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
現在風靡國外的台灣珍珠奶茶以及牛肉麵,它們是在何種背景之下,在台灣誕生的呢?(本文摘自《一本就懂台灣史【修訂新版】》一書,以下為摘文。)
台灣茶:改變台灣命運的茶
清末台灣開港,徹底改變了台灣的命運。最主要的關鍵是外商進入台灣,購買所需商品,而最受外商青睞的就是茶、糖、樟腦三大產物,茶的產地以北部為主,其大受歡迎不僅帶動了大稻埕的發展,尤讓台灣北部在清末超越南部,晉升為台灣新的政經中心。
台灣茶主要是以半發酵的烏龍茶為主,由福建移植而來,其真正蓬勃發展的關鍵是1866年,在台北大稻埕開設寶順洋行的英國商人約翰.陶德(John Dodd)。他從福建安溪引進茶苗,貸款給茶農種茶,後在大稻埕設立製茶廠,並將烏龍茶銷往紐約,大獲好評,自此開啟了台灣茶的時代。大稻埕茶商一間間陸續設立,成為當時的商業中心,日治初期台灣總督府調查北部最有錢的富商,首位是板橋林家林維源、第二名是大稻埕茶商李春生,兩人的財富俱由賣茶而來。
喝茶在台灣非常普遍,一般人家中都有一套泡茶器具,甚至在路邊就泡起茶來喝。這種由廣東傳來的「功夫茶」,有繁複的程序及茶具,少了「功夫」還沒辦法泡茶,而此類泡茶多以烏龍為主。
由於喝茶的普遍,台灣在1980年代發展出「泡沫紅茶」,將原本是熱飲的紅茶或綠茶,加上冰塊,用雪克杯搖出冰涼口感,在酷熱的夏天也能夠暢飲茶品,帶起台灣四處設立泡沫紅茶店的風潮。此一發展在1980年代後期更以奶茶加入粉圓,變成「珍珠奶茶」,這項台灣發明的飲料,不僅在台灣大受歡迎,今日全世界都能看到它的蹤跡,變成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飲品。
牛肉麵:戰後的眷村台灣味
戰後國府遷台,中國大陸各省人士落腳在這個小島上,同步帶來各地美食,於是台灣除了原有的台菜、小吃外,還加上了中國大陸不同的菜系,不論是港式飲茶、嗆辣川菜,在寶島上都吃得到。但對一般庶民而言,牛肉麵與早餐的豆漿可說是外省人對台灣飲食最大的貢獻,也成為戰後台灣美食的代表。
牛肉麵雖常被冠上「四川」地名,但它卻是貨真價實誕生於台灣的唷,然而究竟源於何地,目前眾說紛紜,以岡山與台北兩地最多人支持。岡山被認為是紅燒牛肉麵的起源地(另一種是清燉牛肉麵),因為紅燒牛肉麵以豆瓣醬為主;源自於岡山眷村的四川人,製作家鄉的辣豆瓣醬,搭配出牛肉麵,而後風靡全台。
牛肉麵代表了台灣新的飲食方式,因為牛肉與麵其實都非台灣人的飲食主流。台灣人直到日治時期才開始吃牛肉,亦以日本人為主;而台灣人正餐主要是米食,戰後麵食會在台灣受到歡迎,除了與原本以麵食為主的山東等中國北方各省人士來台有關外,還與戰後美援大量配給台灣小麥脫不了干係,政府為此政策鼓勵民眾食用麵食。兩者結合,誕生今日台灣盛受歡迎的牛肉麵。
除了牛肉麵,另一個與外省有關的庶民美食,是豆漿早點。這是外省老兵為了貼補家用,將家鄉經常食用的豆漿、燒餅、油條、包子、饅頭等做為早餐販賣,後來大受歡迎。其中最有名是在永和的幾間豆漿店,「永和豆漿」遂變成這類型早餐的代名詞,與牛肉麵等麵食成為最能代表眷村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