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開發低調建構金控版圖?

林美姿
user

林美姿

2002-04-01

瀏覽數 17,450+

開發低調建構金控版圖?
 

本文出自 2002 / 4月號雜誌 第190期遠見雜誌

自從去年6月胡定吾離開後,中華開發顯得沈寂多了。對外,曝光率降低;對內,員工小心翼翼觀察著人事可能的變化,學著適應著新的企業文化;法人說明會不再召開,外資持續賣超,以往鋒頭很健的中華開發,在一片金控公司的排列組合中,就像新任的執行副總經理林軍的作風一樣,低調行事。

儘管有著話題不斷的董事長劉泰英,中華開發的前兩任總經理依然吸引外界不少的目光。語言表達能力強,人脈廣的胡定吾,以及他的前任,目前是台積電財務長的張孝威,外界都有一定的認識,在專業能力上也獲得不錯的評價。相對來說,現任的執行副總經理,也是劉泰英內定的總經理人選林軍卻很不喜歡和外界溝通。

中華開發內部的員工表示,行事低調不願曝光的林軍和胡定吾有著截然不同的個性,這也造成企業文化的轉變。兩人在管理上有很大的差異。一位投資部的員工表示,胡定吾重謀略,所以只管大事和大方向。林軍注重細節,所以上任時會一大早就等在辦公室門口,巡視員工上班情形。要求女性員工要著裙裝,紙杯除了客人之外,員工不能使用,一些小規定,一開始讓員工有些不適應。

人事及企業文化的調整期

不過在人事上,林軍和胡定吾之前的中華開發總經理張孝威當年一樣,一個人單槍匹馬上任,而且他並未立即排擠胡派人馬,甚至提拔胡派的主管升遷,所以內部的人事問題並不大,只是企業文化在轉變中,心情上大家會變得比以前保守一些,不論是在對外發言或是做事上會稍有影響。

少了一位有光芒的總經理,中華開發的能見度變低,但是不是實力就變弱了呢?美林投顧資深副總裁程淑芬表示,目前開發在內部人事上還處於調整期,企業文化也需要整合,也許這段期間,在尋找策略聯盟的進度上,或是大型投資案的決策,時間上有些受到影響,但是中華開發在投資業務上的實力還是存在的。

中華開發投資部的員工也表示,傳統上中華開發的投資決策是由下而上,所以只要領導階層尊重專業經理人及團隊的決定,直接投資業務的品質不會受到損害。

但對轉型後的開發金控來說,直接投資的業務雖是它在市場上最占優勢的利基,但只有保存實力是不夠的。中華開發的一位主管指出,胡定吾走了,但是他一手策劃的金控藍圖如何實現,才是開發金控最重要的課題。

中華開發是最早表達想要成為金控公司的金融機構。早在去年4月底董監事會議時就搶先通過轉型為金融控股公司的計畫,架構將包括保險公司、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證券公司、資訊服務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及其他,資本額新台幣2000億元,以發展全方位的金融集團,進行金融產品的Cross-Selling(交叉行銷)為目標,預估未來擁有的金融總資產額將達到1兆元,希望搶攻市場占有率一成以上,成為國內最大金融控股公司。

不過等到開發金控在去年12月28日掛牌上市時,只宣布合併菁英證券這家小券商,胡定吾一度轟轟烈烈公開收購的大華證券卻遲未納入,頗讓市場失望。

中華開發企劃處協理徐益生解釋,收購菁英證券只是開發金控的第一步,在異業結盟的目標下,先找一家小的合併,一來合併的過程會很單純,而且萬一合併失敗,損失是最小的。重要的是「成功的合併」,而不是最快宣布合併,或是找個大的合併搶面子。「呷緊弄破碗,」董事長劉泰英也曾這麼說。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開發金控擴充版圖的三階段

開發金控的發展藍圖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先併證券商;第二階段是進行國際化;最後再發展商業銀行的金融百貨。短期內衝刺證券市場的占有率具有一定的綜效,但在商業銀行的布局上,以及是否涉獵消費金融的領域,內部有兩派不同的看法。

徐益生表示,合併的菁英證券雖小,但卻擁有全功能的券商執照,讓中華開發可以從直接投資業務、上市公司的承銷案,跨入上櫃公司的承銷案,以及自營和經紀業務,兩方互通有無,還是很有綜效。

他進一步指出,台灣的企業已經明顯茁壯成大型化、國際化的公司,所以開發也必須成為國內前三大的券商,未來才有生存的利基。

為了拿下最大的市占率,據瞭解,開發金控即使順利收購大華證券,未來還是可能再併一家中大型的券商,因為大華證券的市場占有率目前約3%,而開發金控在券商部分的市占率目標是8%。

至於國際化的布局,也是中華開發一直努力的目標,像最近就在澳門地區找到不錯的銀行。在轉型為金控之後,中華開發有機會申請設立海外分行,以增加在亞洲地區的影響力,中華開發內部甚至認為這部分的布局比起收購國內的商業銀行還迫切。徐益生指出,因為法人金融是開發金控的長處,而一般商業銀行的消費金融部分,中華開發沒有人才也沒有管理的經驗,因此寧可等到法人金融成長到極致,再以消費金融來擴充規模。

是否納入消費金融有爭議

是不是要合併商業銀行,才算完成開發金控的布局,內部有不同的意見。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指出,林軍就認為開發金控合併商業銀行的綜效沒有那麼明顯。程淑芬也說:「開發金控可以做到亞洲地區第一名的創投,不要併壽險公司或是商業銀行,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不過徐益生說,長期目標是可以調整的,原先的規劃不是沒有彈性的。因為要買好銀行,有時候是人家不想賣,若有機會買,時機上就不能錯過。

哪天像世華銀行、中國國際商業銀行突然說我們來談談,那中華開發也會考慮調整發展的步驟,先合併商業銀行也說不定。

中華開發內部自行評估,未來國內的金控公司可能會將近二十家,因此金控公司彼此間的合併是難免的,最後預估只會剩下三到四家,而開發金控就算不是最大的一家,也肯定會是前三大。開發金控的美夢是否會實現,就有待時間的驗證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