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10萬家庭使用的「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法」,如何應用在日常生活?

遠見好讀
user

遠見好讀

2020-09-10

瀏覽數 57,450+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資產配置法,來自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s)家庭資產象限圖,標準普爾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信用評級機構,曾研究全球10萬個資產穩定增長的家庭,分析、總結他們的家庭理財方式,從而得到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見下圖)。因此,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被公認為最合理、穩健的家庭資產分配方式。(本文摘自《理財就是理生活》一書,以下為摘文。)

大是文化提供

大是文化提供

從圖中可以看出,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的四個部分,是把一個家庭(或個人)的全部資產分配到4個帳戶(象限)——要命的錢(10%)、保命的錢(20%)、生錢的錢(30%)和保本的錢(40%)。這4個帳戶的作用各不相同,所以投資管道也有所差異,為確保資產長期、持續、穩定的增長。那麼,把該方法延伸到我們生活中可支配的時間規畫上(注意是可支配,每晚8小時的必要睡眠時間已經剔除)該如何使用呢?

我們先來了解每個帳戶的作用。

第一象限:日常消費vs.日常生活(10%)

首先,短期消費帳戶是一個家庭用於日常消費的錢,一般占資產的10%,是3到6個月的生活費。這些錢主要用於家庭的基本生活消費開支,如食衣住行等,所以又稱為「要命的錢」。

延伸到生活的時間規畫中,這部分配置就相當於我們的日常生活所必需的時間,如一日三餐、休息以恢復體力的時間。這是避免不了的,大約占我們可支配時間的10%。

第二象限:保障帳戶vs.槓桿投入(20%)。

第二個象限是保障帳戶,是用來規畫「保命的錢」。保障帳戶專門用於解決突發情況下的大筆開支,以保障家庭在遭遇意外事故、疾病時,有足夠的錢來應對突發狀況。一般情況下,保障帳戶的金額約占家庭總資產的20%。同時,這個帳戶又叫「槓桿」帳戶,如同物理學裡的槓杆一樣,以小博大,用最小的力撬動最重的物體。一個家庭只要有了20%的保命的錢(可以是保險投資,也可以是其他相關保障資金),一旦遇到意外突發事件,就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那麼延伸到生活中,什麼事情相當於保命的事,一定需要我們留下這20%的時間呢?在我看來,是那些平時不用占用太多時間,但關鍵時刻又能發揮大作用的事情。例如,對於大學生來說,幾乎每個人都希望讀完大學後能順利畢業,拿到畢業證書;那麼平時和畢業相關的必要活動就一定要做,如參加期中考試、透過英語檢定、完成畢業論文等,這都是相當於保命的投入。

而對於職場人士,按時上班、定期做工作總結彙報、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就是屬於保命的事。雖然看似瑣碎,但必須做到,因為這是一個企業標準化流程下的必要環節。如果不做,可能會影響公司的正常運轉,更會影響個人的職場發展。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僅為情境配圖。取自pexels

【7月空中沙龍】會員免費參加>>半導體產業如何成為護國群山?

第三象限:投資收益帳戶vs.自我投資(30%)

第三象限是投資收益帳戶,即用「錢生錢」的帳戶,一般占比為30%。這個帳戶裡的錢主要用於投入收益相對較高,但也有風險的投資,如股票、基金、房地產等。當然這筆錢需要運用經驗和知識去判斷,也有虧損的可能,所以一般控制在30%。這樣既可能帶來高收益,同時即便虧損了,也不會造成致命的打擊。

在時間規畫中,自我投資就屬於第三象限。自我投資正是為10年後,乃至更遙遠的自己,做出的大膽嘗試。年輕時,你可以做許多嘗試,結果不一定能百分之百成功,但即使失敗,也不會對生活造成致命影響。例如我認識的很多自媒體創業者,都是一開始在工作之餘開個公眾號寫稿子,然後讀者愈來愈多,最後辭職成為內容創業者,年收入翻了超過10倍。但前提是,這些是在不影響你現有生活基礎上的嘗試。如果沒有固定的收入,卻把全部人生賭在這一件事上,就和傾注全部家當,購買高風險投資品的投機者沒有區別,萬一失策,損失會非常慘重。

第四象限:長期收益帳戶vs.穩步積累(40%)

第四象限是長期收益帳戶,是用於規畫保本增值的錢,一般占比為40%。第三象限的資產是用於投資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品,是更高的追求和探索。而第四象限的資產投資的是低風險、穩定收益的投資品,可能收益有限,但長久下來可以讓財富穩健增長,兩者的差別就在於風險和收益。

在時間規畫中,第四象限這40%的時間建議用於完成人生主業,積累個人價值。不管具體做什麼,都要以目標為導向,一步一個腳印去完成。例如我們前面提到的王楠,她的目標是成為財務部主管,那麼她至少40%的時間都要用於修煉好職場,以及財務技能等基本功,逐步成長。同樣的,不管你的工作是什麼,不妨檢視一下自己生活中40%的時間,和未來的事業目標是否一致。

最後,把自己想做的事情規畫到四個象限裡,孰重孰輕便一目了然。我們仍然以王楠為例,她一開始列出在未來3年想做的事,對應到「標普四象限」裡,(見下圖)。把每件想做的事情放到四個象限裡,你就會更加清晰做每一件事的目的及作用,進而能夠更好的規畫自己的寶貴時間。

大是文化提供

大是文化提供

你可能還聽過其他的方法,例如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Richards Covey)提出的高效能人士四象限,把要做的事情按照「緊急」和「重要」分成四個象限:重要又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也不緊急。這種規畫方法也很實用,有興趣的人也可以試試,這裡就不再舉例了。我們要清楚的是,這些工具對我們的幫助是什麼?本質上,就是本章開篇提到的資源的稀缺性。因為我們無法面面俱到,所以要利用這些工具進行時間價值規畫和機會成本選擇,清晰、高效的做出取捨。

《理財就是理生活:90%以上的人對前途迷茫,本書用「錢」的角度給你人生答案,超過四百萬人付費學習的FIRE課程》一書,水湄物語著,大是文化出版。

《理財就是理生活:90%以上的人對前途迷茫,本書用「錢」的角度給你人生答案,超過四百萬人付費學習的FIRE課程》一書,水湄物語著,大是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數位專題

科技股入場須知 一次掌握市場動態

科技股投資日益成為趨勢,投資人瞭解市場動態成關鍵。近日《黃仁勳傳》作者史帝芬・維特訪台,在與張善政的對談中揭示輝達在桃園建立新總部如何彰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與旺宏電子吳敏求一同解析台灣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