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弱勢團體不再弱勢
一九○期「公益彩券與道德拔河」一文中曾提到:殘障聯盟祕書長王榮璋認為,公益彩券根本是「將道德風險轉嫁給弱勢團體」。這讓我思考到,為何當初政府發行公益彩券創造弱勢團體的就業機會,這樣的政策最後反而受到殘障人士的抨擊?
政府設立公益彩券的立意原在於解決政府當前財政困境,並且為殘障人士創造就業機會,但政策落實下來,卻往往不盡人意。彩券經銷商資格門檻過高,弱勢團體根本無力負擔,只好成為集團的人頭戶,遭到無情剝削,而肥了集團。政府的美意我們給予支持,但如何讓政府的政策得到認同,而不是使得弱勢團體不知其門而入,反招致民怨。政府事前該有全盤周詳的計畫,並且考量到弱勢團體的經濟能力,是否應給予輔導或協助,否則弱勢團體永遠只是弱勢團體。
台中市 張嘉佑
制定法律不如修正觀念
讀過李誠教授在4月號《遠見》雜誌的「瑞典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榜樣嗎?」一文後,有了很深的感觸。
關於「兩性工作平等法」已於今年3月8日婦女節實施一事,有些學者認為這是國際社會的趨勢,勢在必行;也有些專家指出,這樣反而會減少女性的工作機會。當然,學者專家們擅長以社會經濟的角度來分析,然而為何不轉個方向,以文化觀念的角度來看待這件事。
無論台灣再怎麼進步,都還是背負了傳統的觀念:「男尊女卑」也好,「男主外、女主內」也好,都深深植入了你我的潛意識中,想要拔除它,恐怕不是修修法律條文就可以解決的。如果大家依舊認為女性只能做些基層的工作,女性應該以家庭為重,那更會阻礙了女性就業市場的拓展。曾經看過一個調查報告:實施兩性工作平等法之後,有近六成的業者表示將會減少雇用女性員工。這樣一來,法律的保障,將會成為一道屏障,把女性隔絕在就業市場外……
台北縣 辛淑芬
紅頂商人在哪裡
許多事情的發展常故意夾著現實而違背了最基本的價值觀,但是周而復始的錯誤總是占上風。
政商關係必須要畫分清楚,因為擔心複雜的利益糾葛傷害了大多數老百姓的福祉,可是,因為台灣在過去兩年中受到全球不景氣的影響,卻導致政府不但向各大關係密切的財團請益如何振興經濟,更大方地與政商關係好的企業界人士往來,想要畫清政商關係,談何容易?
張作錦先生在4月號《遠見》雜誌中,深刻地舉例前總統主政時期的少數案例說明當權者為商人戴了「紅頂」,多希望此刻的在位者可以看得見這樣的用心,為國家長遠的發展做思考,而不只是短暫利益的取得,在歷史上留下好的名聲難道不是比較好的價值選擇嗎?
4月15日晚間,陳總統水扁不才接受台塑集團的宴請,還與各大媒體玩起貓捉老鼠的遊戲,如果他覺得理所當然,為何不光明正大地讓大家知道,雖然你我都希望台灣的經濟現況可以好轉,但是,必須取之有道。
台北市 姜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