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無私的魅力

劉宇寰
user

劉宇寰

2002-05-01

瀏覽數 20,100+

無私的魅力
 

本文出自 2002 / 5月號雜誌 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如何打造千億資訊王國

人一輩子都在追尋超越自己的典範。所謂典範,可說是一個時代的標竿,也凝聚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追隨看。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國家正從分裂的歷史不幸中蹣跚步入現代化的追尋旅途。五十多年後的今天,兩岸都在世界的舞台上各領風騷,這其間,有許許多多的人終其一生都為國家的現代化無私地奉獻,而最足以做為典範並同為兩岸所讚頌的,非K.T.(李國鼎)莫屬。

我踏入創投業與K.T.有極深的淵源,K.T.的太太是家母的姑媽,私下我稱呼他姑爺爺。1985年,家父在榮總住院,我特地休長假從美國回來陪伴他,當時在波士頓大學教書的舅舅唐盛鎬與家母要我同他們去探望K.T.,當晚K.T.請我們餐敘。那時我在舊金山一家管理顧問公司擔任合夥人,剛開完開心手術的K.T.跟我談國家大事與台灣經濟發展;後來他談到Venture Capital(創投),他說台灣一定要做風險投資。當時有十幾家有意願的公司找過他,其中一家就是我後來服務的華登創投。他問我認不認識華登創投的陳立武,我說是熟識,當天K.T.與我聊了兩個多小時。隔天我就打電話給陳立武,陳立武決定立即飛到台灣和我進一步洽談。

當時許多人同我一樣,受了K.T.使命感的精神所感召回台灣一起打拚,這種無私的魅力吸引了許多一流精英追隨他為國家的現代化努力,開創了一個令人懷念的世代。

因李國鼎而有創投業

當年「風險投資」在台灣還是一片荒野,國外投石問路的創投業者在與台灣主事單位的接觸中深受挫折,許多人打了退堂鼓。1986年農曆除夕前幾天,我們與交通銀行交涉將華登創投引入國內的談判已告破裂。K.T.一通電話打給當時任交通銀行董事長的謝森中,兩小時內雙方談判團隊重回談判桌。K.T.認為創投業有助於高科技產業發展,執意引進,也因此,國內第一批引進的漢鼎(H&Q)創投及華登創投,K.T.都扮演了關鍵的推手。

K.T.當時怕「風險」二字引起國人不必要的誤解,還囑人研究將「風險投資」改名為「創業投資」,讓創投產業成為推動台灣高科技產業躍進國際舞台的重要助力。如果當年沒有K.T.的堅持,就沒有國內創投業後來的蓬勃發展。

回台之初,他告誡我,在台灣從事創業投資,對喜慶宴會或開幕酒會要少去,當時我感到不解,但也沒多問,只是覺得像我們從事投資工作,照理該多去參加這樣的社交場合,多認識些人,為什麼叫我少去呢?不過,我想K.T.這樣講一定有他的道理,也就少去這些場合;經過幾年後,愈發覺K.T.是教了我一門簡單但卻饒富深意的功課。做創業投資的人最怕分心,他老人家深知台灣的應酬文化,一旦常去參加這樣的宴會,中餐、晚宴永遠沒完沒了,久了就身陷其中,無法全心投入投資案的客觀評估。回顧他的這一席話,有如大師指點迷津,輕輕點你一下,就讓你茅塞頓開,領悟成功的訣竅。往後幾年,他常不經意地點我一下,對我的成長有無可言喻的受用,我這一生如果有什麼成就的話,K.T.對我無私的關愛,是我一輩子最深濃的感念。

