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非常高興有機會在這邊代表行政院提出一些未來行政院要推動政策的計畫。
最主要要報告的是「邁向綠色矽島之路,國家發展重點計畫」,我就簡稱「國發計畫」。第一是台灣面臨的挑戰與課題,它包括結構問題還有發展條件,再來就是講計畫三改、新十大,再來是理念,最後是結語。
台灣面臨的挑戰與課題,我們把它歸納成為最重要的部分。一個是全球競爭的時代來臨,尤其當我們參加 WTO之後,一個是大陸磁吸效應,一個是台灣本身必須要改革積弊,面對這三大課題,我們應該加強興利跟除弊。
改革積弊的部分有三大改革,就是落實政治改革、貫徹金融改革還有推動財政改革。投資未來的部分就是新十大重點計畫,後面我們還會再說明。
台灣面臨成長的極限
結構的問題我們先談總體經濟──經濟成長,各位可以看得出來1997年我們的每人所得是13449美元,但是從1997年一直到現在我們好像面臨了瓶頸。我們看這樣的瓶頸是不是其他國家也有?日本是在1995年的時候開始產生這個瓶頸;德國同樣也是1995年;新加坡是1997年,尤其在網路泡沫化以後產生這種情況;在美國好像就沒有這種現象。這個就是最近大家在報紙或聽到,張忠謀先生提到一個「成長的極限」。張忠謀先生說一個社會的制度或文化,所設計的法令規章會有極限,如果結構不改革的話,到最後結構會產生瓶頸。日本是學德國,我們是學日本,所以看得出來有這樣的現象發生。
這個瓶頸我們分析一下,1971年到1987年的十六年當中,我們經濟的成長率是9.2%,那時候我們製造業的成長率相當地高。1988年到1994年這中間,經濟成長率7.2%,製造業雖然低一點,但是服務業還相當地高。1995年到2001年,服務業雖然仍在成長,但是製造業是往下降。
日本跟德國的所得都在這個地方繞,但是它們差不多有30000美元。台灣也在這邊打轉,但是我們的所得只有13000美元左右,可見台灣製造業沒有辦法像過去一樣成長,太早出走了。
除了總體經濟面之外,政治面因每年都在選舉,一次選舉就花了很多社會成本。大家知道政治非常重要,但是如果成天都在選舉,政治人物會有很多口水、辯論,造成社會的動盪(見頁170表一)。
現在講行政面的部分,我們機關數目過多,譬如說:OECD(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國家)的國家內閣部會平均差不多十四到十六個,但是行政院現在有三十六個部會行處署局處。
再來是政府員額過度膨脹,中央政府人事費占GDP(國內生產毛額)平均 4.7%,約為美、日、南韓等國的兩倍(見頁170表二)。
再來我們看逾期放款,逾期放款在2001年已經到8.2%,2002年第一季已經到8.8%。但是我們的逾期放款是六個月,外國是三個月,所以如果再把應予觀察加上去,數字更驚人。我們看一看外國,美國1.3%,南韓2.9%,新加坡4.5%。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加進應予觀察的部分,很可能就到泰國、馬來西亞這個階段(見頁172表三)。美國做了改革以後,花了十年已經降下來,只有1.3%。日本因為沒有辦法貫徹金融改革,所以金融體質持續惡化,一直到7.3%,但是還比台灣低(見頁172表四)。
在財政面方面,民國81年賦稅的負擔占GNP(國民生產毛額)18.6%,現在是12.9%,如果跟其他國家來比,賦稅的負擔是比其他國家少,像美國就是22.9%(見頁178表五)。
財政赤字的部分,到民國90年占GDP4.2%,日本比我們多,但其他都比我們少(見頁178表六)。
公債餘額不單單只是中央政府,如果包括地方政府,是不只這樣的數據,加起來占GDP29%,我們比其他國家的負擔還輕(見頁178表七)。
台灣發展條件有待加強
看看發展條件,引進科技人才在國際上的比較。我們引進的人才是一千多人,中國大陸是四萬多人,其他國家都是上萬。
台灣在托福成績偏低,平均分數五百一十,排名第十五名,比中國大陸還不好,這個應該加強。台灣在美國留學的學生人數兩萬八千人,比很多國家低。
創新研發的部分,研究經費也是偏低,現在在國發計畫裡面,希望六年能達到3%。
網路的現況如果以上網人數的話,我們達到51.9%,僅次於美國。但是如果說寬頻的普及率,我們只有16%,韓國是36%。
我們看一下網友網路的活動,在通信、搜尋資料的部分是比較高,但是相對地用在教育學習的只有1.2%,用在購物電子商務的部分只有0.8%,相當偏低,這也是應該我們要加強。
港埠機場設備不足,運籌能量極待提升,譬如說跟新加坡比,轉口的貨櫃量我們只有一半,這表示說人家的營運效率比較高,機場的部分也是這樣。
政治、金融及財政極需改革
