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90年初的泡沫經濟之後,身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經濟持續低迷,不只深深地影響了日本國內的經濟發展,同時也牽動了整個全球經濟的變化。這段時間以來,日本政府雖然歷經了數任的首相更替,迄今卻依然難見景氣回復的徵兆。到底日本經濟面臨了什麼樣的難題?今後日本朝野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身處台灣的我們又可以從這樣的經驗中獲得什麼樣的啟示與教訓?如此深刻且複雜的問題正是《日本經濟生或死的選擇》所探討的重點。相信透過本書作者Richard C. Koo(辜朝明)精闢的分析論述,必定可以帶給讀者不少收穫與省思。
深諳東西文化的經濟學者
辜朝明是一位享譽國際的經濟學者,也是鹿港辜家的後代,目前任職於野村總合研究所,擔任經濟研究部主席研究員暨首席經濟學者。辜朝明出生於日本神戶市,不僅在日本接受了完整的基礎教育,並且負笈美國加州求學,最後更完成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的博士課程,是一位深諳東西文化背景的經濟學者。在日本,辜朝明不僅是一位舉足輕重的經濟評論家,同時也身兼早稻田大學的客座教授、日本經濟審議會專門委員及防衛研究所防衛戰略會議委員等重要職務。
充滿問題意識的深入剖析
本書的內容大綱,主要分為:1.日本經濟所陷入的不景氣;2.沒有財政的支持無法克服不景氣;3.現今的日本金融政策沒有效果;4.不良債權的處理不能操之過急;5.小泉政權的改革能夠實行?6.日本經濟真正必須面臨的挑戰?7.消費與儲蓄的基準應該如何改變等七個章節。辜朝明以探討日本經濟不景氣的問題點做為出發點,就像醫生看病時,必須先找尋病因,之後再逐步針對日本政府迄今所採取的處理方式一一做深入的剖析與批判。他在批判的同時,也不忘勇敢地提出他個人的建言,以做為日本政府當局日後施政的參考。此外,關於日本經濟的未來所可能面臨的危機與挑戰,他也有相當明確的預警與建議。
日本經濟的不景氣≠不良債權的問題
面對如何改善日本經濟不景氣的問題時,幾乎所有人都把焦點集中在如何處理不良債權的問題上。然而,儘管處理不良債權的問題很重要,它卻不是改善日本經濟最根本且最迫切的處方箋。真正有助於改善日本經濟困境的根本方法在於:如何改變日本國民的消費習慣,以及如何提振日本企業的投資需求這兩個課題上。換句話說,日本經濟持續低迷的主要原因不是在於供給面的問題,而是在於需求面的問題。這是辜朝明所提出來的第一個重要觀點。
總儲蓄的過剩造成通貨緊縮
國民的高儲蓄率與企業的高投資率是造就戰後日本經濟繁榮最重要的兩個因素。然而,泡沫經濟之後的日本,國民的高儲蓄率維持不變,企業暢旺的投資需求卻已不復見。儲蓄與支出之間形成長期的落差;儲存在銀行體系的貨幣過多,使得貨幣在活絡市場經濟上的功能大為減少,形成通貨緊縮的壓力。
財政政策遏止惡化、金融政策卻失靈
日本政府在改善日本經濟不景氣的問題上,除了積極處理不良債權的問題之外;同時推動了擴大公共投資的財政政策,以及鼓勵國民消費與企業支出的低利率金融政策。然而,事實證明,這兩個建立在改善總供給面的處理方式,並無法根本解決日本經濟不景氣的問題。
1990年年初的泡沫經濟之後,日本政府所推行的景氣振興方案,總投入的金額超過140兆日圓。事後證明,如此的景氣振興方案確實發揮了安定日本經濟的效果。也就是說,日本政府的財政政策有效地防止了日本經濟的不景氣持續惡化的可能性,而維持了日本經濟這十年來的零經濟成長率。
此外,日本建基於貨幣主義的金融政策為何無法發揮應有的功效?這問題如果從微觀的角度來看,答案可能就很明顯了。舉例來說,利率雖然一再下降,甚至已經趨近於零利率,一般日本老人的消費習慣不但沒有放寬,反而更加謹慎。此外,日本的企業為了盡快健全公司的財務結構,無不竭盡所能地返還借款,以減輕負債。換句話說,日本國民保守的消費習慣與企業謹慎的投資行為,是低利率的金融政策所無法發揮功效的主要原因。
在日本的政府與日本的傳播媒體一再呼籲政府應該儘速處理不良債權的問題以改善日本經濟不景氣的同時,辜朝明卻認為不良債權問題的處理絕對不可操之過急。如果一味急於處理不良債權,而忽略優先提升景氣,政府所有的經濟改善計畫與努力都將功虧一匱。
結構改革的重要
歷經了一連串的改革實驗之後,現今日本政府的當局者與日本的傳播媒體都紛紛轉而主張:結構改革才是改善日本經濟不景氣最重要的一件事,而改革的內容則是「放寬政策管制」「財政的重建」與「不良債權的處理」等三個主軸。對此,辜朝明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他認為只有「放寬政策管制」,包含民營化與行政改革,才是結構改革真正重要的部分。舉凡低效率的土地利用所導致的高成本體質的結構問題,以及多數的進口障礙使得貿易順差容易引發日幣升值的結構問題等等,都是應該盡早修正的重要課題。惟有藉由「放寬政策管制」釋放出更多的商機,吸引更多的日本與國際的創業者投入日本的市場,進而提升對於資金的總需求,才是活絡日本經濟活動以及根本改善日本經濟不景氣的良性循環。
儲蓄不是美德?
以前日本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松下幸之助曾經對他一位有錢的朋友說,「不景氣的時候,有錢的人如果不使用金錢的話,窮人只有死路一條。」從總體或宏觀的角度來看,「有投資機會的時候,儲蓄是美德;沒有投資機會的時候,儲蓄是惡德」,這是辜朝明所特別強調的另外一個重要主張。換句話說,一個經濟體的成長與繁榮是來自於經濟體的成員們不斷創新與消費。
因此,看來日本國民本身也要改變儲蓄與消費的觀念與習慣;日本企業也要勇於投資,才能根本解決日本十年經濟不景氣。辜朝明這位鹿港辜家旅居日本的一個知識精英所提出的這些觀點,也許值得正逢不景氣的台灣所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