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一黨獨大幾十年,終於「政黨輪替」。民進黨以「政黨輪替」為傲,老百姓以「政黨輪替」為榮,因為台灣草木無驚的轉移了政權,其過程與民主先進國家無異。
但是政權輪替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人民讓政權輪替的目的,在於換一個政黨來執政,希望能得到更好的服務。什麼是更好的服務呢?唯有新政府不腐化才有能力替百姓做事。那麼,老百姓的目的達到了沒有呢?
日前據立法委員自己揭發,有三位民進黨籍的立委涉入核四工程弊案,而且內情相當驚人。三位立委否認有其事,且控告揭露者涉嫌誹謗。但常言說「無風不起浪」,如果民進黨人潔身自愛,怎麼能染上這些塵埃?尤其令人驚訝的,外界既然有這種傳聞,執政黨就應積極查辦,弄個水落石出才是。但是我們只見民進黨的護短,只見其反駁,只見詬罵揭發的人,而無自我反省的表現。
民進黨的趨向腐化,還可從用人的私心看得出來。本來一朝天子一朝臣,執政者換了,跟著換一批官吏,也沒有什麼不對。但換人不能亂換,第一,換掉的人要的確不行;第二,換來的人要的確夠資格、夠水準。陳水扁總統昭告全民要拚經濟,語言甫落,卻任命宗才怡擔任經濟部長,鬧了一場笑話;中鋼的董事長王鍾渝績效第一,卻硬是換掉;台鹽董事長余光華使公司轉虧為盈,也要換掉。「輿論大譁」之後,當晚又轉任台肥,不知這是什麼用人的理數?最近的例子是中油的董事長陳朝威,社會、同業都說他清廉、能幹,上任後工安問題銳減,與台塑競爭也能打成平手,這樣的人不知為何要換?不知什麼叫做「階段性任務完成」?這樣的人事上下,隨心所欲,彷彿把國家的事情當做兒戲。
任何一個政府,都希望媒體能揚其善、隱其惡,以掩百姓之耳目,免得影響執政。政黨輪替之後,新政府搜查報館、起訴記者,較舊政府尤為「積極」。現在又要訂《大眾傳播法》以取代已廢止的《出版法》,其用意也頗費揣想。
當年民進黨在野時,以貪污、腐化攻擊國民黨,並向百姓保證,將來自己如能執政,必定給人民一個清廉有為的政府。現在政府更迭不過兩年,民進黨的很多作為,似乎在朝墮落的路上走,這是很可惋惜的事。
對於在野黨的監督,民進黨常指責他們「想把政府搞垮」。在野黨揪出執政黨的弊病,把它「搞垮」,由自己來執政,本是民主政治常態。當年民進黨就是這樣「搞垮」國民黨。一個政黨如果不斷腐化,就一定會被別人「搞垮」。澄社人士日前會見陳水扁總統,提了一些具體意見,顧忠華能道出人民的心聲,不知阿扁總統聽進去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