因為這樣,我們就提出國發計畫,這個國發計畫要因應全球競爭,改革積弊跟投資未來。改革積弊部分是三改,就是剛才講的政治改革、金融改革跟財政改革。政治改革的部分包括杜絕賄選、掃除黑金、推動政府再造,這個部分行政院三法已經送到立法院,但是立法院會期時間非常有限,大概很困難審吧!政治改革項目非常多,必須要趕快辦。
再來金融改革的部分,要建立符合國際規範的金融監理制度,健全證券市場,加速處理問題金融機構,提升金融競爭力,這包括基層金融、中心銀行等等。
我們剛才看到逾期放款1兆4000億元,如果真的要改革,讓這些逾期放款做一些處理,很可能要花上幾千億元。
再來是財政改革,就是要健全財政劃分制度,財劃法已經送到立法院;調整租稅結構,充裕公共建設財源就是要擴大稅基,讓租稅合理化;加速整理國家資產,提升公共資產應用效率。
落實「新十大」以投資未來
剛才是三大改革,現在是十大計畫。十大計畫有四大方向,一個是投資人才,要培養國際化、具創新能力的人才,我們把投資人才放第一位就表示說這是最重要的。第二個部分投資研發與創新,第三個部分是投資通路,就是全球運籌,第四個部分是投資生活環境。
第一個部分為什麼要投資人才?最主要是過去投資驅動,投資資本或土地,現在變成創新驅動、知識驅動,創新需要人才。換句話說,是腦力取代過去的勞力。
第二個區塊投資研發創新,最主要是因為創新研發的附加價值是比製造過程高。還有再來是營運總部,就是有關於行銷服務、品牌、物流,這個部分也應該要加強。剛剛看總體經濟,美國為什麼呈一直線?就是它的知識經濟,雖然它的製造降低,但是服務業一直在提升。台灣為什麼沒有辦法像美國?最主要是當製造業停滯的時候,我們的服務業沒有持續成長。這是第三個區塊,有關流通的部分,即人流、物流、金流跟資訊流。
再來第四個區塊就是投資生活環境,要把人才留住。當他錢賺了,荷包滿滿的時候,不要人跟錢都離開,希望他生根或定居在台灣,才不會讓他把腦力帶走,因為腦力就是競爭力。
新十大的目標及策略
新十大的部分在這邊講得更清楚一點,就是未來希望說人人學習、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不但在校園之內要學習,走出校園不管在哪裡都是學習的情境。另外也希望加重英語成績的比重,或加強聽寫能力,除了這個加強以外,應該讓他走出校園還能有使用英語的機會。
第二個部分就是文化創意的產業,為什麼現在開始有韓國片在大陸受到歡迎?它事實上是先打入台灣市場,台灣先炒熱,它才有辦法打入大陸市場。有關於文化創意,台灣是一個優勢,尤其台灣有很多導演,但是因為過去我們對電影工業沒有好好地輔導,現在也漸漸流失了。
第三個部分是國際創新研發基地。第四是促進產業高值化,高值化就是提高附加價值,所有的產業都應該要讓它附加價值提升。
第五是觀光客倍增,台灣美麗之島Formosa,但是我們的觀光客事實上很少,它的產值占GDP只有3.5%左右。現在起觀光客倍增是量化的,是目標管理,旅客來了完全套裝旅遊,因為觀光的部分不只牽涉到觀光局,它牽涉到的部會很多,所以一定要一個工作圈,如果阿里山旅遊系統出問題,哪裡是問題?塞車、癱瘓或者施工品質不好,就是那個工作圈趕快要負責,完全顧客導向。要用這樣新的思考模式,但是很困難。
再來就是數位台灣的部分,我們只有一百一十萬戶的寬頻用戶,我們希望到六百萬戶。
在營運總部方面,包括規劃自由港,賦稅減免,鼓勵成立總部,還有北、中、南三大海空聯港。
接著是整建全島運輸骨幹,交通有很多是延續性的,這個一定要建設。高鐵完成以後,台鐵要怎麼樣,台中那個區塊,台南、高雄那個區塊,還有桃園這個區塊,一定要讓它變成都會捷運化,不然一定沒有辦法競爭。
再來是水與綠化的建設,這個是投資環境,包括水資源合理規劃、地貌改造,地貌改造最主要是說,本來自然景觀相當漂亮,但是因為我們來建設以後,反而讓它長得不好看,我們希望透過未來的努力,讓我們的地貌不但自然景觀很漂亮,而且人文景觀更漂亮。
營造新故鄉社區,會對地方帶來很好的收入,而且它不只會想到應該要怎麼賺錢,還會想到應該要怎麼合作,它的團隊意識會出來。這個部分包括客家、原住民,有的是產業,有的是環保,有的是文化,它會多元的,所以在社區營造裡面,營造新故鄉是在地行動,這是非常重要。
國發計畫要發揮槓桿功效
十大計畫介紹完了以後,不管改革積弊或是投資未來的定位,我們叫「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三改』『新十大』」。
它的規模全部六年,我們估計總預算9兆8000億元,但是真正這次國發計畫只有2兆6000億元,這個部分中央公務預算差不多1兆3000億元,民間投資9000億元,地方配合的1000億元,還有特種基金3000億元,所以數量不多。
現場提問
Q:請問院長,您從當年的宜蘭縣長當到行政院副院長、總統府祕書長,又接行政院長,現在是挑戰2008,這樣一路上來,任務愈來愈大,對您個人的挑戰是什麼?
