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在《台灣銀行家》雜誌撰文指出,面對房價上漲,央行應超前部署,引發業界「央行將打房」的疑慮。央行總裁楊金龍今天(10/15)到立院報告,面對立委質詢,央行到底會不會打房?
疫情衝擊下,消費低迷,為刺激經濟,央行在今年第一季不得不祭出史上最低利率,卻也讓不少人紛紛進場購屋,帶動房市升溫。尤其是年輕人,擔心房價愈漲愈快,只好「踮著腳尖買房子」,以免未來愈來愈買不起。
中信房屋統計,新近出手的中北部民眾,購屋總價以千萬以內低總價產品居多,購屋人的年收入多數都在百萬以內,其中多達二至四成,年收入在60萬元以內。這意味著,今年進場的購屋人多非高薪族,房貸負擔相對沉重。
收入不高的年輕人,在房市高檔、利率低檔之際,紛紛買房,未來又面對升息,恐形成壓力鍋。
對此,央行副總裁陳南光近日在《台灣銀行家》雜誌撰文指出,央行應在房價上漲預期形成之前超前部署,因為未來房價持續上漲的預期一旦確立,任何總體審慎政策工具恐皆難以撼動房價飆漲的趨勢,過去香港及最近南韓的例子均是殷鑑。
到底央行要不要打房?央行總裁楊金龍今天(10/15)在立法院報告時表態,「年初就開始持續關注,目前銀行控管尚稱良好,加上目前還在防疫當中,紓困及振興還在實施當中,現在不是一個適當的時機。」
楊金龍認為,「央行職責是維持金融穩定,主要還是銀行對授信風險控管。」目前銀行的購屋貸款與建築貸款的逾放比率,8月底分別降為0.14%、0.12%,控管尚屬良好,除非問題變得更嚴重,央行才會採取措施。
打房工具哪個有效?稅比信用管制有效
但楊金龍坦言,央行確實曾致電銀行,關心九成房貸的問題,出手抑止房貸市場亂象。同時,央行最近已發通函給銀行,要求銀行告訴貸款人,貸款期限、寬限期拉長會造成總利息負擔更大、後面負擔更重,要作好心理準備。
央行手上打房的工具,包括選擇性的信用管制,以及土地和空地融資限制等,但楊金龍指出,「央行實證研究結果,稅和信用管制都有效;新加坡、香港研究顯示,稅比較有效。」
楊金龍強調,「房價不是只有涉及金融穩定問題,還有居住正義、資源配置的問題。」因此,他認為解決高房價問題,避免投機炒作,仍有賴中央相關部會與地方政府通力合作,才能健全房市。
房市南熱北溫,台中漲幅最大
相較於上一次房市雙北熱,央行觀察,今年六都房市「南熱北溫」,尤其是台中市,更是全台新推案價格漲幅最大。央行認為,這次房價上漲和2009年金融海嘯過後的上漲,原因也不相同。
上一波房價大漲主要是金融危機後,各國相繼採用量化寬鬆(QE)政策,產生資金外溢效果;國人因海外收益欠佳,加上政府2009年起大幅調降遺贈稅,帶動大量資金匯回,不動產交易與持有稅負又偏低,更助長了不動產短期交易熱,不少人囤屋、養地,預售屋炒作盛行。
「利率低,雖然會增加貸款需求,但它是間接因素,而非直接因素。」因此,楊金龍認為,「(打房)要有效果,仍需各部會通力合作。」
誠如央行總裁所言,高房價不僅是金融穩定的問題,更是居住正義、資源配置的問題。面對高房價,政府應端出通盤對策,從稅率、實價登錄2.0,到信用管制等措施,才能避免投機炒作,維護居住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