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封在網路流傳的信函,信中敘述一位製造橡皮手套的台商,因為看到大陸的勞動成本低,於是關閉了在台灣的工廠,遷移到大陸去經營。在最初一年,低廉的勞動成本使他生意興隆,利潤大增;第二年他的生產技術被大陸國企學會了,並且以更低的成本開始生產;第三年這位台商無法與大陸的國企競爭,最後把所有的設備都廉價賣給大陸國企,血本無歸地回到台灣。這封公開信的目的是要勸說政府不要開放8吋晶圓廠前往大陸,因為如此會造成技術的流失,台灣失業問題的惡化,最後8吋晶圓廠的業主也會像橡皮手套的台商一樣鎩羽而歸。
這位製造橡皮手套台商的失敗給了我們何種啟示?在回答此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人類移動能力的發展與經濟發展的關係。(見頁192表)經濟發展與人類移動能力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早期人類行動的速度與距離都有限。因此人類利用馬、驢、駱駝等各種獸力,協助人類提升其移動能力與經濟活動範圍;其後人類又利用風力,使用帆船把人類移動的能力與範圍擴充到水面;接著又利用運河、鐵路、公路與航空把人類移動的能力逐步提升到全球。近年來網路的發展,更使人類的移動由實體的移動進入虛擬的移動,大大地提升了人類史無前例的移動能力。
歷史證明,誰最能發展其移動能力便最能發展其經濟,也是最強盛的國家。蒙古人靠快速的馬隊征服歐洲;鄭和、西班牙、英國靠其艦隊征服世界,擴展版圖;美國靠鐵路、公路發展其經濟,靠航空發展其國際貿易,快速的軍隊、產品、人力及資源的移動能力,奠定了它在全球一國獨大的地位。
由製造橡皮手套台商失敗的故事,與附表中人類移動能力的發展所示,我們可以得到下列三個啟示:
一、移動能力的提升、經濟活動範圍的擴充,長期以來都一直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基礎,製造橡皮手套商人的投資大陸,不是一個錯誤的政策,也不是外洩台灣生產技術的錯誤行為,而是全球移動能力提升以後必然的結果。任何限制台商移動「只准南向,不准西進」或是「戒急用忍」的鎖國政策,都只會造成限制本國經濟發展的效果,而無法阻擋本國或其他國家人才、資金與技術流入中國大陸,也無法阻擋他們成為台灣的經濟競爭對手。
二、製造橡皮手套台商的失敗,不是他投資策略的錯誤、技術層次的太低、或大陸國企的可惡,偷竊他的生產技術,而是他不重視管理制度的建立。君不見美國麥當勞的漢堡,任何中國人、法國人與義大利人都可以煎出比它更好吃的漢堡,但是麥當勞的漢堡卻是風行全球,它致勝的關鍵是優異的管理制度。相同地,可口可樂也不是什麼高科技產業,但是它的產品風行全球,歷久不衰,可樂的成功之道是靠行銷管理與知識管理,直到今日,沒有人知道它的配方。麥當勞與可口可樂都已成為美國的文化,有美國人的地方就有麥當勞漢堡與可樂,兩者也成為一個地方現代化的標幟。
同樣地,統一企業在中國大陸的成功,中鋼與台積電成為世界一流的企業,並不是它們擁有其他企業所無法取得的生產技術,而是它們的管理制度。因此,在今日人才、資金與技術都具高度移動能力的時代,企業如要致勝,唯一依靠的是管理,管理制度成功,企業便能成功,管理失敗,再高級的技術也救不了它,美國的王安電腦便是一例。
三、在人才、資金與技術具高度移動的今天,選民有選擇他們總統的權利,但企業卻有選擇政府的權利。一個總統可以透過登山,抬黑鮪魚,發表寫真集等去提升他對選民的吸引力,確保他的當選或連任,企業並不為這些行為所動,他們所關心的是這個政府能否提供有利於投資與經營的環境,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企業便會將資金、技術移轉到其他地方,選擇一個能提供上述條件的政府,高級人才也會做同樣的選擇。
國際上有太多的人不喜歡江澤民、朱鎔基,大家都覺得他們太霸道,也不喜歡滿手六四血腥的李鵬。美國的領袖與人民也不喜歡李光耀,特別是在他鞭打了那個在別人汽車上噴漆、塗鴉的十五歲美國小孩。但是企業都認為新加坡與中國大陸的政府(特別是上海市政府),為它們提供了一個有高度移動性,有利於投資與經商的環境,於是美國與其他國家的企業都蜂擁而至,投資新加坡與中國大陸。美國的國會很喜歡李前總統與陳水扁總統,希望他們到國會去演講,但是企業卻認為台灣的政府不可取,投資、貿易、勞工與兩岸政策都不利於企業的經營,因此拜爾藥廠與UPS等外商都撤離台灣或不願投資台灣。近日台灣的企業與人才也紛紛選擇中國大陸投資、工作與留學。這是我們領導者該深思的問題,選民可能隨著選舉的花招而起舞,企業家則是隨著優良投資的環境而心動,這種短期的「各有所好」,一定會隨著時間的因素而漸趨一致。那就是,凡是不能吸引投資與創造就業機會的政府,其領袖遲早會出局。因為總統只不過是一個為民服務的工具,而不是一個最終的目的。(本文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院長暨知識經濟經濟與管理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