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政治系教授
以及東亞研究中心負責人
James Tong︰
湯維強
可否就你們所接觸到亞洲及美國,不論是政府行政上,或是在做生意上,兩邊思想上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及主要的問題在哪裡?
以投資的角度來說,就你們的經驗,你們看好在哪個國家及哪個產業?
在座的講員有很多都是企管碩士,或是成功的創業家,就你們的經驗與我們分享,你們曾經修過哪些課,研習或人際交流,在你未來工作中很有幫助?
Berkus Technology Ventures創辦人及總裁
David Berkus︰
我認為打開亞洲市場的關鍵是,
能否在每個市場做必要性的調整
一個公司要行銷一項產品,不管是從亞洲到美國,或是像我的經驗,從美國推展到亞洲許多國家,尤其是高科技產品,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在於有沒有能力提供對方市場的需要。
我自己的經驗是將產品推廣到亞洲二十九個國家。每個國家的市場需求都不一樣,而這些需求是在美國本土市場很難去開發的。
我很驚訝的是,我的公司在每個國家的管理階層有能力就當地市場的需要進行改變。所以我認為打開亞洲市場的關鍵是能否在每個市場做必要性的調整,以符合當地的需要,並且能夠長久維持。
有多少人在網路上玩電腦遊戲?並且想在網路上找人一起玩?我共同創辦的一家網路遊戲公司,其中的會員數就高達一千六百萬人,這中間也顯示網路的方便性。隨著網路使用在亞洲的普及,網路基礎建設需求量也大增,而無線通訊將是很有潛力。
還有如果你想到任何的基礎建設配備,金融提款機也將會是很有潛力的市場。未來在亞洲有太多機會,尤其是無線通訊技術。
我在新加坡、香港及印尼有公司,我需要的人才是對當地的狀況瞭解,並且懂當地的財務報表及法律知識,尤其是新加坡,和美國的制度不同。而且不只是當地的公民,還要瞭解彼此之間的文化及當地的企業文化。
Click2Asia.com合夥創辦人
Pierre Wuu︰
武力
投資亞洲區,市場潛力在大中華及中國
進入亞洲市場先要做到市場本土化,並要了解當地的社會及制度,以及商業文化及法律規章,由於人際關係交流也很重要,並且是長遠的計畫,要親身參與,並且知道投資報酬是需要長時間及長期投資。
我認為中國及大中華圈是很有潛力的,包括中國、香港、新加坡、台灣。而其中娛樂事業很有成長空間,尤其在網路及內容方面。我覺得隨著北京舉辦奧運,體育、娛樂及媒體將會有很好的發展。
我認為加強語文能力很重要,而實習的經驗也是很寶貴的。在法律方面,合併案如何進行,如何募款,還有人際網絡關係也很重要。我在1997年創業,1995年開始,我誰也不認識,但常常參加像今天這樣的會議。在會議中認識許多亞裔創業家,例如宏道資訊的陳丕宏。
我想要說的是,許多事情不是從學校可以學到的,和許多創業家交談及分享他們的經驗,你會很驚訝發現以前所不知道的,這可能就變成你跟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企管碩士
Teddy Lloyd︰
我認為打開亞洲市場的關鍵是,
能否在每個市場做必要性的調整
做中國生意,先放下先入為主的
觀念
我自己的經驗是在中國,許多的公司對於中國市場或多或少都會預設立場,我不怪他們,因為這和他們的社會價值觀有很大的關係。
而我要說的是,在中國,許多事情是不大一樣的。如果你要去中國做生意,你必須放下許多先入為主的觀念。一個簡單的例子,在美國,當有人回答是的,我們就認為他的意思是肯定的;而如果回答不是,就是否定的意思。但在中國,有的時候肯定的回答可能代表否定的意思。
回到前面武力一開始所說的,他提到大中華圈是很有潛力的市場,在這裡我要說的是大中華圈和中國是很不一樣的市場。
光就上海來說,市場就不同。很多人認為上海是個同質性很高的市場,其實不然,還可區分一級、二級 、三級市場。就一個生意人來說,我覺得非常難將市場區隔。
中國不是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市場, 而是要看你在哪個地區賣你的產品。一旦你能夠認定某個特定市場,你就可能成功。舉例來說,在1996年法拉利在上海成立第一家展示中心,一般人可能會有種錯覺,認為法拉利可以打進十三億中國人的市場,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而很多人可能會假設如果法拉利都能進入中國市場,那麼他們也可以賣像這類的奢侈品,即使是現在你在中國到處可見許多高級商品,但一般的消費者只是看看,並沒有真正購買。
中國廣大的市場一方面看起來令人振奮,但另一方面,這並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會成為你的目標客戶。當你體認到這一點,而且比較實際的來分析,便容易成功。
還有一點就是一個產品能在上海大賣,並不等於在重慶也是如此。上海是上海的市場,不能將上海視為整個中國的代表。
以我自己來說,我認為兩門課很有用:一個是組織行為學(organizational behavior),一開始我並不是很喜歡,我覺得是另一門心理學的課。但是當我真正開始工作,我才覺得這門課很有用。
另一門課是商業策略,像麥可波特所寫的《競爭策略》,我也認為非常有用。當你開始創業時,你必須知道自己的競爭優勢在哪裡,並且知道要如何去策劃。現實的世界中是不容許你說等一等,再給我一些時間來準備。此外,培養做決定的能力很重要。有時候這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但就像打籃球一樣,做的是最適當的選擇。
美商亞洲創聯創辦人暨執行長
Max Huang︰
黃志遠
中國大陸這塊市場,就好像「拉斯維加斯的幻象」
實際上亞洲是很多元化的,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特色,當然生活水準也不同,國民所得也不同,不能將整個亞洲視為一體。就中國來說,也是如此。
中國不能算是一個國家,而是由不同區域組成,雖然他們說相同的語言。如果你有錯誤的觀念時,你可能會低估這個市場。每當我們審查公司計畫案,我們總會看市場大小,競爭對手,進入障礙,行銷管道等等。在中國每個城市的市場都不一樣,即使是大城市如上海,北京都完全不一樣。
有時我們看中國大陸這塊市場,就好像「拉斯維加斯的幻象」,看起來很棒,投資報酬率很高,所以容易判斷錯誤。最好方法,就是要做好準備。
隨著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相對也促使鄰近的國家及地區改變。例如:日本、香港、新加坡及台灣,也因此開始重新定位,而且也願意去改變。如果日本要繼續成為經濟大國,就必須更開放。
我和許多投資銀行家聊天,他們都認為現在日本經濟在改變,很多的併購正在進行,台灣的金融法律規章也在改革。
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副教授
Mariko Sakakibara︰
利用機會、增加專業,是成功必備要件:
在日本的機會仍然很多,日本還是全球第二經濟大國,現在的日本正在改變,許多大公司都在進行併購。例如︰GE Capital併購許多日本主要的保險公司。在網站的合併中,雅虎日本已是全日本最大的入口網站。
從這些情況看來,我們看到許多公司的結構在改變。還有許多產業將會有高度的需求,比如諮詢、娛樂事業、動畫、遊戲、醫療系統,而且這些經驗也能夠轉移到亞洲其他的國家。
談到修過哪些課,研習或人際交流,在你未來工作中很有幫助上。我認為第一件事是必須要有一個專業,這個專業可能是財務、行銷等等。第二是多拿些與國際事務相關的課,比如國際企業、國際法律方面的課。總之能利用機會、增加專業,是成功必備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