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台灣成為多元研發中心

成章瑜
user

成章瑜

2002-04-01

瀏覽數 17,100+

台灣成為多元研發中心
 

本文出自 2002 / 4月號雜誌 第190期遠見雜誌

現在,台灣產業定位是高附加價值製造中心,亞太創新研發中心是其中最重要的六大支援體系之一。

台灣製造產值佔GDP(國內生產毛額)比重,從以往的39%高峰已降到25%~26%的範圍,但對產業關聯帶動效果仍大,還是一個重要核心。製造從低附加價值跳到高附加價值:往上必須打開創新研發層次,以技術做為核心競爭力的來源;往下必須要有行銷運籌的能力。

創新研發的核心要創造出來,製造要有技術在支持,我常開玩笑說就像蓋房子一樣,有了根才有深厚的地基。創新研發,與高附加價值有相輔相成的效果,新東西都在市場早期推出,這才是附加價值比較高的產品。

另外,就兩岸產業互補來看,今天許多外商到中國大陸投資生產,但是他沒有支援的基地,如果他能在台灣研發,就能支持他的大陸生產活動。

創新研發有三種:一是策略的創新;一是技術的創新;一是產品本身的創意。

目前國際大廠紛紛走製造委外之路,對台灣來說是很好的時機。每家公司情況不一樣,戴爾是看中我們ODM(設計代工)的優點,我們還有拉其他公司,比如說微軟,過去IBM(國際商用機器)我們也在談,不同的公司我們有不同的案子、不同的深度及廣度。日本公司也談,要做的東西比較不一樣。

戴爾、HP(惠普),基本上我們是希望創新研發中心多元化,不同深度、不同廣度。愈有前瞻性愈接近市場,基本上我們會給不同的獎勵。

深層次前瞻性的研發中心,獎勵比較高,後段產品性的研發,獎勵就比較低。前段深層性或換代性的研發,不是不可能,必須花比較多的時間,大家可以談談提供什麼東西。

設創新研發中心,台灣的利基在哪裡?台灣人才在亞洲是相當不錯的,我們跟新加坡來比,許多國際公司認為,新加坡創新研發能力比不上台灣,中國大陸產品化的能力也比台灣要差,欠缺的是市場嗅覺。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歐美大廠之外,日商非常看中與台灣合作,再轉進大陸的機會。

創新研發中心,我們也希望從中找出台灣未來的明星產業,生技、光電、無線通訊、多媒體、材料產業,都是我們要去鼓勵的範圍。

為什麼我們要鼓勵前瞻性深層研發,因為才有機會創造台灣未來新興產業,否則你什麼都是因為市場需要,永遠只能追市場。

除了鼓勵國外企業來台設研發中心之外,政府現在也有四個很完整的研發園區(Research Park)構想。南港做為軟體研發園區;龍潭做通訊工程;新竹是奈米中心;台南科技工業區有創新研發中心。

現在是好時機,也是必要的時機。

高附加價值中心,你不要怕人家追,要怕自己跑得不夠快。(成章瑜採訪整理)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