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國產化正夯,但當中零組件生產卻相當困難,不僅尺寸龐大、品管嚴苛,要取信世界風機大廠更是不容易。但49年老鑄造廠、永冠集團,卻讓風機大廠西門子歌美颯、奇異都埋單,還躋身全球前五大風機鑄件廠。究竟永冠如何做到?
「50年來,永冠兢兢業業、篳路藍縷。從最初生產簡單鑄鐵品,到現在邁入高端裝備製造。」永冠董事長張賢銘主持永冠台中港廠動土典禮時,萌生感慨。
8月18日,永冠舉行台中港廠動土,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西門子歌美颯離岸風電亞太區總經理Niels Steenberg、菱重維特斯亞太區經理山田正人,都頂著豔陽、齊聚台中港,共襄盛舉。
永冠台中港廠預計2022年投產、未來年產能可達8至10萬噸鑄件,供應離岸風機輪轂、機艙底座等。
回顧永冠50年歷史,張賢銘說得一派輕鬆,實際做起來卻一點也不簡單。
尤其離岸風機零組件重量近百噸、高度逾六公尺,光生產就有門檻;製造商還因零組件維修困難,品管嚴格,就算是品質著稱的老牌鑄造廠永冠,當初切入也費上不少功夫。
不和同業打價格戰 永冠用品質取信大廠
「國際大廠很在意實績,所以就算有些廠商有能力,沒實績還是難切入離岸風電,」永冠策略長李奕蒼說。
其實,早年永冠和眾多鑄鐵廠相似,未生產高端鑄件。直到2002年,永冠到中國寧波建廠,發覺中國同業都在拚量、拚低價,若不打出品質差異化,恐難競爭。
因此,當年永冠找上歐洲的冶金博士、替永冠把關品質;同時積極升級永冠的材質能力,讓自家鑄鐵性能、穩定度遠超同業。李奕蒼直說,「材質控制力是我們集團的驕傲!」
品質至上的策略下,永冠沒幾年就打出口碑,陸續吸引歐洲客戶上門。2006年,永冠便包下西門子七成的火力發電鑄件生產;2008年,還跟隨西門子切入陸域風機領域。
過去幾年,永冠就讓美國奇異、德國Nordex、西班牙Acciona等大廠紛紛來敲門。全球前幾大風機製造商,幾乎都成了永冠客戶。
鎖定大客戶、共同升級 永冠切入離岸風電
「我們客戶都盡量找龍頭,因為它的技術領先、市場嗅覺也靈敏。」李奕蒼說,這也是為何永冠早從2014年、離岸風電還未被廣泛討論時,即開始隨西門子開發鑄件。
李奕蒼解釋,國外客戶在開發前,會提供永冠概念圖紙,雙方來回討論、研議後才會定案。永冠則一面隨大客戶切入新領域,一面升級自家技術、產品、品質。
雖說如此,永冠切入離岸風電初期仍歷經一段陣痛。
李奕蒼表示,當時研發離岸風機鑄件,一耗就是一整年。即便研發完,也因鑄件「超大、超重、超寬」,難以批量生產,只能拉長生產時數應付。
更麻煩的是,由於離岸風機鑄件重量比陸域風機多上10至20噸,甚至無法透過陸運輸送。即便永冠在中國的五座廠區有能力生產,也無法將如此大的鑄件運至港口。
正因如此,2015年永冠才會看上台中港廠區。
布局台中港廠,打造亞太風機生產樞紐
2015年,永冠租下台中港土地,並在2019年,順利和西門子歌美颯簽訂離岸風電本土化鑄件供應協議。
李奕蒼分析,由於廠區緊鄰西門子歌美颯的組裝廠與港口,永冠只要產出鑄件,即可就地組裝、裝船出口至海外。
不僅如此,永冠也趁勢在台中港廠導入最新的工廠設計、設備、製程,大幅提升效率。李奕蒼直言,「這算是我們獨家。過去大陸廠一週可產一件輪轂,台中港廠一週可產三、四件。」此廠區甚至能生產目前全球最大容量14MW、近百噸的離岸風機零組件。
李奕蒼透露,其實台中港廠還蘊含永冠布局亞太的戰略意義。目前亞洲僅有中國能生產離岸風機零組件,光供應內需就應接不暇。因此,台中港廠落成後,可望瞄準日本、韓國、美國等外銷市場。
張賢銘就在動土典禮上說,「永冠台中港廠要成為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的供應樞紐,並有能力供應全球各類產品,成為二次金屬加工服務業標竿的願景。」
那天,在眾人鏟下金鏟、動土那一剎那,永冠的亞太藍圖也逐漸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