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會員權益

華碩以技術領先

洪淑珍
user

洪淑珍

2002-04-01

瀏覽數 25,950+

華碩以技術領先
 

喜歡這篇文章嗎 ?

登入 後立即收藏 !

本文出自 2002 / 4月號雜誌 第190期遠見雜誌

「華碩品質,堅如磐石,」短短一句廣告詞,說明了華碩最主要的訴求就是技術。華碩從成立以來,靠著優異品質與不斷創新,在主機板市場打下一片江山,成為台灣最大的一線廠商,也是英特爾的重要伙伴。四年前,華碩又將這個優勢延伸於筆記型電腦,積極搶攻市場占有率,終於在去年一舉擊敗IBM與康柏等國外知名品牌,奪下第二名。

台灣的筆記型電腦(laptop PC)市場規模不大,一年的量大概三十萬台,競爭又非常激烈,宏電、倫飛、IBM、康柏,每一家都已經耕耘多年,華碩算是後起之秀,為什麼能搶到市場?美國著名研究機構Gartner駐台分析師鄧雅君指出了主要原因,「華碩主機板的brand image(品牌形象)本來就很不錯,消費者把好感移轉到華碩的筆記型電腦。」

筆記型電腦一打開,裡面其實只有主機板,正是華碩最擅長的產品。成立十幾年以來,華碩一直是英特爾的認證伙伴,經常可以拿到英特爾主機板和中央處理器(CPU)的第一手資料,這對解決筆記型電腦最麻煩的散熱問題非常有幫助。

CPU是整台筆記型電腦最貴的部分,單價介於幾百美元到一千多美元之間,為了刺激需求,英特爾最近幾年來價格降得很快,幅度也很大。

華碩看準了這點,每台產品都可以讓消費者自行拆卸或安裝CPU,等將來價格跌了,使用者便能直接把CPU升級,不需另外花更多錢買一台電腦。「競爭對手的CPU都固定在主機板上,不能直接升級,」華碩業務行銷副總經理曾鏘聲指出。

筆記型電腦已成為華碩僅次於主機板的產品,華碩對外的預估目標是今年出貨一百萬台(國內市場、國外市場、品牌和代工全部加在一起)。不過,據可靠消息指出,內部目標實為一百五十萬台,可見華碩積極爭取市場的決心;至於營收方面,華碩預計筆記型電腦占今年應收30%,比去年的24%增加。

行銷仍需加強

華碩的領導階層個個都是設計出身,董事長施崇棠、副董事長童子賢更是個中好手,施崇棠加入華碩之前,已經是宏電研發部門的大將,帶領華碩以後,他雖然很忙,有空還會在家中院子拿出競爭對手的筆記型電腦,拆開反覆研究,看看有哪些優缺點。施崇棠的精神帶動研發團隊士氣,許多問題迎刃而解,品質自然維持高水準。「CPU、晶片組、通訊、繪圖各方面,Jonny(施崇棠的英文名字)都懂,真正問題都能解決,」曾鏘聲指出華碩技術高超的原因之一。

華碩注重技術,從它的英文名字Asustek就可略知一二,Asus這個字首是希臘文,意為「飛馬」,tek代表「技術」,兩個合起來,代表華碩的技術如同騰空而飛的駿馬,遙遙領先,可見華碩在草創初期就已經設定以技術為最大優勢。

現在訂雜誌就送>>亞諾納行李箱:TSA鎖+手機支架+煞車輪一次到位

有了技術做後盾,華碩在定價方面比較強硬,台灣最大資訊產品通路商聯強國際協理林俊堅點出了華碩和競爭對手的不同,「宏電定價通常都是競爭者的參考標準,華碩相同機型的產品約比宏電多1000、2000元,和IBM、康柏比較起來,華碩則低了一點。」另外,華碩反映價格的速度很快,IBM一向非常強調品牌和品質,很少降價,但是遇到去年景氣不好,IBM砍價砍得兇,華碩很快也跟著反映在價格上,避免流失市占率。(聯強是IBM和華碩的代理商,與宏科是競爭對手)

港商荷銀證券分析師李柏彥指出華碩另一個優勢,華碩大部分的客戶都是先付現再進貨,而不是像一般同業一樣,採取應收帳款的方式,因此「被倒帳的風險很小」。

華碩的技術沒話說,但是,行銷可就沒那麼在行,不但廣告不常見,也缺少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分析師表示,華碩至今仍然沒有品牌的名字,只用英文字母代替(如A1、 M1、 T9、S1),給消費者的印象不是那麼深刻;反而宏電的「Travelmate」、IBM的「Thinkpad」早已成為筆記型電腦使用者耳熟能詳的品牌代名詞。對於這點,曾鏘聲說華碩是一家以技術為主、而不是靠行銷的公司,不過,以後還是會再加強行銷。

1997年進入台灣市場以後,華碩花了兩、三年時間建立經濟規模與銷售通路,銷售成績一直平平,可是到了去年下半年,華碩急起直追,甚至在第三季因為得到中信局的標案,出貨量一度超過宏電,勇奪冠軍。總結去年的成績,宏電出貨量七萬兩千多台,華碩約六萬三千台,市占率排名分別為22.7%、19%,和2000年比較起來,華碩不論在出貨量或占有率都呈現成長,可是宏電卻衰退了。(見表一、二)

分析師表示,華碩的時機(timing)其實抓得滿好的,宏電經過去年重組(緯創從宏電分家出去,接國外客戶的代工訂單,宏電則和宏科合併),公司內部資源運用有相當程度的內耗,進而影響了產品,華碩等於是在宏電脆弱的時候積極搶攻,績效自然卓著。

與宏電決戰大中華

宏電當然也知道華碩非常積極,一直緊緊追趕,推出新機種不說,還打出螢幕無亮點、兩年保固等等訴求,頗能吸引消費者。宏電一位不願具名的高級主管表示,宏電因應的策略就是穩扎穩打,繼續加強設計行銷,不會刻意壓低價錢來削價競爭,「有競爭者對我們和消費者都有幫助,」他如此看待宏電與華碩之間的競爭。

宏電1999年擊敗倫飛,成為國內筆記型電腦市場的龍頭老大,這個寶座今年可能被華碩搶走嗎?分析師和業界人士認為現在還很難看得出來,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雙方最後廝殺的大戰場絕對不是台灣而已。英商法興證券分析師王博文表示,「宏電是全球數一數二的大廠,還是能保持一定的占有率,而華碩在大陸、香港的布局非常積極,雙方拚得相當厲害,最後決勝負的關鍵還是在大中華地區(台灣、大陸、香港)。」

你可能也喜歡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