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天空之城

徐嘉卉
user

徐嘉卉

2002-08-01

瀏覽數 15,250+

天空之城
 

本文出自 2002 / 8月號雜誌 第194期遠見雜誌

在台北市立美術館二十世紀的幾何建築頂樓,一場建築革命運動正悄悄地展開它的書卷。

地震後的新校舍、城市與鄉間的地標以及尚未完全降落在地球上的外星造型物體,在遠東建築展「突破與創新」的旗幟下,與建築師的意念,並列在同一個平面空間競爭美感。

這次展出分三大主題「九二一校園重建特別獎」「傑出建築設計獎」及「國際數位建築設計獎」等共十六件作品。有別於一般建築展只是一長列平面攝影照片,在主辦單位遠東集團徐元智基金會巧思安排下,建築師的設計概念被安置在如圖書車的框架上,讓觀眾可以豐富閱讀原創者的心語。

毀滅新生突破傳統

「我在想有沒有可能把學校變得像家一樣?」獲得九二一校園重建特別獎的姜樂靜,在展示車牆邊的方塊電視,以紀錄片的方式陳述理念。

位於中部風景名勝日月潭旁的潭南國小,經由姜樂靜的百年思索,搖身變為擁有布農族的小米倉的學習環境。

王維仁、陳勤忠、顏麗蓉獲得佳作獎,他們的建築作品──台中縣和平國小,位於通往大雪山的要道上。校園中,四株劫後餘生的苦楝樹,與從旁經過、圍繞環抱的教室,構成可行、可觀、可遊、可空四個充滿中國佛道哲思的人文空間。

九二一重建特別獎優勝參賽者,打破一個模子出來的校舍、屋宇印象,使美好的傳統在災難蟄伏後重現更完整的面貌。如今,「災後重建的國小都變成觀光勝地,」遠東集團徐元智基金會執行長黃茂德說。

從過去走到現在,從現在走向未來,建築正在進化中。不同於地震建築散發出的濃濃懷舊氣氛,將三年來國內得獎建築設計師作品齊聚一堂的傑出建築展區,正演奏著鑼鼓齊揚的進行曲目。

國內知名建築師姚仁喜是首屆傑出獎得獎者,他的作品台南藝術學院音像記錄研究所,大塊造型與大膽結構,大器地營造引發靈感的藝術殿堂;邱文傑、金瑞涵是第二屆傑出建築獎得主,作品「新竹之心──東門城廣場美化工程」,透過景觀改造,生活在都市叢林的人們,重新學習對城門致敬的禮貌。

第三屆傑出獎作品為台南藝術學院教授呂理煌的「建築繁殖場」,呂理煌刻意用輕鋼架、木頭角料等廉價材料建造孕育建築師的訓練場,並蓄意任由建築處於「未完成」狀態。呂理煌在受獎時表示,「這是空間的改造與實驗。」

西堤餐券+雜誌一年才 $2,680,這組合太划算!立即訂閱>>

如果觀眾能感受到二十世紀建築的實驗創新,那麼,走到數位建築展區,一定可以聽到二十一世紀新新人類建築師正狂野地大叫,「牆壁們!扭腰跳舞吧!」

化虛為實的數位建築

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副院長劉育東的作品──「數位空間:虛擬與真實共構」,把數位建築得獎者藏在電腦系統裡的奔放設計,鑲嵌在歷經一個多月工作日才化虛為實的「數位建築物」裡。

真實存在的鋼骨結構彷彿從天而降的外星物體,自由地扭曲線條,然而,另一方面,人類在電子世界的想像空間真實地描繪了前衛的生活型態。擔任評審的劉育東與國際競賽者一同描述的現象是,網際網路與電腦普及之後,「人開始走在真實與虛擬世界之中,」劉育東說。

一踏進家門,牆壁會隨著主人心情好壞互動,或跳舞,或把客廳移開變成可以直接躺下去睡覺的臥室……,這樣恣意馳騁想像的設計,讓人不禁把數位建築師跟卡通人物小叮噹聯想在一起,而且,這道能把同伴大雄哄得樂不可支的任意門,還不是白日夢而已。已經落實兩件數位設計圖的劉育東斬釘截鐵地表示,數位建築絕對可以變成實體建築,只是「價格是一般建築的五倍以上。」

數位建築引爆的革命不僅在建築界本身,也帶給娛樂文化產業相當大的衝擊。史蒂芬史匹柏的最新好萊塢力作「關鍵報告」,其中一個實驗室的場景──三人躺在水面上,靈感就是來自遠東建築獎的美國評審Greg Lynn的作品。

當遊戲設計師和電影導演都開始一同關心居住的各種可能性時,建築就從一件遮陽擋雨用品,變為可走入的裝置藝術品。

到美術館逛建築藝術市集與使用這些建築最大的差別即在於—─能夠更入微地觀察建築師怎麼「自我尋求問題,尋求創作上的發展,」劉育東指出。

遠東建築展展期至9月15日,漫步在美術館最靠近天空的樓層,現代建築方程式曲線構成的回音谷,繚繞著呂理煌那句話,「建築繁殖場代表實驗性,永不停歇。」而動畫般的前衛自由曲線結構裡,另一股聲音也在回應,「數位讓空間解放,數位建築設計師至今仍不斷地想像更新的超現實表現,」劉育東說。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