田中角榮當權的時代,竹下登暗中培養了自己的勢力,於一九八五年二月成立「創政會」。此舉激怒了田中,從此關係破裂。但是隨著田中腦血管梗塞,再起無望,竹下登終於在去年七月組成「竹下派」,不但脫離了田中派,而且取而代之,成為自民黨第一大派閥。

他不像中曾根訂出明確的目標,而是悄悄地完成目標。並且在目標達成之前,運用金錢或人際關係,不斷遊說、折衝、協調,將對立、抵抗減到最小,然後順利完成。

早年即顯露協調能力

事實上他在讀中學時就已顯出這種特性。柏木侑是竹下中學時代柔道社的朋友,他指出竹下登當時擔任幹事,與他校的比賽安排得很好。

竹下二十三歲時,一面當教員,一面擔任地方上青年團的團長。當時的副團長白築庫敏回憶,竹下將三百位團員分成執政黨、在野黨,模擬國會的運作。從那時起,他周旋在「黨」與「黨」之間,進行幕後工作的協調能力,已經展現無遺了。

竹下二十七歲當選家鄉島根縣的議員,正式步上政壇。五年後當選眾議院議員踏入國會,然後歷經內閣官房副長官、自民黨國會對策副委員長、副幹事長,不但協調能力磨練得更趨圓熟,同時以其溫和的態度,凝聚不少登上政治舞台所需要的「金脈」與「人脈」。特別是後者,往往決定前者的多與寡。

他的弟弟竹下三郎認為乃兄在言行上,不會使周遭的人感到討厭。儘管心中喜怒哀樂的情緒激盪,也不大聲喝斥、揚起拳頭。再加上時時聆聽別人的意見,留心別人的感受,尊重別人的立場,贏得不少人心。

一九五八年,竹下剛選上眾院議員,早稻田大學眾學弟為他開慶祝會。會後竹下走在校園內,無意中聽到有些人在批評他剛才的演講:「那種水準能當國會議員,我們也都可以做。」

竹下走近他們說:「我如果做了一場了不起的演講,各位一定會認為自己不是國會議員的料。正因為我的講話很差,才會讓各位產生信心。」在場的後生晚輩聽到這話,大受感動。

二十一年後他初任大藏大臣,在一次與自民黨籍新進議員的會議上,大家來向他祝賀。不料他笑著說:「不,只是運氣好。連我都可以做,這證明了各位以後人人都能成為大藏大臣。」

很會聽別人說話

想在變局中搶先一步?遠見週年慶,訂遠見兩年送一年,給你國際政經與前瞻科技的深度導航>

像這種兩三下就令人對他產生好感的作法,就連去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的利根川進教授,也有深刻的印象。

去年十一月三十日,利根川赴首柑官邸拜訪,竹下很仔細地傾聽了利根川對美日研究制度的比較。這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嘆道:「真是一個很會聽別人說話的人。」

由此可見,竹下登似乎無意,也極力避免大出鋒頭。他曾說過一句話:「汗自己流,功勞讓給別人」,或可當做其人處事做人的註解。但也正因如此,為他自己招來了「沒個性」的苛評。

政壇耆宿松野賴三以其長年觀察政壇的眼力,批評竹下登是「水」一樣的人,裝在佐藤榮作這個器皿,就變成佐藤的形狀,裝在田中角榮這個器皿,又成了田中的形狀,裝在中曾根康弘這個器皿,情形仍然一樣。

跑首相官邸新聞的記者最清楚,中曾根回答記者詢問時,明快又有點粗魯。竹下則是語調和緩,而且常常「言詞清晰、語意不明」。據這些記者指出他有三招:一是岔開話題,其次是假裝不知,第三是溜為上策。

例如有一位記者想證實他說過的話,他笑著回答:「我說過嗎?」還有一次記者問他新幹線的整備問題,黨政連絡會議是否做了決定,他說:「請去問官房長官小瀏惠三。」

半數國民對竹下有好感

正因如此,他當首相後財經界期待他拿出果敢的決斷,因應內外的經濟情勢。朝日新聞也在去年十一月八日的社論中,懷疑「竹下流」政治手法能否有效處理問題。

妙的是,竹下內閣成立後,朝日新聞做的全國輿論調查顯示,支持他的比率達到四八%,比起歷屆首相剛上任的支持率,只遜於田中和鈴木善幸;對竹下的「協調型政治」有好感的人竟達六五%。似乎國民對他的期望頗高。

一個月後,朝日新聞又做了一次調查,結果他的支持率只降了四個百分點。不禁讓人納悶,為什麼他的支持率不墜?

朝日新聞政治撰述委員石川真澄認為:「也許是他周到的協調和忍讓,促進工作圓滿達成的手法,正符合現在協調型政治的時代。」

曾任朝日新聞記者三十多年,現為評論家的佐佐克明,在其著作「昭和宰相總決算」中,指出戰後日本政界、財界領袖,大體說來都是「猛烈型」,不論在構想、企畫、決斷、推動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強,這是因為「復興日本」是他們的主要課題。

但是進入八0年代,日本在國際舞台上的角色漸漸改變,不能再橫衝直撞。佐佐克明說:「日本進入了「守成」的時代」。

極平凡又講究均衡

事實上,中曾根指名竹下接任首相的理由,就是「要建立黨與國家的安定結構」。另一位政治評論家增田卓二在他的著書中更明白指出:「這個時期的領導人,既非英雄也不是強人,就是要像竹下一樣,極平凡又講求均衡的人物,最受期待。」

換句話說,像日本這麼一個國民知識水準已達相當程度的國家,所需要的領導人,與其是草率惹禍,不如好好聽聽國民的意見,站在與國民一樣的水準上思考、做調整的政治家才是眾望所歸的。

增田卓二認為:「國民要求「安靜的政治」、「安靜的領導作風」,也是過渡時代的特色。」

看來,繼中曾根康弘之後,竹下登的上台,正反映出強有力的領導,似乎隨著時代而沈寂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