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種神奇的體驗。從閱讀中,可以擷取不同人的經驗、看到不同人的觀點、分辨不同人的詮釋。
閱讀經典之作,獲得智者的思辯;閱讀凡人的小品,體驗近身的趣味。閱讀宗教,理解人生,聖經教你以最高智慧改變你所能改變的,以最大勇氣接受你不能改變的;佛經告訴你,人生無喜無憂,以平常心對待,處順境惜福,處逆境放下。
健康素食快樂吃
最近讀了一本特別的書:「科學素食快樂吃」。作者林俊龍醫師旅美十五年,是心臟病專家。三十多年的臨床經驗,他體驗到目前醫治心臟血管疾病都只是在治標,不是治本。只有吃素,才是真正健康的預防方法。
書中他引用醫療科學,分析心臟病、糖尿病、癌症和食物之間的關聯;也用營養科學、化學來分解食物和人體成長的關係。
全世界人口,仍以心臟血管疾病和癌症死亡率高居一、二位。根據十一年追蹤研究,作者發現素食者得心臟病而死亡的機會比肉食者低三分之二;得癌症死亡的比率,素食者少二分之一。
毒素之說
他分析,這是因為植物性食物的構造和新陳代謝方式與人體大不相同,而且所含成分經過大地的過濾,比較安全,不容易傳染疾病。動物性食物正好相反,它的構造及新陳代謝方式和人體十分相近,常是各種疾病的好媒介。
有趣的是,作者將人體比喻為汽車,需要乾淨的油,才不致使引擎堆積汙垢。植物性食物是乾淨的食物,而動物性食物含有「毒素」。
毒素是來自於動物成長過程中,也吃了不少污染過、含有荷爾蒙等的物質;再加上肉品製造過程中,又有燻烤、醃漬等變質蛋白質因素,非常容易致癌。
另一個毒素,則來自於心靈的,他說,「人為了貪口腹之欲,不惜殺生,造成眾生怨氣;這股怨氣又會反射回人類。」這種說法使人想起大力提倡有機飲食的雷久南博士,她也常提醒:動物在被殺的一刻,心生恐懼,會分泌毒素;農夫如果噴灑農藥,也帶著「仇恨」。
禮記上說過,「食肉,勇敢而悍;食谷(穀),智慧而巧。」看來,素食不只代表了健康,更反映人類對萬物的疼惜;當耕耘時,懷抱愛心,當覓食、進食時,心存悲憫,否則人類的五臟六腑不過是個葬場或墳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