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後美國國會第一個重要議案,就是第二波紓困方案。相較之下,遲遲未能就紓困方案達成協議的歐盟諸國,最近也終於鬆了一口氣。
推出以來爭議不斷的歐盟「復甦基金」(Recovery and Resilience Facility),11月達成協議。復甦基金總額達到7500億歐元,是歐盟抗疫振興計畫最主要的主體計畫,該基金加上特別預算,歐盟決定要花上1.8兆歐元,其中包括大筆的舉債,挽救因為疫情影響的經濟。
歐盟「紓困」經驗不少,但無論是出錢的,還是收錢的,歷來爭議也不少。一如先前的紓困方案,歐盟方案要求接受援助的國家相關法令配合,這樣的安排,當然再次引起部分國家的抗議,匈牙利總理歐班(Viktor Orban)在內,都明言配合條件若太嚴苛,他將否決該案。
歐盟各國國情差異大,政府有不同優先順序,彼此需要競爭,以及早獲得「金援」。在此同時,有些國家,如義大利,過去做長期投資的紀錄並不特別令人欣賞,至於東歐諸國,過去接受歐盟補助過程經常不順利。
遠見會員 限定文章
時刻掌握趨勢 時刻都有遠見
- ✓ 免費瀏覽 每天 1 篇限定文章
- ✓ 文章收藏 喜愛好文隨時回看
- ✓ 會員專屬 主題型知識轉譯包
- ✓ 會員獨享 生日禮百元購物金
成為訂戶,
即可瀏覽全部「限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