A:最大挑戰是希望對全國人民有交代,換句話說,我很希望我在這個位置上能把工作做好,因為院長這個工作非常重要,如果做不好,就會誤了國家,所以我的壓力非常大,日以繼夜唯一所想的就是把工作做好。
Q:剛剛聽到您說希望能使台灣的觀光客倍增,可是我所遇到的國際學生,他們都認為去台灣不如去大陸,您覺得政府在這方面有做什麼樣的努力?
A:過去政府有做了一些努力,現在我們把它整合得更清楚。大陸在觀光有它的優勢,但是如果我們做得好的話,大陸也是我們的顧客,大陸人士來台灣,對台灣的觀光有發展。不管人家要不要來,我們本身條件要充實。
Q:剛剛我們看目標跟策略,沒有看到執行作戰計畫跟追蹤考核,這麼多目標策略,是不是各有權責單位確定2008的進步?
A:我們每個計畫都有政務委員來督導,我會開督導會議。國家建設藍圖也是施政重點,又要變成公務員共識,只要公務員共識,大家都往這方面來走,也會變成民間的共識,它的效果會容易看得出來。
Q:中國大陸已經成為二十一世紀的生產製造中心,也是我國貿易順差的第一位,如何以智慧及技術層次來直接促成兩岸直接三通,以維持我國在國際經貿舞台的利基?
A:有關於三通的部分,不是單方面能夠決定,所以不是完全操之在我。如果問中華民國政府的話,各黨各派認為都應該要三通,國家元首從上任一直到現在釋放很多的善意,包括小三通、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三通基本上是很複雜,要談判牽涉到相關的事滿多的,這個部分我們已經做好準備,只要對岸願意的話,隨時可以談,我們不設定議題、條件。
Q:現在國家財政不太好,請問院長財政如何去因應財政上的挑戰?
A:財政面的部分,剛剛有看到如果中央政府到年底的預算應該差不多在2兆9000億元左右,如果加上地方,差不多3兆多元,但是這不包含隱藏性的負債,所以財政是真的困難。不過對於國發計畫,所謂「三改」是要讓中央政府瘦身,行政院組織要從三十六個部會行處局署變成二十三個部會行處局署。除此之外,要怎樣提升效率?所以要縮短很多流程,我曾經要求蓋章要減半。有關於財政部分,國發計畫中央政府六年要負擔1兆3000億元,當年郝院長的六年國建要8兆2000億元,比較不同的是我們把重點抓出來,逼同仁在現有的預算裡面去調整,所以國家計畫增加國家財政的負擔是有限的。
Q:政黨輪替成為常態,理念建構也不同,國家政策可不可以不因為政黨輪替而永續發展?第二,我非常關心緊急醫療救護網,還有到二十年以後,所有年輕人都要扶養兩個老人,國家方面有沒有對老人長期照顧體系做整合規劃?
A:老人照護在國家計畫第十項有提到,盡量用社區,這樣不但能對老人最近照顧,也能帶動就業機會。第二點,國家計畫的導向是構造性的改革,有很多新價值。剛開始構造性的改革或新價值的深入,會比較困難,但是如果在一、兩年內把價值觀念改過來,以後政黨輪替也不太會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