記得1988年時,當時已知自己罹患癌症的王安電腦創辦人王安博士倡議集資成立一個總額5億美元的創投基金,希望台灣政府能支持,那時的行政院長俞國華找了K.T.商量。K.T.就表示,王安是海外華人科技界的領袖,台灣一定要支持他。王安首站先到日本,日本人看到王安已經生病了,就沒有進一步的動作,王安轉到台灣時,整個計畫降為2億美元,台灣政府當時決定投資1億美元,這是俞國華院長找K.T.商量後的決定。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那時K.T.參加在新加坡的生化科技會議,我也與國際創投的陳立武與會,第二天一大早,K.T.把我叫起來,叫我陪他一起去見當時的新加坡財政部長胡賜道,到了之後,才知道他老人家為了王安的案子親自出馬拜會。胡部長當時看到K.T.親自來見他,就連連表示失禮,並當場承諾新加坡政府會投資5000萬美元,雖然這項承諾後來因為新加坡政府希望這個基金能投資在東南亞,與王安想投資在美國的計畫有所差異而作罷。但K.T.這種大公無私、信守承諾的風範,讓我非常感動,那時他已經是退下來的人,為了幫華人科技界與台灣創投界的發展,實際親自操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當可稱國之重鼎,足為吾人一生的典範。

同受兩岸推崇讚頌

K.T.一生清廉,由以下一個小例子可看出。1994年、1995年時,K.T.的宿舍一度要被收回,幾個晚輩還打算籌錢幫忙買房子,最後因政府沒有收回宿舍而作罷。百年來,我們國家的現代化欠缺的就是一個「廉能的政府」,K.T.對公事的無私與對國家的貢獻,足堪「廉」「能」二字。

K.T.對大陸的經濟改革及兩岸科技交流也都默默貢獻心力。1993年,大陸碰上建國以來最嚴峻的通膨危機。當時要召開宏觀調控的經濟會議,鄧小平先生之女鄧楠,曾託人表達希望與時任經濟部部長的蕭萬長在美國見面,討論兩岸科技交流,但後來沒碰上。1993年春節前我去K.T.家拜年,轉達鄧楠希望在第三地與K.T.見面,就教如何解決大陸通膨,K.T.說要見面就光明正大地在北京,不用在第三地,因為台灣還是有主權的,雙方可以也應該平等對待,不必借用第三地。

緊接著世界銀行在大連召開了宏觀調控會議,當時大陸的財政部常務副部長、現任財政部長項懷誠想邀請K.T.參加,但台灣方面堅持要有世界銀行的正式邀請才能放行,後來在世界銀行與會代表,也是中研院院士及史丹福大學教授劉遵義的奔走努力下,由大陸的財政部與世界銀行共同邀請下,K.T.才得以成行出席。

在大連棒鎚島的四天宏觀調控會議,是由當時已退休的前大陸財政部副部長田一農與K.T.共同主持的。其間,江澤民與朱鎔基還與往訪的K.T.會談兩次,K.T.傾囊相授台灣處理財政經濟、貨幣金融等問題的經驗與個人見解;宏觀會議結束不久後,宏觀十六條正式出爐並一一付諸實施,成為中國大陸度過那次通膨危機最重要的決策關鍵,而K.T.的經驗傳授與建言,也成為當時大陸領導階層最重要的決策參考之一。

從超越政治的角度,大陸領導人包括江澤民、朱鎔基等對K.T.的敬重,可能都比對台灣其他任何人都來得高,再從對兩岸經濟發展的擘畫與貢獻來看,K.T.足堪與大陸的鄧小平相互輝映,等量齊觀。K.T.往生當天,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立即透過大陸媒體發表電唁,特別推崇K.T.致力於兩岸經濟與科技交流的貢獻,這可以說是在眼前兩岸關係冰封的階段,大陸領導人間接表達對K.T.一生無私奉獻的崇高敬意,K.T.也是兩岸分隔五十多年來,唯一同受兩岸極度推崇與讚頌的第一人。

老子《道德經》有段闡述天地之所以長久的話:「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歷史發展常帶偶然,世事演變頻現弔詭,但人格的超越卻能穿透層層烏雲迷惘,相信無私的魅力可以為兩岸的和平發展撥雲見日,K.T.樹立的典範也必將常存我們的心中,攜手為共同的未來,貢獻一己之力。(作者為美商中經合集團董事長)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