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你與宏達電子總經理卓火土的合作是如何開始的?
A:當時我在大眾,第一個電腦OEM(原廠委託製造加工)案子就是和台灣迪吉多合作。由於這是大眾第一個案子,因此我非常地重視,所以就常常去拜訪卓火土。和他共事的過程中,感受到的是他實事求是、嚴格要求品質的精神。由於他的要求,大眾在管理與製程流程上,精進不少。那時候我就非常尊敬他。
在那個合作案後,我就找卓火土談,希望他加入。但他告訴我,不可能。雖然如此,我沒有放棄,我願意等。在這之後,我每年都會打電話給他,年年詢問他出來合作的可能性。
對於卓火土而言,離開迪吉多一定是個很大的決定。當他打電話給我,願意一起合作的時候,我真的非常、非常高興。
Q:宏達在發展過程中,什麼時候是最困難的時期?
A:宏達成立至今,雖然只有四年多,但並非事事順遂。我們曾經面臨到策略的抉擇,我們也在財務上發生過資金不足的嚴重問題。
宏達發展初期,是採筆記型電腦與PDA(個人數位助理)雙軸的發展策略。重心偏重在筆記型電腦。當時台灣筆記型電腦代工產業已經發展至一定的階段。我們雖然有非常好的團隊,生產全球一流的產品,在國際展覽中迭獲大獎。但這個領域的競爭力,往往取決於採購的議價能力,以及全球運籌管理(Logistic)。宏達想要和廣達這類大廠在成本上競爭,並不容易。因此,不久後就出現財務困難。
威盛是靠500萬元起家的,但宏達的產業形態不一樣。1997年宏達成立後,資本額擴充的速度很快,不久後就躍升至10億元。當時的10億元,是個不小的數字。但兩年多,這10億元就花完了,最後連L/C(信用狀)都開不出來。不過,我對宏達一直有非常強烈的信心,堅信宏達一定能成功。這是經營團隊所帶給我的信心,也是持續投資的後盾。之後宏達選擇全心投注在PDA的領域裡,找到了對的路。
在這個過程中,我經常在幫身邊的人、幫同事禱告。這不是在求心靈的平安,因為神命令我們要一無掛慮,凡事交託給神。奇妙的,你就會看到事情因此而改變。《聖經》上說,要我們一無掛慮,凡事只要禱告、祈求和感謝,將我們所需要的告訴神,神就會賜我們在耶穌基督裡,出乎意外地平安。
一個企業能否成功,人是關鍵。但要去判斷一個人是非常困難的,如何選擇合作伙伴,其實我都交給神,由神的旨意來決定。
Q:宏達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A:創新與品質是關鍵。在這過程中,卓火土對品質的精益求精,以及副總經理周永明對產品的創新,是這個企業成功不可磨滅的關鍵因素。
Q:你心中所勾勒的藍圖中,宏達在三、五年,甚至十年後,應該是怎麼樣的公司?
A:我們的策略定位非常清楚,宏達是一個無線通訊產品的公司。在這個領域裡,世界第一就是我們的目標。想要達到世界第一,我們就不能對我們的創新設限,不能對品質打任何折扣。
Q:你認為宏達有什麼弱點?
A:你看產業發展的歷史,一個企業的關鍵成功因素,往往可能成為下一階段發展的重大障礙。所有以技術背景起家的高科技公司,都容易犯一個毛病,就是自滿。因為做R&D的人,要有自信,才能挑戰世界技術的頂峰。但自信與自滿通常只有一線之隔,這一條線,就是有沒有一顆謙卑的心。R&D(研發)的人員,沒有自信就無法接受挑戰,一旦自滿,很快就會落後。
卓火土有一種特殊的領導特質。你時時可以看到他的謙卑。即使他在技術上早已獲得肯定,但他依然焚膏繼晷地用功。我每次看到卓火土,都覺得他在進步。這樣謙卑的精神可以感染到整個團隊。如果研發工程師開始自滿,看不到自已的弱點,久而久之,公司競爭力就會退化。
Q:你所創建的企業不論是威盛與宏達都成功地挑戰全球第一,這樣的精神,反映著怎麼樣的經營思維?
A:宏達與威盛都是年輕的公司,談不上「成功」,距離這兩個字,其實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二十年後再來評價威盛與宏達,這兩家公司才有資格在「成功」的標準裡權衡成敗。現在,我們頂多不過是在某個時間內,展現了具備成功的實力。
挑戰世界第一是個理想,也是個生存的必備條件。
在網路資訊十倍數的時代裡瞬息萬變,不是世界第一的公司將很難生存。簡單地比較高科技產業的市場排名與產品占有率就可以發現,幾乎世界第一的重要科技產品,都能大幅拉開與第二、三名的銷售差距。
就以Windows CE的PDA產業來看,排名第二的品牌,要靠本業支持就相當困難。成為世界第一不單是個理想、目標,更是必備的生存要件。
Q:外界視你為國內非常傑出的女企業家,對你識人之明更是稱道,這是如何訓練得來的?對於有夢想的年輕人,你有什麼建議?
A:從小要倚靠神,訓練獨立。增加對事物的敏感度。愈是過度保護的年輕人,敏感度會愈低。
我的家庭從小提供給我一個非常獨立的成長環境。我十四歲到美國念書,住在美國的家庭裡,當然是件很辛苦的事。但回過頭來看,我真的必須感謝神。在你當下所接受的磨練,就可能會成為協助你一輩子的資產。
對於年輕人,我想提醒的是,人可以活得有價值,活得很精采。要眼光放遠、具有理想,但要步步踏實,不能眼高手低。在這個時代裡,具備創新、獨立、努力是應該要擁有的特質。如何累積人生的智慧,才是一輩子受用不盡的資產。
要懂得區分聰明與智慧的不同。累積智慧,做長期的規劃。最後不可忘記的是:敬畏神,才是智慧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